第一章 一言難盡的乾隆(1 / 3)

《全唐詩》reference_book_ids\":[7072569309821684773]}]},\"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清朝第六位皇帝乾隆,可以說,是中國讀者最熟悉的皇帝之一,大家通過電視、小說,對他已經比較了解了。

但是影視文學作品中的乾隆,和真實的乾隆,反差很大。

比如,在野史傳說中,乾隆皇帝沉溺酒色,日日笙歌宴飲。而事實上,乾隆不喜歡喝酒。除非在一些重大慶典場合,他會象征性地喝上那麼一口,平時,他生活十分節製,基本不飲酒。一個有力的證據是,他一生寫了幾萬首詩,但是從不以“酒”字入詩。你去翻乾隆的詩集,裏麵沒有一個“酒”字。

再比如,許多電視劇裏,乾隆都是一個喜歡私訪的皇帝,沒事就喜歡到胡同裏逛逛,體驗體驗老百姓的生活。有一個傳說,是說有一年年三十晚上,乾隆從通州微服私訪歸來,天色已晚,饑腸轆轆,店鋪都關門了,隻有一家“王記酒鋪”還在營業,乾隆便與隨從進店,要了一壺燒酒,幾盤燒賣,吃了感覺不錯,於是要過紙筆給“王記酒鋪”寫了三個大字,叫“都一處”。從此“都一處”名聲大震,成了京城一個有名的飯店。

事實上這是絕對不可能的。因為清代皇帝特重祖製,他們出門兒,有一套嚴密的保安製度。同時那個時代,一個皇帝如果微服出宮,被人發現了,會被認為是一種極不自重、極不自愛的荒唐舉動。乾隆皇帝,是一個特別好麵子,特別重視規矩的皇帝,他對自己要求極高,要求自己一舉一動都要成為後世帝王的楷模。所以乾隆不可能經常私訪。我們退一步說,他即使有過一兩次私訪,也不可能還到處給人題字,暴露自己的身份。

再比如人們津津樂道的劉墉劉羅鍋的故事。說劉墉,是皇太後的幹兒子,因此也是乾隆的幹兄弟。沒事就和乾隆開開玩笑,有的時候還捉弄捉弄乾隆。其實把這樣的故事安排在乾隆朝,是特別不合適的。因為乾隆是中國曆史上對大臣最為嚴厲的皇帝之一,他對君臣之分,看得非常重,乾隆朝的大臣,即使貴為大學士,見了皇帝也如同老鼠見了貓,大氣都不敢出。三朝老臣張廷玉,那可是乾隆的師傅,就是因為在乾隆麵前一句話沒有說對,丟官罷職,滾回老家,身敗名裂,一生功業毀於一旦,因此乾隆朝的大臣,絕對不敢在皇帝麵前炸刺兒。

所以我們通過影視文學作品得來的乾隆印象,大部分是站不住腳的。所以我要為大家講述一個真實的乾隆形象。我們要側重分析乾隆的性格與命運,總結乾隆一生的成功與失敗。

現在人事部門要是錄用一個人的話,會要求他提供一份簡曆,以便了解一下他的基本情況。哪些基本情況呢?第一,姓名,曾用名;第二照片,看看你長什麼樣;第三,出生年月,家庭背景;第四,主要經曆,做過哪些事情,取得過什麼主要成績,等等。

那麼接下來,我們就給乾隆製作一張履曆表,看看他的基本情況。

乾隆履曆表的第一項,姓名,生日。

乾隆皇帝姓愛新覺羅,這是清皇室的姓氏。他本名弘曆。這個名字,我們可以講幾句:清朝開始的時候,皇子皇孫起名沒有什麼規章製度,起得很隨便。有的是以排行起名,比如努爾哈赤最小的兒子“費揚古”,這是一個滿族名字,什麼意思?“老疙瘩”。有的是以動物命名。鼎鼎大名的攝政王多爾袞,這個名字什麼意思?“獾”,一種動物。有的是以物品命名。比如努爾哈赤的孫子博洛,什麼意思?涼帽,夏天戴的帽子。還有的是以生理特點起名,貝子傅喇塔,什麼意思,爛眼邊子,爛眼皮。所以入關前,滿族貴族起名是很隨便的。那麼入了關,從康熙朝起,因為受漢文化影響越來越深,康熙就給皇子皇孫起名,定下了規矩。康熙的兒子們,名字的第一個字,必須用胤字,第二個字必須有示字旁,所以你看胤禛,都是這樣。而孫子輩呢,第一個字必須用弘字,第二個要用日字邊。弘曆的曆,繁體字就是日字邊的曆。那麼說到這,我們要介紹一下,滿族人的名字,不能像漢族一樣,和姓連到一起用。比如我姓張,名宏傑,到哪一介紹,我叫張宏傑。而滿族人不能這樣。比如弘曆,不管是自我介紹,還是別人提起他,都隻叫他弘曆,不可能管他叫愛新覺羅·弘曆,滿族人曆史上從來沒這樣叫過,不信你去翻翻所有史籍和檔案,都是這樣。現在有時候一些滿族朋友,遞給我名片,一看,什麼愛新覺羅·愛國,或者葉赫那拉·美麗,這個其實不是滿族的曆史習慣。那麼弘曆做了皇帝後年號是乾隆,死後廟號叫高宗,諡號叫純皇帝。所以他的長輩叫他弘曆,百姓叫他乾隆,他的後代子孫尊稱他為高宗純皇帝。

他的生日康熙五十年,也就是公元1711年,陰曆八月十三日,從屬相上說,乾隆屬兔,從星座上來說,他是天秤座。出生地是北京雍和宮,當然關於他的出生地有過爭論,這我們以後還會提到。這是他的姓名和出生日期。

第二項,家庭背景,或者說血統。乾隆的父親是雍正皇帝,這個我們都知道,母親也是滿族人,鈕祜祿氏。從血統上來說,他身上有81。25%的滿族血統,6。25%的蒙古族血統和12。5%的漢族血統。這是怎麼算出來的呢?清代第一第二代皇帝努爾哈赤和皇太極都是血統純正的滿族人,第三代皇帝順治的生母是蒙古人,也就是史上著名的莊妃,博爾濟吉特氏。所以順治身上,滿蒙血統各占50%。康熙的母親佟佳氏本是漢軍旗人,所以康熙身上,有50%的漢族血統,滿族和蒙古族血統各為25%。到了雍正、乾隆兩代皇帝,他們的生母皆為純正的滿族人,滿族血統就連續上升。所以乾隆皇帝在清代皇帝中,是滿族血統較占優勢的一位帝王。

履曆表的第三項,就要給乾隆貼張照片,看看乾隆的外表到底是什麼樣?

皇帝是一種非常奇怪的動物,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他們長得都差不多。從漢代到清代,你看史書上記載皇帝們的長相,無外乎都是“貌奇偉”“龍睛鳳目”“日角龍顏”,這麼幾個詞,曆史書中,皇帝們臉上從來不長麻子、不長粉刺,也不長老年斑。

這是為什麼呢?因為描寫皇帝的外表,是一件很難的事情。雖然理論上皇帝應該都長得很英俊,而實際上,絕大多數皇帝長相都很平庸。所以為了不犯錯誤,史官們就用一些格式化的詞語,比如什麼“天日之表”之類的,來搪塞一下。

《清史稿》關於乾隆皇帝的外表隻戰戰兢兢地用了四個字:隆準頎(qí)身,翻譯成現代漢語,就是高鼻梁兒大高個。而另一個材料,《清高宗實錄》中則說得多一點,說乾隆長什麼樣呢?叫“生而神靈,天挺奇表。殊庭方廣,隆準頎身,發音鏗(坑)洪,舉步嶽重,規度恢遠,嶷(nì)然拔萃”(《清高宗實錄》)。

這個,說得太抽象了,沒有一個具體的詞兒,所以說了半天等於沒說。中國曆史上,凡是皇帝,必然隆準,也必然頎身,而事實上呢,乾隆身材並不高大。乾隆晚年,英國有一個叫馬戛爾尼的使臣,曾經出訪中國。他目測說,乾隆帝身高約五英尺二英寸,換成公製,約一米六。不過這是乾隆八十三歲時的身高,我們知道,人到老年,身材會有點縮水,估計乾隆年輕時比這要高一些。那麼故宮現在還保存著乾隆夏天所穿的一件十二章朝袍,根據這件衣服的長度,我們可以大致推測,乾隆身高是一米六六,比我還矮那麼一點點,所以說個子並不太高。

這是身高,那麼容貌如何呢?乾隆皇帝酷愛畫像,故宮現存的他的畫像有一百多張。而且由於乾隆時代已經引進了西洋畫法,所以他的肖像畫得很逼真。從畫像中我們可以看到,乾隆“臉龐長方形,或者叫同字形,皮膚白皙,微帶紅潤,眼睛不大,但黑而明亮,炯炯有神,鼻尖稍有點下鉤,體態文雅,外表和平。青年時代是一位英俊瀟灑的翩翩佳公子,老年時代,則即威嚴又慈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