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又名“箱庭圖書館”建成記(1 / 2)

這本書收錄的作品是從集英社文藝網站“RENZABURO”推出的企劃“乙一小說再生工廠”中誕生的。該企劃的內容是向讀者募集未被采用的小說稿件,由我自由改寫,重新包裝。我這個人靈感很少,所以我對編輯提議:“向讀者征求靈感吧,有了靈感我就可以寫出小說了。”於是,就有了這次企劃。隻要有核心構想,我就可以把它擴展成一個故事。

《小說家創造法》

本篇改寫自黃兔的《蝴蝶與街燈》。原稿中,有些地方讓人搞不清是後記還是回憶,稍顯混亂。如果參加一般的文學獎,可能連第一關都過不了。但是,故事的場景之間留有很多空白,似乎比較容易改寫發揮,作品的“未完成性”反而很吸引我。

我想修改的是主人公的形象。原稿中,他是認真努力的優等生,但是太過優秀,會讓人覺得很假。所以,我想如果顛覆這個形象會不會更加有趣。而且,作為本書的第一篇,選擇關於小說以及創作動機的題材應該很合適。這次企劃就是要征集未被采用的原稿,所以投稿人大多都是立誌要成為小說家的吧。因此,我期待這樣的標題與內容能夠吸引大家的目光。

話說回來,改寫後的版本中,主人公的姐姐潮音更加鮮明突出。寫這篇時,我完全沒料到潮音會成為整本書的關鍵人物。

我也和主人公秀太一樣,希望有朝一日能讓過去的同學刮目相看。我就是懷著這樣的心情,努力至今的!我想在作品中坦誠地描寫自己內心世界的陰暗麵。

《便利店日和!》

這篇是從泰的同名作品改寫而來的。閱讀原稿時,就像在看搞笑短劇似的,非常歡樂。學長與島中兩個角色尤為突出,我很想寫寫這兩個人,所以選擇了這部作品。人設方麵不用改動太多,但故事情節的設定讓我很傷腦筋。我想給故事安排一個相對完整的結局,於是就變成了現在的模樣,會不會過於刻意了呢?真對不起。後來我在網上看到,現實世界也曾發生過類似的案件,我考慮到也許能為故事增添幾分現實色彩,於是便引用到作品中。結局像是補充說明的部分,而真正重要的世界觀、出場人物以及人物之間的有趣互動都是原稿中已經存在的。美味棒也是原稿中反複提到的。

話說回來,我把店長設定為壞人,是為了迎合讀者的倫理觀。我會考慮到這一點,或許是年紀的關係。如果店長是好人,那麼他遭遇到這種事,豈不是顯得兩個主角惹人厭嗎?那樣會讓故事結束在無法釋懷的感情中。如果是嚴肅題材的故事,倒也可以接受,但這篇作品不屬於這種類型。所以,我試圖盡量抹去苦澀的餘味。至於效果如何,我就不得而知了。

《青春絕緣體》

我從伊那蜜的《青春絕緣體》中,感受到作者的熱情。角色的言行和心理活動讓我很有共鳴。學姐和自己一樣是可憐蟲的設定非常棒。讀故事時,會讓人不禁覺得“哇,這個角色真慘”,實在很厲害。主人公與學姐的互動也讓人捧腹。我很喜歡看故事裏人物以惡毒的語言互相攻擊,但是我語言貧乏,不太寫得出來。

原作中,雨季子學姐和鈴木同學這兩個女性角色出現的場景比較細碎淩亂,不夠集中。因此,我把兩人出現的情節分別歸納在一起。整體上,以人物為中心重新安排了情節發展。

故事中有“少年被狠狠侵犯”這種台詞,這可不是我寫的哦。我會盡量保留原作的文字。話說回來,我曾經很猶豫故事的高潮部分該怎麼寫,最後還是決定將原作當成作中作使用。不知成品效果如何,但我寫得很愉快。隻要把原作複製粘貼一下,字數就大大增加,托這個企劃的福,我才能這麼幹。不過,對於這個企劃毫無了解的人讀完作品,大概會被狂飆突進的情節發展驚得目瞪口呆吧。

《奇境》

原作是岡穀的《鑰匙》。主人公撿到鑰匙,繼而尋找鎖孔的冒險故事,很容易吸引讀者。故事後半部分,夢境與現實交織的寫法也非常有趣。改寫時,我對命案的部分感到很棘手。我擔心如果讓主人公卷入命案的話,讀者會覺得過於湊巧。雖然我想過隻挑出和鑰匙有關的冒險,不提及命案,改寫成類似於《伴我同行》[26]的故事,但是我又希望盡可能保留原作的情節發展。糾結再三,改寫的結果就是書中這一篇。為了避免讓讀者感到巧合太多,我把犯人的出場提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