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對別人感興趣的人,別人也不會對他感興趣。所有人類的失敗,都出自這種人。
——阿德勒
還記得那個世界上最了不起的推銷員喬·吉拉德嗎?他成功的秘訣就是讓顧客喜歡他。為了博得顧客的喜愛,他會去做一些看上去完全是費力不討好的事。比如說,每個月他都給他的1.3萬名預客每人送去一張問候的卡片。卡片的內容隨季節而變化(新年快樂,情人節快樂,感恩節快樂等),但卡片的封麵上寫的永遠是同一句話:“我喜歡你”,用喬·吉拉德的話來說,“卡片上除此之外就沒有什麼別的東西了。我隻是想告訴他們我喜歡他們。”
“我喜歡你”這句話每年都會在1.3萬人的信箱中出現12次,就像時鍾一樣準確。一句這麼缺乏個性的話,隻是推銷員推銷術的一部分,難道真的會有用嗎?喬·吉拉德卻對此深信不疑,而一個像喬·吉拉德這位成功人士的看法無疑是應該得到我們重視的。事實上,喬·吉拉德懂得人類天性中的一個致命弱點,也就是說我們對奉承話從來都是來者不拒、照單全收的。
伍布奇先生是一家公司的總裁,著名的銷售專家,當人們問及一個成功的銷售員該具備哪些基本條件時,伍布奇先生脫口而出:“當然是喜歡別人。還有,一個人必須了解自己公司的產品而且對產品有信心,工作要勤奮,善於運用積極思想。但是,最重要的是他一定要喜歡他人。”
這也是受人歡迎的基本要素。從本質上講,我們可以說受人歡迎是銷售員素質的某種表現形式,因為從某種程度上講,你在推銷產品的同時,也在“推銷”自己。當一個人可以真心地喜歡他人時,他一定會招人喜歡。所以,要獲得他人的喜愛,首先必須要真誠地喜歡他人。這種感情必須是發自內心的,而非別有所圖。
有些人感到喜歡別人比較困難。但是,如果你能學著多喜歡別人,今後對別人產生好感就越容易。光靠嘴巴上說“我要去喜歡他人”是沒用的。正如很多事情其實很簡單,但並非很容易做到。“喜歡別人”是一種生活方式的結果,它是一種訓練有素的思維模式的產物。而能使你喜歡別人的一種思維方式,便是積極思考。也就是說,你必須以一種積極的態度,而非消極的想法對待其他人。
當人們摒除了恐懼、憂慮及自我中心意識後,便會發現生命中真正的樂趣及喜悅,整個世界似乎煥然一新。這樣就覺得自己可以開始去愛所有事物,因此也變得熱心、快樂,最後也贏得別人真正的喜愛。他們由畏縮退卻、心懷憂慮的人轉變成充滿活力、魅力的人,也變得心胸開闊,對人充滿友善和仁慈。
一個人如果隻關心自己,很難成為一個被人喜歡的人。要成為受人敬重的人,必須將你的注意力從自己的身上轉到別人的身上去。哲學家威廉姆斯說:“人性中最強烈的欲望便是希望得到他人的敬慕。”這句話對於“別人”也同樣適用,他人也希望得到你的敬慕。如果你隻是過度關心你自己,就不會將注意力放到別人身上。別人想獲得你的關心,卻無法從你這裏得到,當然也不會注意你。
有一位年輕人,他是位天生的積極思考者,這真是上帝的恩賜,因為大多數人要養成這種思維方式,還需要練習實踐。他可謂是一名了不起的“欣賞家”,所以,他也深受大家喜愛。人們非常喜歡和他談話,因為他是一個讓人感到振奮的人。
人們喜歡他當然不足為怪。他常常鼓勵別人,最重要的是他能注意到別人的需要,慢慢地,他自己便成為受人愛戴的人了。
如果你希望別人喜歡你、敬重你,你必須先學會去愛別人。要真正地去關心別人、愛別人,激勵他們展現出最好的一麵。那樣正如不求報酬做善事終有所回報一樣,別人也會加倍地關心你、愛護你。
卡耐基在他的《影響力的本質》一書中寫道:“不管是屠夫,或是麵包師乃至寶座上的皇帝,統統都喜歡別人對自己表示好意。拿德國皇帝來說,當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時,他成了萬惡不赦的罪人。在憤怒的人民中,卻有個寡婦的小孩子寫了一封非常單純的信給他。這個小孩說,不管別人怎麼樣想,他會愛戴他的皇上。德皇深受感動,邀請這個孩子去做客。小孩去了,她母親也同行,德皇與孩子的母親竟然成婚。”
維也納已故的著名心理學家阿德勒,寫過一本名為《人生對你的意義》的書。在那本書中,他說:“不對別人感興趣的人,別人也不會對他感興趣。所有人類的失敗,都出自於這種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