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有借錢創業的魄力與能力(1 / 1)

\/>f�c一分一厘地攢錢,並非是籌集創業本錢的唯一途徑。很少有人在創業時就有了足夠的本錢,借錢是絕大多數有錢人起步的助力。

現在是一個凡事追求速度的時代,你發現一個好的商機若僅因本錢不夠而錯過,等你攢夠本錢時,商機早就成了一盤涼了的黃花菜。借錢並不醜,醜的是借不到錢。能借到錢,至少是一種能力的體現,表明你有一定的信譽。

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負債經營已經成了一種再自然不過的事了。從生產、消費直到國家的經濟行為,無不用負債方式,或者說靠負債支持。在發達的國家,幾乎再也見不到個人掏腰包投資企業的事情了。企業的資金籌集,幾乎都是靠負債的方式。企業在市場發行債券,籌集資金用於生產,是企業對債券持有人的負債。利用債券籌資,是負債經營最明顯的形式。企業還可以從銀行獲得貸款,這是企業對銀行的負債,而銀行的錢又來自客戶的存款,這又是銀行對客戶的負債。可見,用負債的辦法來進行生產並不令人奇怪,恰恰是不負債才令人奇怪。

創業需要本錢,能夠找到自己拿得出本錢的項目當然更好。但是對於看準了的項目而自己又沒有這麼多本錢,甚至說自己是沒有本錢而又很想創業,怎麼辦呢?你就隻有借錢!向親戚朋友借錢,向銀行借錢……

現在這個社會人與人之間變得越來越現實,即使你想借錢可能也不一定就有人會借給你。能夠借到錢去實踐自己的創業曆程,是一件較為慶幸的事,也是值得稱道的,畢竟還有人信任你、支持你。因此,有心創業的人,尤其要注意在乎常的一點一滴中樹立自己的信用。你隻有講信用,才能夠借到錢。這種信用包括“硬件”和“軟件”兩方麵:“硬件”是指你有一定家底,“軟件”是指你做人信譽好,別人相信你的人格。盡管在大多時候,借錢要付出一定的、甚至較高的代價,但起碼,借錢創業者有這種敢於承擔風險的勇氣。錢都不敢借還談什麼創業?借了錢是需要還的,本錢自然不消說,利息隻有關係好的親戚朋友不會要你支付——但你同樣也為此背負著“還人情”的“利息”。至於銀行,你需要在償還時支付本金和利息。所以借錢創業不僅僅需要魄力而且需要能力。

對於借錢的渠道,除常見的民間借貸外還有以下幾種。

(1)銀行抵押貸款。給銀行提供動產或不動產當擔保品來舉債的方式稱之為抵押貸款。一般而言,抵押貸款是目前銀行最易接受的方法。

(2)政府優惠貸款。政府各級單位,對於創業者亦有提供一些相關的優惠利率貸款或貸款利息補貼的措施。建議創業者應該盡量多去了解此類政府性低利貸款的相關條件與申貸方法,雖申貸過程中或許需花上較多公文往返與文書作業的時間,但目前政府各級單位已將此類貸款的申辦手續盡量簡單化與便民化,且其利息與還款條件比起其他創業負債的來源真的低了很多,不妨多利用之。

(3)小額信貸。目前有許多銀行紛紛推出小額信貸服務。此類貸款的金額約在20萬~100萬之間,還款期限約為2~3年,免保人且隻要提供薪資紀錄或在職證明,並收取一點貸款信用保證金就可以了。這類貸款雖然便利,但與其他途徑的貸款相較,總資金成本還是偏高(目前至少都在8%以上),而且申貸者最好尚在任職。一旦離職後才想到要來申請此類貸款,可能就會有些難度。信用卡借款也是屬於小額信貸的一種,但因循環利息動輒在10%以上,不是一個很好的創業資金來源渠道。

最後,要提醒的是對於風險太大的項目(風險與收益成正比),千萬不要眼裏隻有巨大的收益而去借錢創業。馬雲當年聯合一幫朋友創建阿裏巴巴時,對團隊成員特別強調“啟動資金必須是Pocket money(閑錢),不許向家人借錢,因為失敗可能性極大。我們必須準備好接受‘最倒黴的事情’!”根據馬雲“不得向親戚朋友借錢”的指示,後來被稱為“十八羅漢”的創業者湊了50萬元本金。從這一點上看,馬雲是一個清醒的創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