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是丁,卯是卯,許多人總愛認這樣一個死理兒,即:為人必須是非分明,愛憎分明,千萬不能“和稀泥”!
是的,混淆是非,犧牲原則,當然是不對的。隻可惜在日常普通人的生活和工作當中,夠得上原則問題的事情恐怕實在不多,大量的都是非原則性的一般事件。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友”。一個人太較真了,就會對什麼都看不慣,連一個朋友都容不下,把自己同社會隔絕開。鏡子很平,但在高倍放大鏡下,就好似凹凸不平的山巒;肉眼看很幹淨的東西,拿到顯微鏡下,滿目都是細菌。試想,如果我們戴著放大鏡、顯微鏡生活,恐怕連飯都不敢吃了。再用放大鏡去看別人的毛病,恐怕沒有誰不是罪不可赦、無可救藥。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與人相處就要互相諒解,經常以“難得糊塗”自勉,求大同存小異,有度量,能容人,這樣就會有許多朋友,且左右逢源,諸事遂願;相反,“明察秋毫”,眼裏不揉半粒沙子,過分挑剔,什麼雞毛蒜皮的小事都要論個是非曲直,容不得他人,人家就會躲你遠遠的,最後,你隻能關起門來稱孤道寡,成為使人唯恐避之不及的異己之徒。古今中外,凡是能成大事的人都具有一種優秀的品質,那就是能容人所不能容,忍人所不能忍,善於求大同存小異,團結大多數人。他們極有胸懷,豁達而不拘小節,大處著眼而不會目光如豆,從不斤斤計較,糾纏於非原則的瑣事。
不過,要真正做到不較真兒,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需要有良好的修養,不要有善解人意的思維方法,從對方的角度考慮和處理問題,多一些體諒和理解。比如,有些人一旦做了官,便容不得下屬出半點毛病,動輒橫眉立目,下屬畏之如虎,時間久了,必積怨成仇。想一想天下的事並不是你一人所能包攬的,何必因一點點毛病便與人慪氣呢?若調換一下位置,設身處地為對方著想,也許一切都會迎刃而解。何況,你不也是從“下屬”升上來的,幹嗎剛當個小官就這麼不容人呢?
在公共場所遇到不順心的事,也不值得生氣。素不相識的人冒犯你肯定事出有因,隻要不是侮辱人格,我們就應寬大為懷,不必在意,或以柔克剛,曉之以理。總之,跟萍水相逢的陌路人較真兒,實在不算是什麼聰明人做的事。
清官難斷家務事,在家裏更不要去較真兒,否則你就愚不可及。老婆孩子之間哪有什麼原則立場的大是大非問題。都是一家人,非要用“你死我活”的眼光看問題,分出個對和錯來,那又有什麼用呢?人們在社會上充當著各種各樣的角色,不管是恪盡職守的國家公務員、精明體麵的商人,還是廣大的工人、職員,但一回到家裏脫去西裝革履,也就是脫掉你所扮演角色的“行頭”,即社會對這一角色的規矩和種種要求、束縛,還原了自己的本來麵目,使自己盡可能地享受天倫之樂。假如你在家裏還跟在社會上一樣認真、一樣循規蹈矩,每說一句話、做一件事還要考慮出個對錯,還要顧忌影響和後果,掂量再三,那不僅可笑,也太累了。所以,處理家庭瑣事要采取“糊塗”政策,一動不如一靜,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和稀泥,當個笑口常開的和事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