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強領導
充分發揮黨支部的戰鬥堡壘作用
“堅強領導”,是黨對軍隊絕對領導這一根本建軍原則對基層黨支部的本質要求,也是黨支部戰鬥堡壘作用的集中體現。黨支部建設的根本目的,說到底是為了把黨支部領導搞堅強,充分發揮其堡壘作用,以此堅固黨對軍隊絕對領導之根基,提高部隊戰鬥力。因此,“堅強領導”的問題,在基層黨支部建設中,帶有目標性、總體性、本質性的特點。支部建設方方麵麵的內容實質上都是直接或間接地圍繞著“堅強領導”這個根本目標來展開的。為此,本論緊密結合基層黨支部領導工作實際,從領導製度、原則、職能、方法、作風、素質六個方麵,分析了實施領導中的內在障礙,提出了解決問題的辦法,旨在從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把握黨支部領導工作的規律性,整體性地解決“領導不堅強”的問題。
要清醒地認識當前基層黨支部的領導狀況。這幾年,通過各級大抓基層,黨支部建設有所加強。基層黨組織在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上級命令、指示,團結帶領幹部戰士完成各項任務中,發揮了戰鬥堡壘作用。總的看,基層黨支部建設是一個不斷加強的趨勢。但是也要看到,由於一些黨委和機關對基層黨支部建設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研究解決不夠,思想認識還不到位,工作指導不夠得力,在抓基層中還沒有把黨支部建設這個重點突出出來,因而,基層黨支部領導不堅強、作用不明顯,在一些單位有一定的普遍性。突出的問題:一是領導觀念模糊。黨領導軍隊、黨支部領導連隊的思想樹得不牢,對支部在連隊中的地位不夠明確,在黨支部領導上存在一些模糊觀念,黨支部對連隊實行領導的製度理解和執行得不夠好,堅持支部領導的自覺性和堅定性不強。二是集體領導萎縮。個別主官意見代替多數人的意見,幹部會代替支委會,支委會代替支部大會的現象在有的單位比較魯遍;有的把行政職務帶到黨內,或按行政方式決定黨內問題,有的連長、指導員領導支委會,支委會領導支部大會,民主集中製原則在基層黨的領導中難以體現。三是領導職能弱化。支部議大事、抓大事的意識不強,存在事務主義傾向,對思想政治領導重視不夠,研究不多。支部組織開展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不強,骨幹隊伍和共青團、軍人委員會作用不明顯,基層經常性思想工作不活躍。四是領導成員不強。基層黨支部書記選配難、穩定難、培訓提髙難。部分現任支部書記對支部建設的傳統經驗沒底數,工作起來沒路數,解決棘手問題沒招數。從部隊來看,主要是流動快,任職短,缺乏實踐鍛煉,工作上不懂不會;從皖校和科研單位來看,主要是缺乏當好支部書記的光榮感和責任感。支部書記不願幹、不會幹的問題直接影響基層黨支部領導水平的提高。這些問題的存在決不是孤立的。“領導不堅強”實質上是許多相關因素交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種“綜合症”,是支部基礎建設薄弱的綜合反應。因此,“堅強領導”就必須從基層黨的領導的內在規律上理清建設思路,提高建設水平。
一、落實根本領導製度,鞏固黨支部在連隊的領導地位
把基層黨支部領導搞堅強,首要的前提是要明確黨支部對連隊實行領導的根本製度,牢固樹立“黨領導軍隊,黨支部領導連隊”的觀念,自覺維護黨支部在連隊的領導地位。現在,一些基層黨支部之所以“領導不堅強”,究其根因是對我軍基層黨支部建設的優良傳統不了解、不熟悉,以至使黨支部領導連隊的傳統製度在一些單位“失傳”了,“走樣”了。傳統的“失傳”,製度的“走樣”,勢必造成觀念的模糊、地位的弱化,削弱黨支部在連隊的領導權威。為此,“堅強領導”就要強本固基,理本通末,從強化根本領導製度入手,確立正確的領導觀念,明確支部的“核心”地位,理順連隊的領導關係。
(一)確立正確的領導觀念
解決“領導不堅強”的問題,就要克服在黨支部領導製度的認識和理解上的各種思想障礙,澄清模糊認識,轉變那些“習以為常”的不正確的領導觀念,真正確立正確的“領導觀”,增強執行黨支部領導製度的自覺性和堅定性。
―轉變“支部領導就是主官領導”的觀念。近幾年,由於受“軍隊非黨化”等資產階級自由化的影響,有的同誌對黨支部的核心領導觀念有所淡化,往往把軍政主官當作領導核心。我軍基層主官兼任黨內職務的客觀情況,也往往使一些同誌自覺不自覺地把行政職務帶進黨內來。黨支部工作的“行政化”勢必給人在觀念上產生錯覺,“隻見行政主官在忙乎,不見組織有活動”,誤以為支部領導就是主官領導,就是行政領導。有的軍政主官習慣於對黨支部發號施令,或按行政方式決定黨內問題,往往把支部作為貫徹自己行政命令的工具,把自己淩駕於黨支部之上。有的同誌認為“支部領導太麻煩,不如主官碰頭來得快”,決定重大問題時形成一種習慣“開支委會不如開幹部會,開幹部會不如連長指導員碰頭”。軍隊中嚴格的上下級隸屬關係,也容易使一些軍官和士兵黨員誤認為自己在黨內也隸屬於連隊主官,“連長指導員領導支委會,支委會領導支部黨員大會”的錯誤認識並不是個別的現象;有的甚至認為支部是連長指導員的支部。長此以往,這種扭曲了的“支部領導”在有的單位形成了一種定勢,人們習以為常,以誤為正,以錯傳錯,以致使黨支部領導成為一種徒有虛名的“外殼”和“擺設”,實際上變成了行政主育的“附屬物”和“代名詞”。這時,人們觀念中的“支部領導”實質上已經偏離了黨的領導的真實含義。
——轉變“支部領導就是書記領導”的觀念。在實際工作中一些同誌往往把支部領導等同於“書記領導”,以為支部領導“隻是書記的事”。一些支部書記集體領導觀念淡漠,習慣於以領導的身份出現在黨內,不懂、不會發揮支部委員在支部領導中的作用。結果常常是書記“自己忙,忙自己”,“書記團團轉,委員沒事幹,黨員一旁看”。一些支部委員參與支部集體領導的意識不強,無形中把自己放在了支部領導之外,結果使得支部領導成了書記“唱獨角戲”、“跳光杆舞”,黨支部集體領導出現萎縮趨勢。
——轉變“支部領導隻是支委會頷導”的觀念。《政工條例》明確規定,“連隊黨支部的領導機關是支部黨員大會和它所選出的支部委員會。支部委員會應當貫徹執行支部黨員大會的決議,並接受支部黨員大會的檢查和監督。”但是,在實際工作中,一些單位的支部黨員大會並沒有履行自己的領導職能,並沒有真正成為黨支部的“領導機關”。相反,支委會領導支部大會的現象卻比較普遍,常常是“支委會布置工作,支部大會受領任務”。長此以往,在不少黨員和支委成員中形成了“支部領導隻是支委會領導”的不正確觀念和支委會領導支部大會的錯誤認識。據某單位調查統計,在《政工條例》規定的支部黨員大會的五項主要工作中,隻有“做出吸收和處分黨員的決定”這一項堅持得比較好,而“傳達上級的決議、指示,討論貫徹執行措施”,“討論和決定連隊的重大問題”,“討論和批準支部委員會的工作報告,聽取和討論連長、政治指導員的工作報告”等領導職能體現得很不明顯,有的甚至已經廢弛,支部黨員大會的法定領導職責至少有五分之三以上沒有實際履行。有些連隊主官甚至擔心士兵黨員懂得這些權利後,連隊不好領導,工作難以開展,因而放縱這種傾向而不采取措施加以改進。支部大會領導機能“疲軟”是基層黨支部“領導不堅強”的一個重要根源。“支部領導隻是支委會領導”的模糊觀念和做法,無形中把廣大黨員排斥在支部領導之外,違背了民主集中製的根本組織原則,抑製了廣大黨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活力,使支部領導局限於狹小的範圍,勢必造成領導核心缺乏基礎,領導過程出現“斷層”,支部領導難以通過黨員的能動作用達於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