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發現視頻和電影對問問的吸引已經遠遠大於圖書的時候,決定順勢而為,用魔法打敗魔法,用極佳的現成教材,換一個角度去搞人文啟蒙。這些教材就是新一代的迪士尼大公主動畫電影。
大公主,就是已經成為大女主的現代公主們,她們具備自由之思想,獨立之精神,保護自己和所愛之人的技能,組隊試煉出的友誼,出發與戰鬥的勇氣,對使命和理想的尋找。這世界上,講故事曆來都是最棒的價值觀傳播方法。外形迥異的主人公們詮釋的英雄之旅,繽紛的畫麵加上台詞配樂,肯定比平麵圖書更深入人心。
按照這個思路,我把莫安那、梅利達、花木蘭、艾莎和安娜都安排進問問的電影清單,讓她去領略這些主人公相似的品質:堅毅、專注、言而有信、勇敢、耐心,不斷尋找自己的意義和使命。為了加強熏陶,我還會在一起看的時候加以點評和引導,讓問問注意到大公主們每個人都有特長,比如武術、弓箭、帆船駕駛,再讓問問去看她們如何分辨出朋友和敵人,如何麵對逆境,如何來到重獲勇氣的時刻,如何遇到挑戰,做出選擇。順帶也給問問指出,你看,每個大公主都有著自己獨特的漂亮。
問問看完這些電影經常對我說:“媽媽,你也是這樣的公主!”
我就接著說:“對!問問也是這樣的公主!”
現在,真人秀當前,會有一大波任務襲來,考驗問問她媽媽是不是真公主的時候到了!
2017年8月,真人秀在珠海開機。入駐片場那天,我也有點蒙了。我自詡麵對過很多大小攝像機鏡頭了,但這是第一次見到網綜真人秀的攝像陣勢:我和問問居住的房間,除洗手間外,大概有八個可遙控攝像頭;而一起出鏡的共有五組母女家庭,住在一整棟遍布攝影頭的大別墅中。按照拍攝要求,起床就要戴好貼身麥克風,而一旦離開別墅,每個人,無論大人孩子,均由兩個隨行攝影師全程跟蹤拍攝。我想起電影《楚門的世界》,果然是真人秀,真的會360度無死角拍攝你的生活細節和言談舉止,天羅地網,無所遁形。
我馬上明白,每一次飛到珠海,均需連續拍攝五天,在又要照顧孩子又要做任務的情況下,這樣被高密度地采集素材,每個人最終隻能選擇做自己,因為無論對怎麼演做了多充分的準備,你都一定會暴露。理論上,做自己,這是最容易的了。
我帶著問問鬥誌昂揚地開始了拍攝,開機不久,就被製片人兼總導演“談話”了。
製片人是一位臉形瘦削、雷厲風行的女性,幾天中,我眼見她有條不紊,把百人拍攝團隊安排得團結緊張、明明白白,這就是那類我喜歡的工作能力極強的專業人士。但我就這樣被這位專業人士給批評了。
她說:“你也是媒體工作者出身,我就明說了。觀眾看節目,誰要看你這也行那也行呢?真人秀,就要看真實,真實就要表達情緒,有難處,有高興,有迫不及待,有失望,這就是綜藝感。問問表現得就非常好,但你要想清楚,你不是來參加軍訓的!”
我完全懂她說的意思,但任務麵前,我已經積習難改了。
我在真人秀的任務裏都幹了什麼呢?挑幾個舉例吧。
有一集,任務是換家庭帶孩子。節目組為了考驗我,把我和另一個嘉賓媽媽的三個孩子送到了海灘。那天烈日當空,節目組給了我一些工具——兩套沒組裝的帳篷和一套燒烤架。我當下就理解了,這個任務,是讓我先把帳篷支起來把孩子放裏麵避暑,然後再給孩子們BBQ(戶外燒烤)做晚飯。一共倆事兒,不難!
說幹就幹!俗話說技不壓身,我一邊迅速安裝帳篷,一邊想,感謝嚴厲的我爸,從小訓練我的生存和動手技能;再感謝我開活動策劃公司時苛刻的甲方,逼我在自駕活動裏給客戶安裝帳篷,如今果然沒有白走的路,時光流逝,而我的身手依然這麼敏捷,不愧是我!
當我用最麻利的動作悶頭裝完兩個帳篷,流暢地把最後一個邊角固定在支架上,自豪地仰起頭環顧四周時,忽然感到哪裏不對。我突然發現,遠處,有八台立式攝像機,後麵的攝影師無奈地望向我,紛紛收起長焦鏡頭,看樣子要轉戰下一個場景了。
我突然意識到,這是真人秀,沒有觀眾要看我一個人帶仨孩子還行雲流水、東方不敗的樣子。我又忘了表現沮喪、躊躇、一籌莫展的狀態,完全沉醉於憑借一己之力搭起帳篷這件事。我迅速換位到製片人的腳本去思考,馬上明白,這一場拍攝算是浪費了,他們想要的真人秀素材,也許正是狼狽的我手忙腳亂的樣子,但是他們沒有捕捉到。不過,我也有點兒困惑:任務這件事,會做就是會做呀,所謂真人秀,難道會做的人也要故意演出不會做嗎?
到了晚上,我看到製片人又向我走來,連忙迎上去對她說:“我明白了!我下集注意!”製片人點點頭:“好,看看下集。”
又一集裏,和搭帳篷不同,到媽媽和孩子聯合做任務了。我想,這回無論任務是什麼,是我和問問一起了,在一起就會有交流有挑戰,一定可以表現得自自然然。
任務大廳的門一開,我們看到一側有五個人模和五個工作台,另一側是一大片各種材料和服裝麵料,我馬上理解,這次的任務是做衣服了。現在回過頭自省,我這種人,創業體質形成已久,大概早已進入一種任務應激模式。明知是真人秀,但一切鏡頭表現的考量,在頭腦中都會讓位於一場項目管理和執行。解決問題和表現情緒相比較,即使在真人秀裏,解決問題也會是優先級。該是誰就是誰,這也才是真人秀的意義。
當服裝比賽哨音響起,我掃視了目力所及的材料與工具,結合自己的縫紉能力,腦內快速構思好了作品。按照比賽要求,我的思路是:既然我要給問問當榜樣,現在又是我和問問一起設計衣服,那我一定要把迪士尼的畫麵實現,做一個大公主和一個小公主。
下一步,就需要媽媽和孩子配合,需要孩子在限定時間內,按照媽媽的描述取回材料。孩子取回什麼材料,意味著媽媽接下來就隻能使用什麼材料了。
我對問問說:“問問,這是一個做衣服比賽,問問和媽媽是一個團隊的。媽媽想要做和迪士尼一樣的,大公主和小公主的衣服。需要問問把有用的東西拿給媽媽。”
四歲半的問問不一定理解做衣服比賽,但她一下子聽懂了迪士尼公主,她說:“媽媽,可以給公主做王冠嗎?”
我指給問問看:“你看,那邊能戴在頭上的隻有一個鍋,當王冠可能不像,媽媽做成公主的頭盔可以嗎?”
問問說:“可以。問問給媽媽拿鍋。”
問問跑去拿了鍋給我,又說:“媽媽,有頭盔的公主,還會穿那種鐵衣服,很硬的。媽媽能做嗎?”
我再指給問問:“問問你說的是鎧甲,那邊有硬紙殼,貼上有顏色的布,媽媽可以做成公主的鎧甲。”
問問說:“好,問問還想要公主有很厲害的顏色。”
我說:“很厲害的人,忍者、武士,一般都穿黑色,公主的裙子可以是黑色的,公主可以是武士公主。那問問要給媽媽拿黑色的布。”
問問說:“好,媽媽要當武士公主。問問給媽媽拿紙殼,問問給媽媽拿黑色。”
問問轉身就跑,在限定時間內,不僅抱回了紙殼,還抱回了三種黑色的麵料,有黑色的紗,有黑色的綢緞,還有黑色的皮革。
接下來,我在問問的注視下,在人模上用粗糙的手針縫出了兩條黑色的裙子。我邊縫邊想,什麼節目情緒效果,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要我的女兒現場看到,大腦可以展開構思,構思可以變成對材料的選擇,材料經過手的加工,可以變成裙子。人穿上裙子,可以變成自己賦予的樣子。我和問問,穿上今天我們一起創造的裙子,就是武士公主的樣子。
衣服做好後,按照節目安排,每個媽媽都要帶孩子參加走秀表演。舞台繽紛的大燈下,我和問問的服裝完整而耀眼。在動感音樂中,我們倆走上舞台,認為我們自己就是武士公主,非常美麗,非常厲害。問問全程一直崇拜地望著我,我們倆都開心極了。
走下舞台時,製片人正在給大家鼓掌,看到我,她輕輕搖頭說:“你最好,你最棒,你十項全能!”
而我朝她聳聳肩,誰讓這是真人秀呢。我已經想通了。
製片人後來真正表揚了我一回,是因為一個生存型任務。客觀說,我認為這個任務節目組設計得有些艱難了。不過,這個任務的順利完成,實際上是問問的功勞,也是在這次任務中,我認為,我的女兒問問,才是不可思議的。
開機當天一大早,五隊家庭就被安排上了大巴車。節目組沒告訴我們目的地,隻是每家抽了一個信封。大巴車在珠海城區的主幹路上行駛,突然在公交站停下,我和問問被告知就地下車,同時領到了當天的任務:用信封裏的錢作為起始資金生活一天,並在晚上八點自行回到住所。我打開信封,發現裏麵隻有一塊錢,正在發愣,另一個節目嘉賓媽媽抽到了一百塊錢的信封,迅速從自己的信封中拿出了十塊錢塞給我。
我明白了,這回是生存遊戲了。我的初始條件雖然很差,但好歹有貴人相助。用這11塊錢,我帶著問問坐公交車到達了最近的繁華商城,在超市買了一支黑色簽字筆和一遝A4白紙,先給問問畫了一張盡量逼真的肖像。我決定嚐試街頭寫生,這是我用這點錢唯一能做到的,在一天中維生的方式。
畫好肖像,我告訴問問:“問問,媽媽現在準備邀請別人,看有沒有人來讓媽媽給畫像,一張二十塊錢。畫夠三張,我們就有錢買東西吃,畫夠5張,我們就能回家了。”
那一天在珠海的街心花園和遊樂場,四歲半的問問一個一個地觀察著路人,看到有小朋友和家長經過,就走上前,展示著她自己的肖像,並小聲打招呼:“你好呀,我叫問問。可以讓我的媽媽給你畫張像嗎?我媽媽畫得很好,我媽媽畫畫很認真。那個就是我媽媽。”問問指向我,我連忙微笑擺手,生怕丟掉問問辛苦招呼來的客戶。
那天做完任務,天已經黑了,由於問問的成功銷售,我賣了大概10張畫。到後來,問問打招呼已經很大聲、很勇敢了,拿到畫的小朋友和家長都對問問說:“你媽媽畫得真好呀!”
回到駐地,製片人來看我們的時候,我已經精疲力盡。她對我說:“思路特別好,就是畫賣便宜了。五十一張也是可以的。”
我累得隻解釋了一個詞:“最小可行性。”
她突然很認真地看著我,說:“是,都是這樣開始的。”
第一次,我覺得製片人沒有在審視我們的表現,而是懂得了我們的故事。
節目臨近尾聲的時候,因為問問的表現,我還見到製片人熱淚盈眶了一次。
網綜真人秀畢竟屬於娛樂節目,為了效果,會有很多禁不起推敲的設置。比如,有一集裏,需要媽媽扮成孩子認不出的角色,在孩子尋找媽媽的路上設置障礙。尤其我被安排成了反串形象,扮相是加勒比海盜,變裝再貼上胡子,問問就更難認出了。就這樣,按照節目組給出的路線,我踏上了阻攔問問的行程。
我猛一出現,問問被嚇得哇哇大哭。問問一邊哭,我還要一邊演;一邊演,還要偷偷觀察她,怕她被驚嚇得太厲害。在整個《不可思議的媽媽》錄製中,問問因為環境太陌生或者任務太難,已經有過幾次大哭。但每一次,她最終都能平靜下來繼續完成任務。而我積累了經驗,到了當加勒比海盜這期,對問問的哭已經大體有數,就按照自己的腳本提出了最後關卡的問題,我說:
“問問小朋友,你回答了這個問題,就可以通關了!”
問問很抗拒我扮的海盜,依然很害怕地說:“我不要回答!”
我引導她說:“你回答了代表你很勇敢啊!”
問問繼續哭:“我、我、我不是很勇敢。”
我忍住笑,高聲提出了通關問題:“問問小朋友,我的問題是,你的願望是什麼,你長大以後想成為誰呀?”
問問一邊哭,一邊清晰地大聲說:“我長大以後,想成為媽——媽——!”
就是那一刻,成為節目也成為問問的高光時刻。我驚訝得許久說不出話,看著站在我對麵,小小的問問,這個四歲半的小女孩,見證她在真人秀裏說出自己的人生願望。
後麵幾年,我再重看這一集的時候,發現隨著真人秀錄製的推進,在這一刻,問問已經成為我們這組母女的主角了,而我的主要工作,是做好畫麵中的配合。在過去,是我拿著我的女主劇本,問問是劇本裏女主的孩子;而現在,隨著時間流轉,問問已經完完全全拿起了她自己的女主劇本。我會微笑看著她站在閃亮故事的開端,展開一幕又一幕的成長,成為一個豐富而飽滿的自己。在問問的真人秀裏,我要做一個最好的配角媽媽,永遠支撐和陪襯著她。
隨著《不可思議的媽媽》關機殺青,影音定格了2017年的夏天。孩子總會長大,無論歡笑眼淚,再也不會重來。2017年年底,我給問問寫了一封信,叫作《致女兒書2017》,和真人秀一起,成為她成長中永遠的紀念。
-致女兒書2017-
你好,我是你媽媽。
上一次給你寫信是五年前,在距離你出生還有20天的夜裏。那天夜裏,我意識到有個孩子這件事馬上就要變成事實,突然對你的出生充滿了巨大的渴望,於是翻身下床,給你寫了第一封信。我還記得,為了不影響你爸睡覺,我沒開燈,悄悄穿上睡袍摸到客廳。黑暗中隻有電腦屏幕是亮的,我把想對你說的話,一個一個打成字,寂靜中嗒嗒的打字聲隻有咱們兩個能聽到。當時,我確切地感覺到,你和我在一起。
必須承認,在那之前,我對你的感覺並不像預期那麼強烈,尤其對比我讀到聽到的各種洶湧母愛,也曾困惑過我的感覺是不是出了什麼問題。當然,後來我理解到,情感這東西,都是非常私人的體驗,有區別很正常,參考和對比他人的意義不大,重要的是你自己的真實體驗是什麼,這些別人是無法告訴你的。其實,直到你出生後幾個月,我才漸漸體會到你是一個事實的存在,是我的女兒,而不是一個想象。怎麼說呢,你出生的時候,我覺得我一下子就愛你了;但隨著你長大,我又覺得我是漸漸愛上你的。
你出生那天,我一直使勁盯著你看,看你的每個部分,研究你五官的形狀,看哪裏和我相似;但不知道是因為你太小還是我太激動,總是轉過臉就忘了,於是就一直一直看,側躺在床上長時間凝視你的樣子,內心裏不停地感歎:“啊,這是我的女兒,我生的!”到現在也是這樣。隨時隨地仔細看著你,是令我很滿足的一個愛好,看著你這件事本身,就成為一件很有質量的事。其他時候我看一本書、看一場電影,都會做一個“是否值得看”的判斷,但對你,沒有什麼可判斷的,你就是意義的本身。
在五年前的信裏,我寫過擔心你腦袋大,腿不直,頭發少,唱歌走調,結果你真就是腦袋大,而且眼睛像你爸一樣眼距寬,還像我一樣嘴角向下。但現在每次看著你,我都認為這個組合長在你身上完美極了,簡直粉雕玉琢。這一點兒也不客觀。
這讓我想起在生你之前,我竟然還寫過一篇自我剖析生育動機的文章——《選擇生育》,現在看來顯得十分多餘。你到來之後,就沒什麼需要剖析的了,你就是那件不需要判斷、不會錯、不嫌多、不嫌晚的事,當然讀書和鍛煉也算,但得排在你後麵很遠、很遠的地方。
你的出生滿足了我巨大的好奇心,原來一個嶄新的小人兒生下來手腳是這樣的,喝奶是這樣的,哭鬧是這樣的。每一次看見尿片變鼓變沉,奶瓶變空,衣架上晾著小小的襪子,床上亂七八糟堆滿了玩具,我都會高興一次,像又鑒定一次我生了女兒的證據。你淘氣和發脾氣的時候,我從來沒真的生氣過:於理,你是我遺傳我引導的,要生氣也是應該生我自己的氣;於情,你的存在就是高興本身,我希望我永遠不會對你真的生氣。
在你出生之前,我曾經有點兒擔心,萬一你是那種經常哭哭唧唧、扭扭捏捏的小孩兒,我怕我自己會不喜歡你。但你一點兒都不是。從小嬰兒到小姑娘,你竟然一直都是一個果斷、明朗、做事完成度很高的小孩兒。一開始我也覺得親媽的判斷不可能客觀,但今年我做了一個正確選擇,帶著四歲半的你一起去參加了網綜真人秀《不可思議的媽媽》。攝像機替我驗證了你的特質,在所有的任務、同伴和觀眾麵前,你的果斷、明朗和做事的完成度都讓我感到出乎意料。現在我很慶幸有節目能夠替你留下這些童年影像,如果未來長大的你再遇到什麼困難的任務,你可以回來看看自己小時候曾經有多麼棒。
現在你馬上五歲了,可以說,無論我曾經對五歲的你展開過什麼樣的想象,你都已經超越了。
大家都說你的性格像我,一開始令我高興的原因,的確來自發現你像我。但是很快,我就發現你不像我,你發出的是自己的光芒。親愛的問問,雖然在節目裏你說“我長大後想成為媽媽”,但你知道嗎?隻要有自己的光芒,像不像媽媽根本不重要。
我的媽媽也就是你姥姥,有一次對我說:“如果你不是我女兒,我也覺得你這個人很棒,我會很喜歡你。”我覺得這真是特別大的一種表揚,雖然不可能完全客觀,但是立場是對的。這話是你姥姥在我成年以後才說的。但現在,作為你的媽媽,我已經有這種感覺了,如果我不是你的媽媽,如果我隻是節目的一個觀眾,看到你的表現,也會覺得你很棒,很可愛。
我愛你,因為你是我女兒;我愛你,因為你是你,是問問。
你出生後這五年,我的事業和生活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我在五年裏越來越忙了,但還好你第一次站起走路,第一次叫“媽媽”和“爸爸”,以及你的大部分表演我都在場。之前,我常聽別人說無論工作有多累,回到家看到孩子的笑臉,勞累就會消散,覺得有點兒言過其實,現在覺得,那是因為還不夠累。現在的我總是很累,當然這是我選的創業道路,我要自己承擔;我也選擇了生下你,讓你和我一起體驗這個世界,但在你還小的時候,我也一定要替你承擔。說到這兒,咱們都必須感謝你爸,你爸支持我,溺愛你。正因為你爸支持我,你學鋼琴、學跳舞等大部分時間都是你爸陪著,我才有足夠的時間去做自己的事。他對你溺愛的程度,在你身上花費的時間、精力目前都超過我。你有一個好爸爸。
還有一點,你長大後可能才會感覺到,就是你爸堅持健身,早睡早起,飲食健康,他是咱們倆的榜樣。一家人肯定都是互相影響的,一想到你長大後對健康的生活習慣天然就很熟悉,我就感到很踏實。
還有一點,問問,我必須向你承認,我已經超級無敵愛你了,可是也還是很愛我自己。我想花很多時間去成為我想成為的人,去完成我想做的事。但是問問你知道嗎?愛你和愛自己是不一樣的:愛你,我就會希望你未來少經曆壓力和痛苦,即使我知道那些終究躲不過;愛自己,我會花足夠多的時間關注自己,但更重要的是,會主動迎向那些壓力和痛苦。愛自己就是令自己更加強壯和美麗。通往強壯和美麗的必經之路,從來都是不容易走的。
我希望你最愛的始終是你自己。
在錄製《不可思議的媽媽》的過程裏,因為要完成任務,咱們總是說到輸贏,你再長大,會發現在這一點上,人們有很多不同的看法。我的意見依然是:這些都是非常私人的體驗,有區別很正常,參考和對比他人的意義不大,重要的是你自己的真實體驗是什麼,這些別人是無法告訴你的。
人的天性都喜歡贏,沒有人喜歡輸,但是人們慢慢長大,會開始怕輸,會提前為了預防輸為自己開脫,去說不必贏,結果不重要。
我希望,在你十歲、二十歲、三十歲的時候,還能像現在一樣目光清澈地大聲說出:“我喜歡贏!”因為,預防輸的最好方式,就是去爭取贏。你成長的過程中,會有無數選拔和考試,這個世界,總分輸贏,你會發現,贏,終究都是留給那些想贏的人的。
當然,最終的目標是自由和尊嚴,這是我追求了多年的東西。現在對你說自由和尊嚴可能太早,現在我就希望你能盡量多體會贏了的那種開心,然後再努力迎來下一次的開心。那種開心,你嚐過就會想再嚐。要知道,我們這一代人裏麵有李娜和中國女排,在她們決賽奪冠那刻,很多討厭輸贏心的人也會無比激動;我希望你鍛煉身體,多感受體育精神,也可以參加有對抗感的比賽,為別人歡呼,也得到別人的歡呼。
問問,你是我永恒的驚喜。就在剛剛,我看見你練習鋼琴的小後背,都還在想:“啊,這是我的女兒,我生的,我竟然有了一個女兒,竟然五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