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麵對“拉美開裂的血管”(1 / 2)

在當代國際交往中,甚少聽說政治領袖互贈書籍的事。大概有兩個原因:其一,書是思想的載體,若不小心送錯了對象,就會變得無趣;其二,在浮躁不安的當今世界,有心思且有時間看書的領導人大概不是很多。

不過,也有例外。在上星期的美洲國家峰會上,委內瑞拉總統查韋斯把自己喜愛的一本書贈給美國總統奧巴馬,在國際輿論中引起了一番議論。此書名為《拉美開裂的血管》(Open Veins of Latin America),副題為“被掠奪五個世紀的大洲”,作者是拉美最負盛名的左翼作家之一加連諾(Eduado Galeano)。從書名看,該書的反西方立場躍然紙上,而查韋斯又是反美急先鋒,贈書的用意十分明顯,就是要試圖影響奧巴馬的拉美政策。

此事經過媒體報道之後,美國保守派眼中的“社會主義者”奧巴馬,想必會感到一點尷尬。因為在此之前,有共和黨議員就指責說,奧巴馬在峰會期間對查韋斯過於友善。在後來的記者會上,奧巴馬在被追問之下解釋說:“我想,贈書給我是個好姿態。我畢竟是讀書之人。”

這一充滿政治含義的花邊新聞,使《拉美開裂的血管》在全球暢銷。筆者也喜跟風,在書店裏竟然找到了唯一一本英文版,由紐約的“每月評論出版社”出版,1971年首印,距今近四十年。

在為該書的序言中,拉美女性小說家阿蘭德(Isabel Allende)把加連諾稱為“超級天才”,一旦翻開這本書,人們就必定不能掩卷。筆者也有這種感覺,並非是因為讚同書中觀點,而是被其獨特的風格所吸引。而其詩一般的語言更使人覺得,其他人的政經著作實在是索然無味。

加連諾1940年生於烏拉圭,早年在拉美最具影響力的政評周刊《前進》任總編輯,《拉美開裂的血管》就是在那時寫成,前後隻用了三個月。1973年,烏拉圭發生政變,《前進》周刊被關閉,加連諾流亡到阿根廷;1976年,阿根廷也發生政變,他又流亡到西班牙,並將該書予以充實再出版。1985年,烏拉圭獨裁政權終於被推翻,加連諾得以回返故國。

該書的主要內容,就是評述拉美幾百年以來連番遭受帝國主義掠奪的曆史,始自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直至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美國的政治幹預和“經濟入侵”。與此同時,作者更對拉美各國的右翼獨裁政權和政商利益集團,進行了淋漓盡致的撻伐。

阿蘭德在序言中說,她花了兩天時間讀完此書,曆史留下的痛楚使她心潮起伏難平。而作為局外人的我們,閱讀之時當然也會受其感染,但對筆者來說,感受最為深刻的,是其理性的憤怒、冷靜的訴說和令人稱羨的思想內涵。作者不僅讓讀者耐心地聽其訴說,而且更把一種愉悅的閱讀體驗回饋給讀者。至於這方麵的例子,書中觸目皆是。例如:

海地是西半球最貧窮的國家,洗腳工多於擦鞋匠:為了一枚硬幣,男孩們願意為無鞋可擦的顧客們洗腳。

我們的失敗總是在別人的勝利中彰顯;我們的財富總是通過培育別人的繁榮來為我們自己製造貧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