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 自主創業(1 / 3)

是人都會有自己的習慣的,謝一也不例外,來到王菜園她又養成了一個新習慣,那就是送走最後一撥村民以後給家裏打打電話,然後一邊泡腳一邊寫日記,同時把第二天的工作做個計劃。其實,這是謝一多年養成的習慣,隻不過多了打電話和做第二天計劃的事項。她以前在群藝館上班的時候雖然也有工作計劃,但基本上每天都是差不多的,不需要做大的改動,可村務工作卻不是這樣,雖然看起來大同小異,但做起來卻是千差萬別的,任何一項不管有多麼微不足道,隻要不去做根本就會原地踏步,而村民各方麵的素養跟城裏人比起來差了很大一截,很多東西都不太懂,就算貼出說明、布告都沒用,因為識字的年輕人都外出打工去了,留下的老弱病殘不是不識字就是看不清或者搞不懂意思,張三問一遍走了,李四來了還會再問,王五來依然會問上一遍,再加上村裏各項村務千頭萬緒,人口、宅基地、糧補、醫保、修路、抗旱、治安、計劃生育、教育、黨建、廉政、安全生產……而村幹部就這麼幾個人,自然天天忙得不亦樂乎。

這天晚上,謝一像往常一樣結束了一天的工作正在寫日記,何秀蘭來了。

謝一有些意外,一般來說,來訪的村民都會在十點前結束,何秀蘭這麼晚來肯定是有什麼要事,忙推開筆記本讓何秀蘭坐下來。

謝書記,沒想到恁晚了,你還沒睡啊。何秀蘭沒想到謝一還在忙,有點不安起來,不免有點緊張。其實,她走到半路上就有點遲疑了,看到謝一的屋子還亮著燈光才來了,又怕耽誤謝一休息,可事情太急,當誤不得啊。

沒事兒。謝一拿起杯子準備給何秀蘭倒水,問,你要菊花嗎?經常睡得遲起得早使得謝一睡眠不足有些上火,就經常泡些菊花茶降降火氣。

哦,我不喝的。何秀蘭說。

喝點吧。謝一還是要倒水。

真的,謝書記,鄉下人沒有喝茶的習慣。何秀蘭慌得趕忙站了起來。

嗯,也好,要是渴了就言語一聲,自己倒也行。謝一的住室每天來得人多了,不可能每一個人她都這麼客氣的,可何秀蘭不一樣,雖然她還沒意識到,但事實上她已經麵臨將要自主創業帶領村民發家致富的現實了。

何秀蘭見謝一沒再跟她客套,心裏一下熨帖多了,說,那我就長話短說吧。

謝一點點頭。

何秀蘭說,謝書記,我想說的還是唐總說的那個培訓的事兒,我沒幹過,不知道該咋弄。

何秀蘭不知道,其實唐曉芝最初還要跟她簽訂合同的,把雙方一切合作的內容都寫進去,被謝一攔住了。在大城市裏呆慣了的謝一深知唐曉芝是對的,條條框框的都白紙黑字的寫出來,再蓋上章或者按上指押會把沒經曆過這些的村民嚇住的,說不定就會拒絕,那麼無論以後多麼美好也就無從談起了。說到底,村民抗風險的能力太弱了,自然一遇到有大風險的事情都會主動放棄。他們寧可無所事事也不敢殊死一搏,這也是農村不如城市的其中一個原因。

很簡單啊,就是你一邊編著一邊跟大家講著這樣編的注意事項,誰要是還不懂,你就手把手的教她。這樣有理論,有實踐,很快就會帶出一大批巧人的。

嗯。何秀蘭緩了緩說,謝書記,你看這樣中不中——我自己編,保證一個月內把一千個編完,咋樣?

謝一吃了一驚,但還是耐著性子問,你為啥這樣想呢?

我不會培訓,怕到時候被人笑話,那就丟人了。何秀蘭說著話難為情把頭勾了下去。

不會的,放心吧,我會跟你一起辦培訓班的。謝一真誠地說,再說一個月一千個,你一個人也編不完啊。退一步說,就算你編得完,那以後兩千、三千、四千……呢?靠你一個人行嗎?

啊?還有恁些啊?何秀蘭顯然沒想到還會有有後續,吃了一驚。

肯定會有的。謝一點點頭。

真的嗎?何秀蘭還是有點不敢相信。

唐總是我表姐,也是我閨蜜,比你跟田明還要親,她做事我最了解。放心吧,隻要你把這批貨保質保量做完,後麵肯定還會有。謝一認真地說。

要是這樣就太好了,不光我一個人能掙錢,村裏好多人都能掙錢哩。何秀蘭喜滋滋地說。

是啊,這樣你就成了咱村的致富帶頭人哩。謝一充滿期待和鼓勵地看著何秀蘭說,你可得好好幹呢。

嗯,我一定好好幹。何秀蘭堅定地說。

這就對了嘛。謝一開心地說。

第二天早上,王菜園的村民在吃早飯的時候,廣播裏突然插播了一條快訊:全體村民請注意,下麵播出一條重要消息。我村村民何秀蘭接到一批柳編工藝品訂單,因工期緊,決定上午九點在村委會大院舉辦柳編培訓班,所有優秀學員將共同加工這批訂單,按勞取酬,有願意學習的村民請速到村委會報名。

重要消息播了一次又一次,不消一頓飯功夫,王菜園就盡人皆知了。雖然議論紛紛,但到了時間村委會還是擠滿了人。這讓何秀蘭的懸著的一顆心落了地。她起初還擔心要是張旌逞能辦培訓班,結果參加培訓的人員卻寥寥無幾那就不好看了。何秀蘭不知道之所以來了這麼多人是有原因的,其一重要消息是謝一親口播出的,書記做廣播員在王菜園還是第一次,其二大家都想看看何秀蘭和她的柳編到底是啥東西,既然是親愛的謝書記親口播出的,那肯定非同一般。柳編雖然被唐曉芝這樣看好,在鄉下人眼裏卻是沒啥稀奇的。在過去一般的人家都會些手藝,篾匠、瓦匠、泥水匠、石匠、木匠、裁縫、剪紙、劁匠、穩婆……每個家庭總會有人會一樣的,到今天無論哪樣,能會一星半點的人都屬鳳毛麟角了,因而何秀蘭會柳編雖然很普通卻也不是誰隨隨便便就能做得來的。等到大家看到了才發現不過是普普通通細柳條編織的普普通通的東西,不禁有些失望,但很快一個疑問又在心裏升起來,恁普通的東西謝書記為啥會這樣不惜血本地吆喝呢?

答案很快就被謝一揭曉了。

經過統計,來報名的村民共有十一個,有男有女,年齡最大的八十三歲,最小的四十七歲,有健全人,也有殘疾人。在村民們的眼裏,學技術的人一般都是年輕人,而且個個都身強體壯的,可眼前參差不齊的人卻讓大家像看西洋景一般把村委會臨時騰出來的教室圍得水泄不通。

一切就緒何秀蘭就在謝一和田明的陪同下從謝一的住室裏走了出來。三人的身影一出現就像三塊巨大的磁鐵一樣把在場的人牢牢地吸了過去。她們走進教室大家的目光就轉到教室,她們走上講台大家的目光就轉到講台。這情景讓平生第一次經曆的何秀蘭又緊張又害羞低著頭躲在一邊的角落裏不敢動了,她甚至有點後悔不該這樣張旌逞能,萬一弄不好就丟人現眼了。然而,大家的目光依然被她們吸引著,一會兒看看講台上的謝一,一會兒再看看角落裏被田明陪伴著的何秀蘭,好像平常見慣了的她們今天突然變了個人似的,尤其是何秀蘭,更讓大家覺得特別不同。

謝一一走上講台,整個教室內外頓時都安靜下來,大家都想聽聽他們的謝書記要講些什麼。謝一看了看全體學員們,又看了看圍觀的村民,這才不慌不忙地說,鄉親們,咱們的柳編培訓班馬上就要正式開始了。在這裏我想說幾句話。可能大家都知道了,我們為什麼要辦這個培訓班,也可能有人認為這個培訓班是在幫何秀蘭完成訂單。我不否認這個培訓班在一個方麵說就是為了幫何秀蘭完成訂單,可是從另一個方麵說,這也是何秀蘭領著大家一起掙錢啊!大家掙了錢就能實現脫貧的目標,實現致富的目標。這就很明白了,我們在幫何秀蘭,其實也是在幫自己。年輕人都外出打工去了,剩下我們這些上了年紀的人。那麼,我想問一下,年輕人為什麼外出打工而不守在家裏呢?因為家裏窮,家裏掙不到錢,對不對?那麼,如果我們做得好,把這項手藝發展壯大,就可以做到人人都可以守在家裏發家致富!還有,一提到學習技術,大家是不是覺得都是年輕人的事兒?的確如此,因為我聽說過咱們這裏流行的一句老話,說“人過三十不學藝”,可是我們都五十多歲六十多歲了,最年輕的也四十多歲了,為什麼還要學藝呢?一句話,因為我們窮!可是誰想受窮呢?都不想,可還是沒有錢。為什麼?因為我們都想掙錢,可是沒有掙錢的門路。現在好了,我們想掙錢,掙錢的門路也找上咱們的門了。我希望咱們都爭一口氣,為家人,也為自己!讓大家看看,上了年紀怎麼了?上了年紀一樣不比年輕人差!

嘩嘩嘩,嘩嘩嘩,嘩嘩嘩!謝一的話迎來了一陣陣暴風雨般的掌聲,且這掌聲不管謝一怎麼示意要大家安靜都停不下來。這讓謝一很無奈,隻好在掌聲裏把何秀蘭拉上了講台,掌聲這才停下來。

謝一說,這就是咱們的培訓師傅——何秀蘭,大家可能都認識吧。請她為咱們講幾句,好不好?

大家都笑起來,有人起哄有人很想聽聽平常沒大言語的何秀蘭會說出些什麼來,就一起喊,好!——

謝一對何秀蘭笑笑,說,何師傅,開始吧。

大家平常都是何秀蘭或者軍軍媽的叫慣了,乍聽何師傅都覺得很新鮮,再次輕輕地笑起來。

田明推了推何秀蘭。何秀蘭這才反應過來。何秀蘭本來不想說什麼的,可被謝一特意點了將,不得不湊合幾句了。她慢慢抬起頭來,看了台下一眼,一下羞得臉都紅透了。

大家再次笑起來。

田明覺得大家在等著看何秀蘭的笑話,就凶道,笑啥笑?再笑她也是師傅,連謝書記都叫她師傅的,恁們還笑個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