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心理谘詢?心理谘詢是怎麼發展來的?心理谘詢和思想教育是不是一回事?心理谘詢都有哪些基本的講究?作為心理谘詢師,對諸如此類的問題,我們不能不首先有一個基本的了解。
一、心理谘詢的曆史
我們先來簡要回顧一下心理谘詢的曆史。
還是在遠古的時候,人們就感到心靈有太多太多的困擾,就需要有人來解惑答疑,就需要“心理谘詢”了。可是,那時隻能求助於酋長或長者。到了早期文明時代,人們也隻有尋求神父、牧師、巫師等人員的幫助。後來,人類有了一種叫作思想家的人,開始為人們指點迷津。比如,古希臘時代的大哲學家蘇格拉底,以他睿智幽默的詰問法,幫助人們認識生活和自我。再如,我國先秦道家的代表之一莊子,以他的智慧的語言,為人們解除心病,史稱“莊子之言猶藥也,可以醫人之病。”也許,這些思想家可說是最早的“心理谘詢家”了。
然而,這都是遙遠的故事了。
真正意義上的心理谘詢,當然是現代社會才有的事。社會的發展,科學的發展,特別是心理科學的發展,為現代心理谘詢奠定了基礎。
如果你一定要問:誰是現代心理谘詢的創始人?那還要首推美國的威特默。
威特默是美國心理學家。1896年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他創辦了世界上第一個臨床心理診所。當時,一個孩子在拚寫上出現障礙,而且還存在早年的心理創傷。這個孩子,也許可以說是威特默接診的第一個尋求心理幫助的人。
12年後,也就是1908年,美國的帕森斯,在波士頓創立了一家具有公共服務和培訓性質的“就業輔導局”,開始了早期的職業指導運動。
第一個心理診所的創辦,第一家就業輔導局的成立,發生在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的這兩件事,成了現代心理谘詢發端的重要標誌。
此後,特別是20世紀40年代以後,心理谘詢在國外特別是在美國,更迅速地發展起來。1953年,美國心理學會成立了谘詢心理學分會。1955年,開始正式頒發心理谘詢專家執照。
在我國,心理谘詢的發展又是怎樣的呢?
我國心理谘詢的雛形,應該說在50年代末已經孕育。後來,幾經挫折,到了80年代初,隨著心理學重獲新生,心理谘詢在我國大陸才真正起步。
一經起步,就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並迅猛地發展起來。1985年3月,成立了中國心理衛生協會。隨後,心理衛生協會又成立心理谘詢與心理治療專業委員會。這,可以說是我國心理谘詢工作發展起來的標誌。到今天,我國的心理谘詢走過了大約20年的路程。
20年,也許在曆史的長河中是短暫的,卻是我國心理谘詢闊步前進的20年。
形勢雖然可喜,卻也不容盲目樂觀。因為從整體看,心理谘詢業在我國還是初創,與發達國家相比有很大差距。我國目前人均擁有心理學工作者的數量,僅是美國美國的1\/200,其中直接從事心理谘詢工作的人員就更少了。我國高校心理學係招生人數,雖然比改革開放初期的每年招生30多人大大增加,但是,目前我國各類在校心理學係學生,也不過5000人左右。況且,這些畢業生未必都能直接從事心理谘詢工作。可見,我國的心理谘詢業真的是任重而道遠。
令人欣慰的是,社會的發展,已經為心理谘詢業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我國的心理谘詢業,將有突飛猛進的發展。
二、心理谘詢的性質
接下來,我們再來弄清究竟什麼是心理谘詢。
為了討論的方便,我們首先作一個約定,明確三個重要概念的稱謂。
心理谘詢有三個要素。一是尋求心理幫助的人,有的叫作“求助者”、“來詢者”、“來訪者”、“當事人”、“患者”、“病人”等等,本書統稱為“心理求詢者”,或簡稱“求詢者”。二是提供心理幫助的人,有的叫作“心理醫生”、“心理醫師”、“心理助人者”、“心理輔導員”、“谘詢者”等等,本書統稱為“心理谘詢師”,或簡稱“谘詢師”。三是心理幫助的過程,在我國台灣叫作“心理谘商”,在香港叫作“心理輔導”,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有“心理輔導”、“心理指導”等說法,本書統稱為“心理谘詢”,或簡稱“谘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