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抗來自求詢者缺乏主動的求詢動機。有些求詢者並非自願來訪,可能隻是在有關人的壓力下前來谘詢的。雖然他們也是“自願”前來的,但其內心深處對谘詢是有抵觸情緒的。這時,谘詢往往難於進行,難於有實際的效果。對於這種不利於谘詢的動機,谘詢師並不要急於去改變,而隻能以循序漸進的方式使他們認識其內心的想法,並認識這種動機可能帶來的消極結果。然後,再幫助他們建立起有助於谘詢的動機。再有,先就表麵的問題進行會話,隨著求詢者對谘詢師的了解和接納,往往會萌生真正的主動求詢的動機。常有這樣的情況,求詢者起初是被動來訪,隻在表麵問題上與谘詢師兜圈子。隨著會話的進程,對谘詢師有了認可,於是有了谘詢的積極性。如果這些努力最終歸於失敗,谘詢師最好同意對方停止來訪。比如,一個高中男孩在父母的欺瞞脅迫之下來心理谘詢。父親還有幾分炫耀似的介紹說,讓我嚇唬著才上車來的。這種情況就不僅是阻抗的問題,簡直根本不能建立谘詢關係了。果然,當高高大大的男孩走進谘詢室後,沉默不語。幾分鍾過去了,隻給谘詢師一句話:我覺得沒有什麼可談的。遇到這種情況,隻能空留遺憾了。但是,一般遇到類似情況,要告訴對方,心理谘詢的大門永遠是敞開著的,如果對方願意的話,隨時都可以再來。
三、阻抗的處理技術
在前麵談到阻抗產生的原因及表現形式時,已涉及到了處理阻抗的一些具體辦法。這裏,我們再來綜合談談處理阻抗要注意的技術問題。
一要防止對阻抗的過度戒備心理。
這一點就是說,谘詢師不必把阻抗問題看得過於嚴重,似乎谘詢會話中處處有阻抗。如果谘詢師懷著這種態度,就可能對求詢者產生不信任感,從而影響谘詢會話的氣氛及谘詢關係。谘詢師一方麵要了解阻抗的原因和表現形式,以便在阻抗真正出現時,能及時發現並進行處理;另一方麵也不必“草木皆兵”,而導致谘詢氣氛過於緊張。過分強調阻抗,可能會把求詢者當成谘詢中的競爭對手,那樣的話,谘詢師的“成長動機”與求詢者的“阻礙動機”,將會使會話變成了一種爭奪輸贏的鬥爭。另外,即便發現了阻抗現象,也不能認為求詢者是有意識地給谘詢設置障礙。還應了解,當求詢者表示不願接受某些建議或方法時,也不能把這些情況都看做是對心理谘詢的阻抗。一來,人幾乎天性地具有惰性,對任何的自我改變都會有抵觸;二來,也可能是谘詢師方麵確有問題。因此,在谘詢過程中,谘詢師對求詢者首先要做到通情達理,盡可能創造良好的谘詢氣氛,解除求詢者的顧慮,使對方能夠開誠布公地談論自己的問題,這實際上已為谘詢會話減少了一定的阻力。
二要通過正確地診斷來減少阻抗。
谘詢師對求詢者的問題應有正確的診斷及分析。正確的診斷有助於減少阻抗的產生。求詢者最初所談出的問題,可能僅僅是表層的問題,而對深層的問題,谘詢師如果能及早發現苗頭,將有助於谘詢的順利進行。
下麵的案例較好地說明了這一點。
求詢者:我是個已經步入中年的女人,32歲。現在開辦一家美容廳,給自己當老板。應該說事業方麵還算可以,但是我的感情卻陷入深深地困擾之中。10年前,我與一個小我3歲的男孩相識,我們一見鍾情,走進了婚姻。婚後我才發現他脾氣非常不好,上來脾氣連父母都敢打,對我更是拳腳相加。加上我平時待他像小弟弟一樣,把他慣壞了,惡習難改。家庭暴力讓我難以承受,我的婚姻在3年前結束了。幾年婚姻中我曾經懷孕,但沒有保住。離婚後,我一直不敢再嫁,自我封閉,不願和別人接觸,感覺自卑,沒有小孩,沒有家,孤獨無助,挺累挺累的。其實,紅娘不下幾十位,我見了兩個男人,也不錯。但我就是不敢輕易再嫁……我很苦惱,我知道我心裏有病……
谘詢師:(發現阻抗的表現,預感到還有深層的問題)你知道,一個男人打媳婦,絕不等於世界上的男人都打媳婦。離婚後久久沒有再嫁,究竟為什麼?是過去的陰影,還是現實的困擾?
求詢者:(沉吟良久,終於鼓足勇氣)離婚後的那段日子,我痛不欲生,真是不堪回首。為了減輕心中的苦痛,自己開了一個店鋪,就是現在的美容廳。恰好旁邊店鋪的主人是一個過去的男同學,一天我們相遇了,自然回憶起過去的事情。他說我在學校時學習很好,他從那時就喜歡我,對我很有好感。對此,我過去沒有一點感覺,現在又遭受痛苦的煎熬,哪有心思聽這樣的話?但我隱隱地感到他的話還是在我心中激起了漣漪。那天我們又在一起,他說麵對自己從小心儀的女人卻不能在一起生活,心中是一種難言的滋味。我的理智告訴我,我們不能。但是,我感到我的理智是那樣地軟弱無力。很快我們的心走近了,變得情意纏綿起來。那天我第一次喝酒,迷朦中終於倒在他的懷抱,讓激情燃燒了自己。我心中很久很久以來的壓力和苦痛,有了一次痛快淋漓的釋放,激情中身心從未有過的放鬆。此後,我們經常在一起,在不正常的激情中尋求心靈的安慰。我感到自己變成了一個放蕩的女人……可是,從良心上說,我不想這樣,我不知怎樣麵對他的妻子和孩子?我自認是個本分的女人……我應該怎麼辦,是應該和他走到一起,還是趕快分手?
在這個案例中,如果不能及時發現和分析求詢者深層的實質性的問題,谘詢會話自然難於進行下去,或者是沒有意義的了。
還有,求詢者的某些人格特征,比如,攻擊性、退縮性、暴躁或防禦心理很強等特點,不僅在平時的人際關係中表現出來,也會反映在谘詢會話中。對此,谘詢師首先應有明確的認識,及時發現,然後用可靠真誠的態度及高超的專業能力,取得對方的信任,排除會話的阻力。
三要以誠懇的態度引導求詢者來共同應對阻抗。
一旦谘詢師確認谘詢中出現了阻抗,可以把這種信息反饋給求詢者。但是,這種信息反饋,一定要從幫助對方的角度出發,並以誠懇的與對方共同探討問題的態度,向對方提出這一問題。谘詢師可以這樣發問:“每當我提到你和你丈夫的關係問題時,總沒有得到正麵的回答。你自己是怎麼看這件事的?”或者這樣說:“我發現這兩次的家庭作業你都沒有做,而且回來對我說,你根本就做不到。而當我們討論你回去做什麼作業時,你自己表示過願意做的。這是怎麼回事呢?你自己是怎麼想的,可以告訴我嗎?”谘詢師在給對方反饋信息時要做這樣幾件事:首先是告訴對方某處可能存在著問題;其次是征得對方對此的一致看法,確認阻抗的存在;進而了解阻抗產生的原因。這樣處理各種阻抗現象,有助於減輕對方的緊張和焦慮,使之願意以合作的態度共同探討阻抗問題。千萬不要認為對方是故意製造事端,不能以氣憤的態度指責或批評。
但是,也有些求詢者的阻抗十分強烈,不直接點明就不足以對其產生影響。對這種情況,谘詢師就需要直接揭示其阻抗現象,來促其醒悟,促進改變。比如,可以這樣說:“我們剛才的會話中你明顯是在繞圈子,你在回避問題,是這樣嗎?如果不改變,我們的心理谘詢就沒有意義了。請你考慮這是為什麼呢?”同時,就要考慮安排較為長期的谘詢了。
處理阻抗的主要目的,在於解釋阻抗,了解阻抗產生的原因,以便最終超越這種阻抗,使谘詢取得進展。這裏的關鍵是要調動求詢者的主動性,使之能與谘詢師一同尋找阻抗的來源,認清阻抗的實質。弗洛伊德認為克服阻抗,解釋是重要的武器,要具體分析解釋阻抗的表現和性質,向求詢者說明來自潛意識阻抗的真實意義,進行長期反複的溝通,直至求詢者對此達到真正的領悟為止。
如果采取了各種措施,最終不能消除阻抗,就需要適時地轉介了。
最後,還要談到一點。我們應該看到,阻抗現象還常常與谘詢師有關。求助者有時出於對谘詢師的氣憤,或害怕某谘詢師,或感到谘詢師傷害了他,或對谘詢師產生了移情等,而對谘詢產生抵觸情緒。在這種情況下,谘詢師必須首先解決引起阻抗的有關問題。有些時候,阻抗現象就是谘詢師引起的。所以,我們不能簡單地把阻抗的責任全部推給求詢者。再有,有些求詢者的不能積極合作,似乎是出現了阻抗現象,其實,可能是求詢者給谘詢師反饋了這樣的信息:你的方法不管用。這種情況,從實質上說就不好再叫作“阻抗”了。
因此,從谘詢師方麵說,不能把阻抗的原因全部推給求詢者,應該對阻抗現象擔負責任。我們應該把阻抗現象當作一個契機,針對阻抗現象,因勢利導,調整谘詢進程,增進谘詢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