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別做道士(1 / 2)

在唐均眼裏,穿越沒有外掛,就像是少放了糖的糖醋排骨一樣,那根本就不是人吃的!

“少師,今天那個少年,你如何看?”在皇城的攆車上,朱棣突然問道。

姚廣孝低頭想了想,便笑道:“皇上這是對那少年起了興趣?”

朱棣也不掩飾,笑道:“確實有趣,這麼多年了,我還從未見過這樣的人。”

要是普通的江湖術士,朱棣自然是能一眼分辨出來,畢竟他身邊可是有袁珙這樣的能人異士。

但是經過幾番談話,朱棣覺得那少年或許有真才學。

與建文的那些餘黨完全不同,仿佛兩種境界。

而且那少年三言兩語就解開了他大半心結,朱棣就算不喜,也難以不注意到。

“若是皇上生了興趣,查一查也未嚐不可。”

朱棣的性子,姚廣孝是最清楚不過的。

直接就把朱棣想要說出來的話,替他說了出來。

帝心不可測,伴君如伴虎,可不是一句空話。

尤其是明朝的新帝,即使是舊臣,也需小心甚微。

朱棣身邊的賢能之輩倍出,然他也不過是中規守矩,不會過分親近。

即使是常年與朱棣在外征戰的將領亦是如此。

身為帝王,又豈能讓他人任意揣測喜好?

可是這回卻對一個少年道士起了興趣,可真是聞所未聞!

姚廣孝意外,也不意外。

滿朝文武若是能像唐均一樣對朱棣說出那些話,或許也能得到賞識。

“文采武功一代楚翹。”

“自古以來,成王敗寇。”

“冥冥之中,自有天道定數,更何況世事無常。”

這話就像是說到朱棣心坎裏去了,怎麼能讓朱棣不起興趣?

他姚廣孝追隨多年,自是知道此番行徑,定會遭天下文人所不齒。

可是那少年卻能說出“成王敗寇”這四個字。

這是何等的通曉事理。

“對了……”朱棣還有話要說,“上錦衣衛,讓他們便衣巡視。”

“即日起,應天內的府兵切不可多過巡視,盡快讓百姓回歸以往。”

“肅蕭甚久,也該有所變化了!”

半月後。

朱棣把太子招來,探討奏折。

可是越看,朱棣的眉頭皺著越緊。

“太子,讓你輔佐監國,你就是這麼監的嗎!”

“半月已過,為何還是半分變化都無?”

朱棣直接摔了手中奏折,太子朱高熾嚇得直接跪了下來。

並不是他朱高熾辦事不力,隻是靖難過去不過半月,百姓自然依舊惶惶不可終日。

民心所向便是那建文帝。

朱棣這位置來得不光彩,自是不得民心。

更何況雷霆之勢,如何安定?

一個不小心就可能會被牽連,又怎麼能恢複往日繁華?

民心不向,帝心何安?

這半月來,除了應天內的各項瑣事,地方府衙也是苦不堪言。

不時總有人打著建文帝的名號在民間演說,收買人心。

即使極力封殺言論,還是難以堵住這悠悠之口。

忠於建文帝的那些官員,除了被屠殺的,還有一部分逃竄出了應天。

大肆搜捕的話,隻會讓民心更散,得不償失。

如今的大明,就像是散沙一般,風吹即散。

為了此事,朱棣將自己的親信放入了地方,好實時監控。

抓叛黨也不會立即屠殺,先是勸降,若是歸順,便許賞銀百兩,進朝為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