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章 馮虛禦風(2 / 2)

……

穹窿山,又叫窮隆山,呈北西走向,北高南低,山勢高峻深邃,靈氣逼人,素有“穹窿福地”之稱。

傳說上古仙人赤鬆子,曾在此山取石煉丹,具有濃厚的神話色彩。

其主峰名叫笠帽峰,乃太湖東岸群山之冠。

春秋時期,被後世譽為“百世兵家之師”,尊為“兵家至聖”的孫武,曾隱居於此,並寫了一部“兵學聖典”,也就是《孫子兵法》。

南宋四大名將中的韓世忠,也曾在穹窿山中留下足跡。

穹窿山有一觀一寺。

觀名上真觀。

寺名寧邦寺。

一百二三十年前,也就是元末時期,上真觀遭遇大火,焚燒殆盡。

明初時,穹窿山來了一個老道士,募資修建了一座新的上真觀,殿宇頗多,香火鼎盛,至今已有將近百年。

而今上真觀的觀主名叫茅道淵。

據茅道淵本人說,他是“三茅真君”的後裔。

所謂“三茅真君”,就是道教茅山派的祖師爺,大茅君叫茅盈,二茅君叫茅固,三茅君叫茅衷。

傳說三茅真君當年曾到過穹窿山,修煉數年,並建有茅君殿。

今天是十月初四。

王默在上真觀住了兩天,已把整個觀宇逛遍。

他之所以會住在上真觀,那是因為上真觀的觀主茅道淵與窮家幫的老幫主,也就是林清淺的師父,交情極深。

據王默所知,這上真觀之所以能修複,跟窮家幫有很大關係。

當年那個募資修煉了上真觀的老道士,與楊風乃忘年交,在楊風的幫助下,才能在有生之年建好了上真觀。

從那以後,這上真觀就成了窮家幫弟子時常拜訪的地方,而窮家幫位於江南的九大分舵之一,也是最大的分舵,距離上真觀並不是很遠,也就八九裏的路程。

“老弟。”吃過午飯後,無一用對王默說道,“你想不想去那寧邦寺瞧一瞧?”

王默笑了笑,說道:“能去的話我當想去,隻是姚長老早就跟我們說過,寧邦寺的僧人以前與上真觀的道士有過不快,我們要是去了寧邦寺,恐怕會引起誤會。”

“怕什麼?”無一用說道,“這穹窿山又不是一家獨大,人人都能進出。我們不是上真觀的道士,寧邦寺的僧人絕不會把我們當敵人。”

王默想了想,說道:“好吧。”

當下,王默與無一用,加上郭勝和田義,從上真觀裏出來,一起朝寧邦寺所在的山峰過去。

四人均是習武之人,腳程奇怪,不一會兒,便已跋山涉水,來到了寧邦寺附近。

這寧邦寺與上真觀一樣,毀於元末。

後來到了永樂年間,距今大概六十來年,有個名叫慧善的大師,在善人的資助下,修建了新的寧邦寺。

與上真觀比起來,寧邦寺要小得多。

此寺依山而建,四周森林茂密,古樹參天,遠眺隱約可見,倒像是一位隱者。

四人尚未靠近寺門,隻見十多個江湖中人朝寧邦寺過來了,內中倒有幾個高手。

王默本不在意,可當他看清楚那幾個高手中的一位時,心頭不由吃了一驚:“這位老哥怎麼會在這裏?他不應該是躲起來嗎?萬一被外人看到了,豈不是要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