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黑龍號失蹤(1 / 3)

〔中〕王國忠

加急電報

甄一剛教授焦急地在書房裏繞著圈子。正是炎夏天氣,雖然上海這個城市地處海濱,一到晚上,多半是海風習習,把白天的熱浪壓了下去。不過,夏天究竟是夏天,教授還是不斷用毛巾去擦拭花白頭發下麵的臉頰上的汗珠。這也可能是心裏焦躁的緣故。

究竟已繞了多少圈,他沒有計算,但是放在輕巧的塑料寫字台上的“上海牌”掛表告訴他:時間已是深夜11:30.他記得當他坐在寫字台旁寫上最初幾行字、自己又不滿意這些枯燥乏味的句子但又想不出更好的詞句時,才九點不到,正是這時他站起來繞著圈子,思考著明天的報告該怎樣開頭。

他走近寫字台。柔和的台燈照著報告紙上兩個半鍾點前寫的那幾行字:

15世紀中葉以來,自然科學的分化現象越來越快。化學分化成為物理學與化學;生物學分化成為動物學與植物學;生理學分化成為動物生理學、植物生理學與解剖學……20世紀以後,又逐步出現了新的科學分支,這就是幾個世紀以來所不斷分化了的學科之間又產生了聯係,出現了邊緣學科,如物理化學、化學物理、生物物理、生物物理化學……遠距離控製學也是這樣一門邊緣學科……

讀到這裏,他毅然地抓起鋼筆,使勁地把這幾行字劃去了。“不行!這完全是寫科學論文的口氣,小孩子怎麼能有耐心聽這樣的報告!”他自己嘀咕著。

於是,他又離開寫字台繞起圈子來。“孩子喜歡聽生動的故事,特別是報告的開頭要富有吸引力。”前些天,少年宮的指導員客氣地但是再三地提醒過他。是呀,自己在孩子時代也是喜愛聽有趣的故事,不高興聽那些平鋪直敘的報告,怎麼年齡一大就忘了呢?再說,當自己年輕時曾經編過一個兒童科學雜誌,也是一再提醒為雜誌寫稿的科學家:“要生動、活潑,避免科學論文式的敘述。”唉!報告究竟該怎麼開頭呀?他忽然埋怨起報紙的記者來了:這些記者也真會鑽,海底潛泳機剛剛製造成功,報紙上就登出了消息,這一來,招來了多少麻煩,這裏請去報告,那裏請去報告,最後,少年宮的指導員也跑來了,請求他——海底潛泳機的發明人給3000個兒童講講發明海底潛泳機的故事……

窗外一聲清脆的汽車喇叭聲,打斷了他的思緒。開頭,他還在心裏責怪這個汽車的司機:半夜裏不該按喇叭,破壞城市的安寧。但當他聽到汽車車輪跟柏油路麵摩擦所起的“噝噝噝”的聲音,好像在自己房子門口戛然而止時,他警覺起來:莫非是找我來的?

果然,電鈴響了。

進來的是甄一剛工作的那個研究所——遠距離控製研究所所長的秘書。

“甄教授,有你的加急電報。”秘書連一句問好的話也沒有說,一見麵就把一份電報紙遞給甄一剛。甄一剛明白:一定有什麼火急的事由。

電報紙上寥寥幾個字:要事相商,勞駕於明日來海軍司令部。詳情麵談。明晨有專機接您。

“海軍司令部跟我商量事情!”甄一剛用手撫摸著白發,用驚訝的口氣對秘書說,“這事兒有點蹊蹺!”他以為秘書可能了解這件事。

秘書攤開雙手,臉上帶著自己並不知道事情真相的、抱歉的笑容,說:“所長關照我把電報立即送給你,並要我轉告:請你務必於明日到達目的地。”

甄一剛看看被柔和的台燈光線照著的報告紙,說:“可我明天的報告怎麼辦?有3000個孩子哩!”

“所長說,一切都由他去安排,請你不必擔心。所長預祝你一切順利。”秘書回答的口氣說明海軍司令部是取得所長的同意之後才發來這份電報的。

去向不明的2000萬兩黃金

甄一剛一生還從來沒有跟軍人打過交道。所以當司令部情報處長衛從武上校出現在他麵前時,上校那魁偉、挺直的身姿,方正的前額下麵一副倒八字的濃眉,濃眉下麵一雙閃著亮光的大眼睛,以及握手時使人感到粗糙而堅強有力的大手,濃厚的關外口音,都使甄一剛覺得上校是個典型的職業軍人。甚至,上校頭上的堅硬的頭發,在甄一剛看來,也是一個真正的軍人應該具備的。就連“衛從武”這個名字,也使甄教授覺得是個真正的軍人名字。

“甄教授,這次真是冒昧,”上校把教授請進自己的辦公室,請教授在沙發上坐下,“因為事情很緊迫,所以來不及跟你商量,就把你請到司令部來了。”

“是軍事方麵的事情嗎?”教授迷惑不解地問,“上校同誌,我是研究遠距離控製的,對於軍事,可連一點兒常識都沒有。”

“不。”上校說,“正因為你是研究遠距離控製的專家,我們才請求你幫助。”

“如果我能貢獻一點微薄的力量,當然……”

“報紙上登載了你發明海底潛泳機的消息,使我們不費什麼時間就找到了你。說起來,還得感謝報紙的介紹哩!”上校說完,站起來,從褲袋中摸出一串鑰匙,走向牆角的一個藍色保險箱。

一提到海底潛泳機,甄一剛心裏已猜想到海軍司令部把自己請來的意圖是什麼了。“又是作報告,介紹海底潛泳機的性能、操縱設備、建造的技術措施,等等。”他心裏嘀咕著,“報紙正是辦了好事,害得人家坐立不安……不過,給海軍介紹一下,似乎倒有必要。聽說,海軍的普通兵士都是高中畢業水平,介紹起來可比給紅領巾作報告容易得多,至少那些專門性的技術名詞可以不必避免……”

“甄教授,”上校手裏拿著一個厚厚的卷宗,回到教授旁邊,“根據情報,”上校好像怕教授不相信似的,又重複地說,“根據可靠情報,在太平洋底,埋有我國一筆巨大的財富……”

“你說什麼?”上校的話完全出乎甄一剛的意料,不自禁地問了這樣一句。

上校一麵翻弄著卷宗,好像要從幾百頁的檔案中找出一份什麼材料似的,實際上是在考慮如何把話講得簡明清楚些。“還是在抗日戰爭結束的前夕,有一艘戰列艦‘黑龍號’停泊在離中國海岸很近的一個荒島旁。艦頂上掛著日本國旗。”上校停了一下,看了看甄教授說,“軍艦在荒島旁足足停了一個月,什麼事情也沒有。偶爾,有一些汽艇來到軍艦旁邊,把什麼東西搬進軍艦。但這些汽艇的來去也沒固定的時間。在一個漆黑的夜裏,軍艦偷偷地開走了,裝走了2000多萬兩黃金。”

“2000多萬兩黃金?”教授用疑問的目光看著上校說,“都是從中國掠奪去的?”

“對,2000多萬兩。”上校說,“每一兩黃金都是中國人民的財產。”

“運往日本去了?”教授問。顯然,這一問題已激起了他的興趣。

上校站起來了推開窗子,看著窗外。窗外是一片藍藍的大海,幾隻潔白的海鷗在海麵上飛著。上校出神地望著海,隔了一會兒,才用為難的眼色望著教授說:“甄教授,問題就在這裏:這艘戰列艦開往何處,還是個謎……”

“去向不明?”教授懷疑地問。

“對,去向不明。這艘軍艦失蹤後,在當時日本海軍高級軍官中有兩種傳說。一說是開往太平洋中心地區某一孤島時,遇到了美國飛機的襲擊,被炸沉了。在船沉以前,美國飛機也被艦上的高射炮擊落了,所以,這艘船究竟沉在何地,無人知道,因為船是突然遭到襲擊,而且沉得很快,連電報也沒來得及拍出。另一種說法是船行駛至事先指定的地點時,一顆事先設置好的定時炸彈爆炸了,上至艦長下至士兵都殉身天皇,沒有一個人活著。這件事是按照天皇的秘密命令執行的,所以船究竟炸沉在哪裏,僅有天皇及少數幾個大臣知道。”

“這情報可靠嗎?”教授脫口問道,但馬上又糾正說,“不,我是說這件事實的可靠性怎樣?”

上校眯著眼帶著笑容傾聽著教授的提問。此刻,上校原來那雙閃著亮光的大眼睛,突然變得帶著狡黠的神色。“大概上校當過偵察兵。”教授心裏想。在不熟悉軍隊生活的教授看來,偵察兵的眼睛都應該是這樣的。

“你看一看這份材料。”上校從卷宗裏抽出兩頁打印好的紙片,遞給教授。

甄一剛很快地把這份簡短的情報看了一下。上校從教授的眼神中看出,教授的疑慮仍未打消。

“當然不能根據這份簡短的情報,就下百分之百的斷語。”上校解釋說,“我們作了比較詳細的調查。調查證明,1945年夏秋之交,日本部隊曾在這一帶的農村中,抓過上百名年輕的農民,去搬運一批十分沉重的木箱,當時搬運的人並不知道堅實的木箱裏裝的是什麼東西。可是有一個材料卻證明木箱裏確是黃金。”上校又抽出一份打印好的紙片,遞給教授,“這份材料上說到一個青年農民由於負擔不了木箱的重量,加上又是在火熱的陽光下搬運,在海灘上昏了過去,結果,木箱摔在岩石上裂開了,從木箱中暴出了澆鑄好的金塊。日本人當然不會饒過這個中國農民,立即把這個農民槍殺了。可是消息卻傳了開來。後來,當這艘‘黑龍號’開走時,這上百個年輕的中國農民也完全失蹤了。至今信息杳然,不知去向,連屍體也沒發現,十之八九可能被軍艦帶走了。”

教授像聽到一個離奇的神話故事一樣,簡直難以相信,但上校的口氣又是那樣確鑿,不容人懷疑。

教授站在窗前,出神地望著窗外水天一色的大海,像要找到“黑龍號”的蹤跡似的。如果“黑龍號”真的沉沒在太平洋底,它會在哪個角落呢?這真像俗話說的“大海撈針”呀!

“衛從武同誌,”教授轉身問上校,“我能為這件事做些什麼呢?”

“用你的海底潛泳機找到這艘失蹤的‘黑龍號’。”上校平靜地回答。

熒光屏上的世界

工作進行得十分順利。海底潛泳機在太平洋底巡視著。

這個機器的動力是一個高壓原子儲電器,行動完全由無線電操縱。甄一剛設計它的目的,一是為了海底探礦,它可以貼近海底行動,機器內裝有超聲波和雷達,可以測定海底礦藏的廣度和深度。一是可以探索深海層的魚群,為遠洋捕撈提供可靠資料。其實,這架機器的工藝製造過程、雷達和超聲波裝置、動力設備等,在技術科學上早已不是什麼先進的東西,哪一個國家都可製造。隻是有一點還是目前科學上的機密問題,這就是無線電操縱。因為電磁波不能通過水。正像糖放到水裏,會被水溶解一樣,電磁波進入水,就會被吸收掉。被甄一剛所解決的科學問題,就是這一點。海洋中有許多魚類,身體是帶電的,它們常利用本身的生物電流發射電磁波,來給同類傳遞訊息,或者躲避敵人的襲擊。為什麼這些魚類所發射的電磁波能在水中通過呢?甄一剛研究的結果,發現秘密在於電磁波的波長上麵。一定長度的電磁波,不但能在水中通過,而且傳遞的速度和質量,比通過空中的情況還好。一條幾米長的鯊魚當然無法鑽出堅牢的漁網,可是漁網對海洋中的浮遊生物來說,絲毫不起什麼阻攔的作用。普通廣播電台所用的短波,無法穿過高空中的電離層,短波一碰上電離層,就被折回地麵。但射電天文望遠鏡所用的超短波,卻可以無阻礙地穿過電離層飛向其他星球。操縱海底潛泳機所用的無線電電波,就是一種能通過水層的波長。而潛泳機在海底所“看”到的形象,也可變成無線電脈衝,傳遞到陸上的操縱室,在接收機的熒光屏上再現出來。人坐在熒光屏前,就像親自走到幾千公裏以外的海洋深處一樣,可以看到海底的一切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