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美國學者的考察成果(1 / 1)

1972年12月,我和考察隊的醫生霍華特·依米維決定到康格瑪高山區作一次調查,目的在於初次了解這一遙遠的地區,並考察冬季的生態情況。12月14日,我們離開卡索瓦·柯那村的基地,開始幾天的旅途是緩緩的徒步,通過一片森林,這裏氣溫較高,冬季光裸的樹枝纏曲著,遮蓋了灰色的天空。當我們繼續向上攀登時,大雪開始下降,以至行走非常困難。搬運裝備的工人因寒冷而退回,12月17日,在兩名尼泊爾助手的陪同下,我們到達了與康格瑪山相連的高山脊上。天氣是美好的,紅日當頭,晴空萬裏。馬卡魯山的雪峰矗立在西北天際。當天下午,大約在12000英尺的山嶺上,我們發現了一片可供宿營的凹地,這塊平地很小,其上覆著堅實的白雪,完全沒有獸跡。

這個山脊的地形是非常險峻的,北部陡落幾千英尺下達柏倫河岸,南部則為卡索瓦河。我們搭了兩個帳篷。在篝火前吃了晚飯,天黑後休息,夜晚是平靜的。

次日拂曉,依米維鑽出帳篷,發出了激動的呼喊。在我們的帳篷邊發現了十串新的腳印。當我們睡覺的時候,一個動物到達了我們的營地,並在帳篷之間行走,尼泊爾人證實那無疑是“雪人”的腳印。

在日出之前,我們立即拍了全部腳印的照片。正如西普頓過去所遇到的情況一樣,這種由結晶狀雪構成的地麵能極好地顯示腳跡。這是早幾天風和陽光在我們宿營地區造成的結果,腳印在窪地中央顯示得特別清楚,有10——15個一左一右;表示出腳趾和腳掌的細節。

每一腳印約9英寸長,4.75英寸寬,一步或兩個腳印之間的距離出奇的短,經常小於一英尺,表現出這個動物在此是用緩慢、謹慎的步子行走的。腳印顯示了一個短而寬的大拇指,排列不均的另外四個腳趾以及圓而寬的後腿,與西普頓發現的非常相似。

在以後的三天當中,我們對這可能重來的動物保持了嚴密的監視,我們在更高的山上布置了新的營地,並費了很多時間去考察其它的雪地,夜晚則在月亮下守候行走者活動,但是沒有發現進一步的情況。

根據回顧,這次事件在幾個方麵可以補充有關“雪人”的資料。

(1)當時情況消除了那種認為“雪人”的腳跡是太陽或風在雪上造成的假設。這些腳印是在17日夜或18日晨形成的,我們在日出以前就照了相,山風並未影響它們,將我們自己在18日清晨或17日留下的腳印比較,其變形是異常微小的。

(2)不能認為這些腳印是其它動物所留,在這次考察過程中我們特別注意印在雪中的大型哺乳動物的腳印,我們注意到了在不同的雪地上,不同的地形和動物不同的活動(如跑、走等)留下的腳印的區別,並且作了照相記錄。作為在喜馬拉雅山上具有豐富經驗的生物學家,我們完全能夠排除這腳印是已經發現的普通哺乳動物所留下的可能性。

(3)這些腳印支持了這種假設,即各種關於“雪人”的報告描繪的都是一個種,腳印與西普頓的照片相似,其不同點僅僅是小一些,大拇指短一些,這或是一個未成年的個體,或是一個雌性(性別間的體質區別,即兩性之間體型大小的不同,是從巨猿或其它多種靈長類就開始具有的)。

(4)這些腳印支持了:“雪人”即猿的假設。同西普頓的照片一樣,這些腳印也帶有明顯的猿類特征。

(5)腳印的排列支持了“雪人”用兩足行走的假設。它們表現出左右左右的式樣,沒有重疊,在一長串腳印中,沒有發現使用其它肢體的痕跡。

(6)留下這個腳印的動物的重量是少於或相等於一個常人的重量,我的腳印(我的體重接近185磅,包括冬季衣服和靴子)要稍微深一些,推測那個動物重約150磅。

(7)當時的情況支持了“雪人”是夜行者的推測。

(8)這個動物顯然有些好奇心,它迂回地沿著山脊想進入我們的營地和通過帳篷之間,這是一種幼稚的表現。

(9)這種動物的腳印是從叢林密布的柏倫河穀過來的,跨過山脊以後,似乎向下朝著卡索瓦森林走去。

(10)當時的情況證明“雪人”是非常強壯的,並且適應於在喜馬拉雅山區行動。

(11)這一些腳印證明了“雪人”理論的可靠性。它們和以前無數的關於“雪人”腳印的報告是相似的,如21年以前西普頓的照片在距康格瑪山很遠的地方記錄下來的,這有力地證明在喜馬拉雅山上確有一種尚未發現的動物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