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經過某大學的圖書館,突然想起當年自己畢業前的那一段日子,連續在圖書館整天自習,抬頭恍然看到落日。那日子靜得很奢侈。像一隻被遺忘在角落的杯子,沒有手去端走它,於是它沒有搖晃,杯中水麵很靜。
走出圖書館的時候常常是深夜,前些日子的弦月美得像一則神話的插圖。我在月下,一路唱著歌慢慢走回家,夜色深深,像北島形容的那樣“公路上的汽車像劃不著的火柴,在夜的邊緣不斷擦過”。而與我擦肩的是很多曆曆的往事,模糊地晃過,當初以為永生難忘的,最後可能已經模糊至想不起。
少年時的書寫是多麼的自由與快樂,因為內心沒有標準也沒有敬畏,敢於恬不知恥,所以一支筆和一個筆記本,就可以給予我無限廣闊的原野與路。那些燈光下的晚自習,因了十六七歲的熱情變得這麼忐忑而自由,寫作足以使得最平淡無奇的生活變得波濤洶湧,筋疲力盡。
某些過往裏,我也像是一把還未來得及淬火的刀,滾燙,殷紅,懵懂降世,在鑄模裏火星四濺。有變得鋒利而剛勁的潛質,可是卻需要殘酷世事的猛然淬火。那一瞬青煙四起,想必會痛得嗤嗤作響,但也是脫胎換骨的必要。
而且,其後的冷卻也是漫長的。如果說得到了鋒利,那就已經犧牲了韌性,會變脆,那麼這種代價也不知道是否昂貴。
這些年來我幾乎從來沒有無夢的睡眠,夢境之多,讓我好像有了雙重人生。有一天早晨室友抱怨我昨夜一直念了無數遍“馬基雅維利”(……因為我正在複習國際關係考試)。又有時候抱怨我昨夜笑得好大聲,不知道有什麼開心的事能讓我笑成這樣。醒來後我也不記得了。
有一天晚上,我夢見一個舊人,夢了一整夜,夢境非常真實,溫暖,甜美,如一切我已經挽不回的樣子。
我又驚又喜,在夢裏問:“你真的回來了嗎,太好了……我這不是在做夢吧?”
天亮之後,其實我很想告訴對方這件事,但我知道,我連這樣一個機會都沒有了。
當年在伊斯坦布爾一爿舊物店收集到這些舊明信片,是我這些年來最珍愛的東西。多數來自上個世紀初。精美絕倫的圓體字,雖然我看不懂它們書寫並寄予的故事。
時間就是這樣,拖著你跑過了好多路,也沒給你一個喘息去想想為什麼走了這麼遠。停下來的時候,回頭看看,曾經宏偉的人事景致已經縮到最細,搖搖欲墜地懸在地平線上。
好像你再多走一步,它就跌下去了。再也看不到。
於是你知道你已經離它們很遠了。
在這個吵得人分不清東南西北的世界裏,我們手裏所持有的幹幹淨淨的初衷,不多了。
握好了,別丟了。明天還要趕很遠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