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血的王冠,冒頓單於血腥之路
匈奴是困擾秦漢五百餘年的北方少數民族,《括地誌》上說,匈奴是夏桀的後代,夏桀的兒子獯粥,在夏桀鳴條大戰失敗後,就帶著老爹的妻妾們,避居北野,隨畜移徙,最後在中國的北方形成了一支非常強大的少數民族力量,這就是匈奴。
這個民族個性鮮明,他們善戰、狡猾且凶殘成性。
很多人認為匈奴的血液裏麵都有仇恨和凶殘的種子,事實上確實是這樣的。
世代匈奴單於(相當於國王)的繼承者無不繼承了祖輩們這些特點,他們讓中原的漢民族不寒而栗,讓河套地區的百姓們世代要提心掉膽的過日子,甚至他們會像毒蛇一樣蠶食自己的同類。
其實在先秦的時候,匈奴和北方少數民族一直受著欺負,戰國時燕國的秦開,趙國名將李牧都曾經大敗北方少數民族,而秦始皇的大將蒙恬更是“威振匈奴”(《史記.蒙恬列傳》)。
匈奴的處境在秦始皇時期也是比較尷尬的,南邊是強大的秦國,而東西是“東胡強而月氏盛”(《史記.匈奴列傳》),在三麵受敵的形勢下,當時匈奴的首領頭曼單於不得不率眾北徙。
可是,一個特殊的機會,讓這支北方的重要力量開始複蘇,這就是秦末農民戰爭。此時蒙恬已死,而戍衛北方的十萬大軍也被撤回攻打各路諸侯起義軍隊。
所以,這時匈奴得到了迅速發展的機會,成為了北方一支不可忽視的重要軍事力量。
與此同時,中國曆史上一個令人發指的凶殘狠毒的殺人魔王登上了曆史舞台。這個人叫做冒頓,他當時的身份是匈奴單於頭曼的太子。
做人質的歲月
冒頓的身份是尊貴的,他是匈奴的法定繼承人,很多人要說他很幸運,生下來就是富貴命,把老頭子熬死了,自己就是大單於了,多好的命啊。
如果,你知道後來發生了什麼,估計您就不會這麼說了。
首先說,他的父親頭曼單於並不喜歡他。
曆史上,不隻是中原王朝的君主們喜歡年輕漂亮的女人,匈奴也是一樣,頭曼很喜歡新娶的美麗嫵媚的閼氏(皇後的意思),當然這位閼氏非常爭氣,給頭曼單於生了個小兒子。
頭曼愛屋及烏,非常喜歡這個小兒子,所以在這位父親的頭腦裏產生了一個非常罪惡的想法,換掉大兒子,讓自己的小兒子當單於。
可是這種想法,又不太好說出口,所以頭曼單於想出了一個比較狠的辦法,把兒子送到另一個北方的強大民族月氏去做人質。
這完全是春秋戰國時,中原諸國的做法,被匈奴部落照搬了過去。而頭曼的這次行動完全是單方麵的,連月氏人都不太樂意接受冒頓這塊吃糧食不幹活的匈奴太子,可是沒有辦法,這是正常的邦交,不能不接受。
冒頓沒有辦法,隻能聽從了父親的安排,到了月氏之後,他受盡了欺辱,受到了無數的白眼。
一個匈奴單於的大王子,未來的繼承人,竟然成為了外族部落的階下囚這個令人尷尬的身份。
而在外族的歲月裏,冒頓逐漸體會到了什麼叫世態炎涼,人情冷暖,他的一顆心徹底的涼了,這裏沒有親人的問候,沒有母親的疼愛,甚至沒有足夠的食物給自己。
他看到的是月氏人對自己的那種冰冷的眼神,看著他好像就是一個浪費食物的畜生而已,他們並不情願把自己的食物分給這個外族的陌生青年。當然這也是有客觀因素的,因為北方遊牧民族的人們隻有靠打獵才能獲得食物,他們沒有田地可以提供給自己穩定的生活資料。所以這裏每一個衣來伸手的人,在他們眼中都是敵人。
冒頓沒有辦法,拿出了自己的勇氣,借來了戰馬和弓箭,到處去打獵,逐漸地大家看到了一個英勇的青年,常常馳騁在山林和草原之間,他打的獵物比誰都多,常常還把自己的食物分給月氏的人們。
可是好像敵意並沒有消除,月氏人吃了他打來的獵物,好像並沒有改善和他的關係的意思,因為他們覺得這是冒頓應該做的,就好像一個住在旅店的客人要交房租一樣。
冒頓的心徹底的被傷害了,在他的心中再也沒有朋友這個概念,任何的事情都是被利益所驅動的,人性的醜惡讓他知道,人是不能靠別人可憐而活著的,更別想靠別人感激而獲得什麼利益。
真正的利益隻能靠自己去開創。
很快又一個打擊到了,因為他得知自己唯一可以相信的親人原來也是這麼的無情。
頭曼單於受到了閼氏的蠱惑,想要借月氏的手除掉自己的太子冒頓。他左思右想,什麼辦法最一勞永逸呢?
攻擊月氏部落,當然攻擊的力度不要很大,因為目的隻是為了觸怒月氏,讓月氏殺了冒頓就達到目的了。
冒頓早在月氏的部落中聽說了父親如何如何想要幼弟繼承單於之位的傳聞,但是他始終不肯相信,自己的親生父親會出賣自己,真的對自己下毒手。
可是冷酷的事實還是擺在了自己的眼前,月氏被攻擊了,沒有任何的理由。
月氏人憤怒了,他們有的是理由對冒頓這個人質下毒手。
冒頓徹底醒悟了,這年頭誰都靠不住,月氏這些外族隻會欺負自己,你對他們多好,也休想換來他們的友善。現在甚至連自己的父親,也要對自己下毒手。
這個世界上沒有公理的,隻有變得最強,別人才會服你。這是冒頓腦子裏的想法。
可這時,戰爭的警報已經在月氏的上空拉響,幾把明晃晃的彎刀已經擺在了冒頓的眼前,幾個月氏大漢走進了冒頓的帳篷,他們想要活捉冒頓,然後用他的生命來平息這場戰爭。
可是這些人失算了,此時的冒頓已經成功蛻變了,他已經變成了一個嗜血的惡魔,黑暗的化身,外族的欺淩,父親的拋棄,讓他的每一滴血都變得黑暗。
再見了,月氏部落,冒頓舉起了屠刀,瞬間將幾個月氏大漢砍翻在地,他趁著月色,盜了附近的一匹汗血寶馬,一路飛奔,逃離了虎口,在他的心中已經升起了一個信念,要把自己失去的一切都奪回來,不惜用最殘忍的方式。
人的性命和尊嚴在冒頓的腦子裏已經變得比什麼都輕了,一個黑暗的魔王降世了,一場慘無人道的殺戮即將拉開它的序幕。
不悉射者,斬之
匈奴人雖然凶蠻,但骨子裏卻比較單純,頭曼單於見大兒子騎著月氏的寶馬回來,頓生好感,他首先對兒子的勇猛機智感到歎服,然後對自己的所作所為表示了反省。
然後他做了一件事情,這件事情直接送了頭曼單於的命。
頭曼單於將一萬精騎調給了冒頓指揮,算是自己過失的一種補償。我一直都在想一個問題,頭曼的腦袋是不是讓驢給踢過了,還是認為匈奴人真的很單純,不會記仇。還是說他認為冒頓突然學習了漢文化,讓他懂得了什麼叫“父為子綱”的道理。
反正頭曼是一個比較奇怪的父親,他先前不顧及父子之情,堅決要殺了冒頓,而後來卻將自己的一萬人馬交給冒頓,想讓他做自己的左膀右臂。
很遺憾,冒頓可不這麼想,他不認為眼前這個把兵權交給自己的人是他的父親,他是自己的仇人,是曾經把自己的推向深淵的仇人。
所以,在冒頓心中,頭曼就是他的障礙,他一定要幹掉這個老頭,奪回屬於他的一切。
可是,放在冒頓眼前的路是很艱難的,第一個問題是頭曼給他的這一萬人馬,冒頓就要用這一萬人馬發動叛亂嗎?
那就是找死,冒頓不是傻子,他知道,這支人馬是父親的嫡係,交給自己,實際也是用這一萬人來監視自己,如果自己有什麼出軌的行為,頭曼那裏馬上就會知道,自己的小命肯定會不保了。
可是這一萬人馬,確實是難得的,想要弑父奪位,沒有選擇,隻能依靠這一萬人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