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時期是一個比較混亂的時期,很多勢力在這個時期左右著中國的命運走勢。
其實混亂的時期都有一兩個機會,可以迅速實現統一,比如春秋時期,齊桓公和管仲完全有能力推翻周王朝而重新建立新的朝代,但是齊桓公晚年的荒淫無度徹底葬送了這種可能性,東周四分五裂的局麵又延續了幾百年。
在南北朝時期,其實也是有這樣的機會的,但是這瞬間即逝的機會,被南朝宋的皇帝們無情的糟蹋了。
宋的開國太祖宋武帝劉裕出身貧寒,但是卻身懷大誌。
東晉時代,政治十分腐敗和昏暗,終於爆發了東晉曆史上著名的孫恩、盧循起義。
劉裕參加了鎮壓這次起義的行動中,並立下了赫赫戰功,接著劉裕又參加討伐叛臣桓玄的戰爭,最後劉裕為東晉東征西討基本上統一了南方。
不僅如此,劉裕還曾經多次向北方少數民族政權挑戰,並取得了空前的勝利。
義熙十四年(公元419年)底,劉裕縊死了晉安帝司馬德宗,改立司馬德宗的弟弟司馬德文為帝,一年半後,劉裕又迫使司馬德文禪位給自己。晉元熙二年(420)六月,劉裕正式稱帝,國號為宋,改元永初,定都建康,史稱宋武帝。
劉裕登基後,免除徭役賦稅,精簡官員軍士,改革刑法,重視教育,讓南朝的宋迅速發展起來,但是很可惜,劉裕隻做了兩年皇帝,便駕崩了。不過,他的兒子宋文帝劉義隆在父親的基礎上,繼續推行了一些有利於人民的統治政策,終於出現了南北朝曆史上第一個小康局麵——元嘉之治。
如果南朝可以一直保持這樣的強勢,那麼北伐滅了北魏統一中國,是件並不困難的事情,但是事情在後來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先是,元嘉三十年(公元454年),宋文帝劉義隆被他的長子劉劭所殺,不久劉劭又被其三弟劉駿所殺,劉駿即位,為孝武帝。當時民間有歌謠說:“遙望建康城,小江逆流縈,前見子殺父,後見弟殺兄。”
劉氏家族為了皇位的連番血戰,其實隻是為了曆史上一個超級的變態狂的登場,做了一個血色的鋪墊而已。
一個人將走進曆史的舞台,這個人絕對是人類史上,獨一無二的惡魔。
劉子業即位
宋孝武帝劉駿於公元464年駕崩,他的嫡長子劉子業即位,年號永光,劉子業即位時年僅十六歲。
對於這位仁兄,曆史上有兩本書清清楚楚地記載了其事跡,一本是梁朝沈約編著的二十四史之一的《宋書》,另一本是《資治通鑒》。
曆史記載中的劉子業,如果可以找出對他有稍許褒義的詞句的話,隻有《宋書》上記載的一句“帝少好講書,頗識古事,自造《世祖誄》及雜篇章,往往有辭采。”
至於別的方麵,史書對他再無其他可以稱道的地方,劉子業隻在位一年不到,卻留下了一段非常令人惡心,作嘔和憤怒的曆史記載。
劉子業即位後,尚書蔡興宗親手捧著璽綬交給了劉子業。
在一般情況下,新任皇帝一定會跪在地上,大大悲痛一番,感歎老爹為什麼這麼早死,留下兒子尚不可處理這麼多、這麼難的國家事務,最後痛苦地大哭一場了事。
別管真的假的,過場應該是這樣的,況且死得那個可是親爹,不是後爹。
可是劉子業可完全沒有這種感覺,因為劉駿對這個兒子管教極嚴,動不動就罵他,而且還打他,這讓劉子業的心中恨透了這個老子。
所以,當劉子業接過玉璽後,臉上竟然拂過了一絲喜悅之情,大臣們看在眼裏都很氣憤,死了老爹,這位新主竟然毫不悲傷(《宋書》:“悖然無哀容”)。
可是大臣們的擔憂顯然是多餘的,因為他們很快就知道了這位新主子的脾氣,根本沒有時間為別人的事而感到氣憤,因為自己的命保得住保不住都是未知數。
劉子業除了不喜歡他的父親外,其實他也很不喜歡大臣,這些大臣在他的眼中,就好像是他小時候玩的娃娃,把娃娃的眼睛捅個石窟窿,再把他們撕成八塊他才高興呢。
所以,劉子業對待大臣們的殺戮開始了,《宋書》:“始猶難諸大臣及戴法興等,既殺法興,諸大臣莫不震懾……時帝凶悖日甚,誅殺相繼,內外百司,不保首領。”
整個南朝宋的政治體係中的無論是多麼重要的政府部門,隻要你做官,就有可能被殺,殺不殺你完全不是因為你有沒有罪,受賄不受賄,而是皇帝今天看你順不順眼,如果劉子業看你不順眼就一刀哢嚓了了事。
這是怎樣的一種場景,官員們整天提心吊膽地去上班,不知道哪天皇帝就會拿自己開刀。就算稱病呆在家裏,也仍然不能夠擺脫死亡的命運,因為皇帝的記性不錯,很有可能將你從家裏掏出來,然後再哢嚓了。
所以,在劉子業當朝是沒什麼人願意當公務員的,因為在那時,公務員實在是個高危職業。
對待父王不敬也就罷了,對待大臣們狠毒也就罷了,劉子業竟然連自己的幾位先祖也不放在眼裏。
一日,劉子業抽風了,從來不來祖廟祭祀的他,竟然一時興起跑到了祖廟來。
他看到了祖廟中,竟然沒有曆代先王的繪像,便叫來了畫師,讓他們把高祖等人的遺容都畫下來然後掛在祖廟裏。
跟隨的大臣和妃子都以為自己聽錯了,他們都認為這太不可思議,一向不孝的劉子業怎麼突然對祖宗感興趣了,還要為他們畫像。
可是,大臣們不知道,劉子業給祖宗畫像實際是為了侮辱他們。
待畫工繪畢,劉子業入廟親覽,他看到幾位先祖的畫像,一一做了點評。
首先,他先走到了宋武帝劉裕的畫像前,說道:“他算是個大英雄,能活擒數天子!”(《資治通鑒》:“渠大英雄,生擒數天子。”)
接著劉子業又走到爺爺劉義隆麵前:“你幹的也不差,隻可惜到了晚年,被兒子砍了腦袋!”(渠亦不惡,但末年不免兒斫去頭。)
聽完這兩句,大臣們不住搖頭,雖然劉子業所說不差,但是這樣評價自己的祖先,似乎也太不敬了。可是別著急,更有意思的事情還在後邊呢。
他走到了自己的父親的畫像前,嘿嘿的一陣壞笑,然後質問畫師:“這老頭是個酒齇鼻子,為什麼不畫上。”
一般給帝王繪製畫像的畫師都是把皇帝往好處畫,難看的畫成好看,有點啥缺陷的予以刪去,所以曆代皇帝畫像無不英明神武。
可是,劉子業竟然提出這樣的要求,別說大臣們,就連畫師們也聽得一頭霧水,哪有把先祖的缺點都畫出來的。
可是誰敢惹這個魔王,他沒事還要找點什麼麻煩幹掉你呢,所以畫師不敢怠慢把鼻子上的痘痘補了上去,劉子業見到父親終於被“打回原型”,非常開心,轉身回宮去了。
當然,這還不是最過分的事情。
劉子業的母親太後王氏三月之後,也患了重病。太後自知時日無多,就想見見這個寶貝兒子,便遣人去召劉子業來。
劉子業對於自己的父親沒有親情可言,對於一向疼愛自己的母親也是毫無感情。
他搖頭說:“病人房間多鬼,怎麼可以去呢?”(《資治通鑒》:“病人間多鬼,可畏,那可往。”)
王太後聞聽大怒,對侍者說:“你快給我取刀來!待我剖了肚子看看,看看我怎麼會生下這樣的好兒子!”(將刀來,破我腹,那得生如此寧馨兒!)
不久王太後又氣又病,便去世了。
王太後死後,劉子業再無顧及,開始對自己的親族大開殺戒。
由於自己父親和大伯的王位都是弑君而得,在劉子業幼小的心靈中就已經有一個根深蒂固的思想,那就是皇族們是自己皇位的最大威脅,所以劉子業想盡了各種辦法,打壓皇族。
當然這種事在曆朝曆代皆有之,可是如果你知道,劉子業所用的懲治皇族的方法,你就會覺得,劉子業無愧曆史上最變態的君王這個稱號。
劉駿為帝時,非常喜歡小兒子劉子鸞。劉子業對此懷恨在心,即位後便勒令劉子鸞自盡。劉子鸞年方十歲,臨死前對左右說:“願後身不再生帝王家!”劉子鸞同母弟南海王劉子師及同母妹一人,皆被殺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