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染天京的罪魁禍首韋昌輝(1 / 3)

��)A\u0011� 0���前些年看了唐浩明寫的《曾國藩》,對於他的這本小說,我多少有些不屑,因為小說中基本上是在歌頌曾國藩,而極少客觀的評價太平天國起義。

後來梅毅(赫連勃勃大王)寄給我了一本他剛剛完成的作品《極樂誘惑---太平天國的興亡》,看完之後,覺得這才是一本比較貼近曆史真相的作品。

不過還是感覺有些遺憾,梅兄的書太浩繁龐大,所以沒能對太平天國中的每一個人物都做出最為深刻的描寫和評價。

太平天國為什麼會失敗?我們拋開那些農民起義局限性之類的大道理,縱觀這段曆史,其實它輸在了一個微小的細節上,無論是洪秀全還是楊秀清,都犯了一個比較低級的錯誤,那就是他們忽視了一個人的存在,這個人就是太平天國的北王韋昌輝。

暴發戶

韋昌輝,廣西桂平縣金田村人,他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地主階級,他不是那種世代富裕的大鄉紳,而是那種暴發戶。

雖然頗有田產,度日不愁,但是韋家在金田村卻常受欺負,同村的大地主,主管當地的地方官都看不起韋家,屢屢到韋家尋釁滋事,敲詐勒索。

說到底原因隻有一個,那就是韋家雖然有錢,卻沒有權。他們家沒有啥後台,也沒有子弟當官。

這就是那個黑暗的晚清社會,它不僅能把吃不上飯的農民逼反,還會將這些富庶的地主逼上絕路。

可是,沒有人不想過安定富足的生活,韋家也不例外,他們不想造反,也從來沒想過造反,而可悲的清政府就演繹出了一出什麼叫官逼富人反的經典劇目來。

韋氏弟兄幾次趕考都落第而歸,這讓韋家的老太爺常常歎息,韋太爺最後愛麵子給韋昌輝捐了個監生,算是有了個功名。

韋太爺本想從此家中不再受那些大戶和官吏的欺負,可是沒想到卻因為這件事情遭受了更大的災禍。

韋昌輝是個比較愛顯擺的人,他在韋太爺七十大壽之際,特意做了一塊匾額,上書“成均進士”。成均就是太子監(相當於北京大學),其實說白了就是弄了塊榮譽牌。

當然,韋昌輝做這塊匾並不是給那些窮困的鄉鄰看的,而是給那些欺負自己的人看的。而欺負人的那些人見韋家有了功名自然不敢輕易再來挑釁,但是他們卻打起了別的歪主意來。

一個叫藍如鑒的窮秀才,看著韋昌輝的炫耀勁兒,非常生氣,因為他如果有這筆錢也可以買個官當,像韋昌輝那樣風光炫耀。

回到家中,藍如鑒越想越恨,當夜他便想出了個壞主意來。

他翻牆偷偷潛入韋家,把大匾上那個“成均”兩字刮掉了,隻剩下了秀才兩字。

轉天,藍秀才便去報官說韋昌輝假冒學曆,官府正好找茬去撈銀子。結果衙門公人大清早就闖進了韋家,韋家父子出門詢問何事,當他們看到匾額被人做了手腳後,立刻五雷轟頂,因為別看少了兩字,這可是假造學曆的大罪啊。

我們現在滿馬路能看到那些辦證之類的廣告,要是放在清朝,那是欺君大罪,輕了判個流放,重了要滿門抄斬的,所以看現在的刑法確實太輕了些。

韋昌輝害怕了,韋太爺嚇傻了,沒想到自己買官竟然買出了個是非來,緊接著韋氏父子被打入了大牢,一頓暴揍,父子倆挺不過,隻好拿出銀兩賄賂官員,這才得以釋放。

而噩夢還沒有結束,當地的巡檢黃基竟然得寸進尺,繼續上門向韋家勒索銀兩,而是這時真的是地主家也沒有餘糧了,韋家雖然頗有積蓄,可是現銀並不多,幾千兩的勒索讓他們捉襟見肘,韋昌輝隻好四處借錢。

這一借不要緊,就借到了兩個重要的人物的身上。

這兩個人一個叫洪秀全、另一個叫馮雲山。

洪、馮二人此時正在金田傳教,準備籌劃起義。洪秀全聞聽韋昌輝的遭遇後,大怒,我相信此時的洪秀全並非想拉攏韋昌輝,而是看上了韋昌輝的家產。革命正需要錢啊!

洪秀全說道:“這樣的無底洞何時能填滿,把這些銀子造成兵器,參加起義不就得了嗎?”

韋昌輝回家把洪秀全的憤怒告訴了父親,韋太爺拍了拍大腿:“老子受夠了,反了。”

從此地主階級改換門庭加入了農民軍的大家庭中,這是典型的小地主階級的悲劇。

沒有黑暗的清政府,就沒有韋昌輝在未來太平天國中北王的稱號。

韋昌輝傾盡家產為太平軍添置了兵器,作為太平軍的主要創始人,韋昌輝終於完成了人生的第一次蛻變。

不成比例的封賞

可以這麼說,在太平軍開始時,韋昌輝是個比洪秀全更有影響力的人物,清政府開始重視這支強大的起義軍時,大多數官方文件都顯示,當時的清政府各級官府都以為,是韋昌輝導演了金田起義,而後來才知道洪秀全才是逆首。可見韋昌輝的影響力。

為什麼韋昌輝有這樣的影響力呢?

韋昌輝一米八幾的大高個,而且相貌堂堂,又是進士出身(雖然是買來的),在金田他是讓人一眼就能記住那種偶像型的明星。

而像洪秀全、楊秀清之流,則其實是十分猥瑣的形象,這和廣告宣傳是一個道理,誰不喜歡帥哥啊,所以在起義初期,韋昌輝被推到前台也在所難免,咋說也能給給起義軍壯壯門麵嗎。

而且韋家富裕,和睦鄉鄰,雖然韋昌輝並未考取功名,但是人緣極好,在官府勾結屢屢敲詐韋家時,許多百姓都為他鳴不平。而很多人知道金田起義後,都以為是韋昌輝不堪忍受朝廷的欺壓而不得已造反的。

所以,韋昌輝在金田起義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可是在天京定都後,雖然韋昌輝被授予了北王的稱號,表麵上與天王、東王同起同坐,但實際上卻被洪、楊二人當做跑腿的使喚。

打仗把韋昌輝推到了前線,而洪楊二人則穩坐釣魚台,看著這位兄弟東奔西走。當然也沒有啥辦法,因為當時南王馮雲山、西王蕭朝貴都已經戰死,而此時李秀成、陳玉成這些將領還沒有湧現,太平軍能統軍的領袖隻有韋昌輝和石達開兩個人。

而曆史證明,韋昌輝在軍事上是具有很強的能力的,他在各大戰役中都發揮了他極大的作用。

雖然在地位上,韋昌輝是僅次於天王和東王的三號人物,其實在洪秀全和楊秀清的眼裏,韋昌輝隻是一個被利用的工具罷了,如果蕭朝貴和馮雲山未死的話,估計地位都會在他之上。

一個人一次一次的別忽視,在韋昌輝的心理無比的難受,難道自己就是這個命嗎?

楊秀清

在韋昌輝的這篇“狠”記裏,加入楊秀清的一些描述實在是迫不得已,誰讓楊秀清是韋昌輝殺人事件的被害者呢?

多年前,看電視劇《太平天國》,看到楊秀清是個偉丈夫的高大形象,覺得他還真是個人物,但是看完史書上的記載,才清楚,其實楊秀清和前邊提過的嚴世蕃同誌一樣,都是獨眼龍。

不可否認,楊秀清在天平天國前期確實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他雖然眼瞎,嘴卻很好,用趙本山的話說就是比較能忽悠。

他把自己瞎眼說成是替別人消災所致,弄得鄉鄰對他十分敬佩,可實際上他眼瞎就是小時候得的怪病而已。

而會忽悠的人不隻能把好腿忽悠瘸,還能把好人忽悠苶了,楊秀清就屬於這種人。

有一段時間,洪秀全不在廣西,而馮雲山被抓到了桂平縣內,眼看著“拜上帝教”就有可能在這兩大創教者不在的情況下而煙消雲散。

而此時,“大忽悠”楊秀清再次展現了他的才能,你洪秀全不是上帝之子嗎,好那我就是上帝。

1848年4月6日,楊秀清用了跳大神用的那種鬼上身的方法,自稱自己是天父,也就是耶穌和洪秀全的老爹,他老人家親自下凡來拯救苦難的中國人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