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章 長平大戰(1 / 2)

公元前262年,秦國派出20萬大軍攻打韓國的野王地區。麵對強大的秦軍,被公認為“戰國七雄”當中實力最弱的韓國當然抵擋不住,韓國的軍隊很快就敗下陣來。秦軍順利地占領了野王地區,割斷了韓國上黨地區與韓國國都鄭的聯係。上黨太守馮亭認為韓國已經不可能保護上黨地區了,於是決定向北邊的趙國求援,並且表示,如果趙國能打退秦軍,那麼上黨就歸附於趙國。趙國雄厚的軍事實力遠非弱小的韓國可以比擬,它是當時少數幾個可以和強大的秦國一較高下的國家。

趙王接到馮亭的求救信後,連忙召集大臣商量。平陽君趙豹認為無端占便宜容易引來災禍,主張拒絕馮亭的請求。而平原君趙勝則持不同意見。他提醒趙王:有時候一個國家即使發動百萬大軍進攻,也未必能奪得一座城池;如今不費一兵一卒就可以獲得一大片土地,這種天上掉餡餅的好事不會再有第二次了,所以不可以錯過。趙王覺得趙勝的話很有道理,於是接受了馮亭的求援。

公元前260年,秦國20萬大軍開始攻打上黨。趙王派老將廉頗率領20萬趙軍支援上黨。趙軍才到達長平關,就遇到馮亭和他的殘兵敗將。馮亭告訴廉頗,上黨已經被秦軍攻陷,得勝的秦軍正追殺過來。於是廉頗立刻命令趙軍停止前進。他分析了長平附近的地形地勢,部署防禦,嚴陣以待。形勢一觸即發,秦趙兩個戰國軍事強國之間的大戰已不可避免。

廉頗心思縝密,經驗豐富,是戰國時期最有名的將領之一。他發現秦軍來勢凶猛、士氣高昂,所以拒絕了手下參謀提出的與秦軍決一死戰的提議。相反,他命令趙軍加緊修築防禦工事,加強守衛。秦軍多次想引誘趙軍出戰,但是老謀深算的廉頗始終高掛免戰牌,拒絕應戰。發現趙軍不肯上當,秦軍好幾次不得不硬著頭皮強攻趙軍的營壘。但是趙軍的營壘非常堅固,秦軍屢次進攻都沒有占到什麼便宜,隻好暫時放棄進攻的念頭,開始挖掘自己的戰壕,準備打持久戰,而這正是廉頗所希望的。他深知一支軍隊的戰鬥力需要後方充足的補給作為保障,秦軍盡管表麵看上去很厲害,但是遠離秦國後方,糧食運輸非常困難;而自己則能夠就近得到趙國的支援和補給,隻要堅持防守,形勢就會轉向對趙軍有利的一麵。等過上一段時間,秦軍的糧食吃光了,他們隻能撤退,那時候趙軍再發動進攻就可以穩操勝券了。

秦軍也很清楚持久戰對自己不利,秦王決定用計謀除掉廉頗這個眼中釘。秦國派出間諜到趙國散布謠言,說秦國並不害怕廉頗,隻害怕趙括。趙括是趙國名將趙奢的兒子,他從小熟讀兵書,每次和父親爭論軍事問題,總是頭頭是道,連父親都爭不過他,所以很多人都認為趙括是軍事天才。趙王聽信了謠言,打算派趙括前往長平前線,代替廉頗指揮趙軍。就在這個時候,趙括的母親站出來反對趙王的決定,勸趙王收回成命。她很清楚自己的兒子隻是讀過點兒兵書而已,叫他嘴上說說、空談理論還可以,如果真叫他上戰場指揮打仗,肯定要吃敗仗。可是趙王此時已經聽不進別人的勸告。這個可憐的老婦人隻好哀求趙王,如果她的兒子打敗了,請不要懲罰她。趙王答應了她的請求。

趙括帶領20萬援軍趕赴長平代替廉頗,此時,他手中已有40萬軍隊。趙括信心十足,立即改變廉頗隻守不攻、疲勞敵人的戰術,把戰略防禦改成戰略進攻,想顯示一下自己的軍事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