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職業化競爭如此激烈的時代,每個人所處的工作崗位雖然不同,但是有一點要求卻是不變的,那就是:做好自己的分內工作,勝任自己的崗位,為自己打好這份工。
世界500強企業的員工之所以能夠有較高的收入和待遇,是因為他們總是以“為自己打好這份工”的態度工作,時刻想著崗位與工作,兢兢業業,履行職責,將自己深植於企業之中,從而獲得無限的發展機遇。
香港特首與電車司機都認同一句話
在當下這樣一個職業化的社會裏,每個人所處的工作崗位雖然不同,但有一點卻是不變的,那就是:做好自己的分內工作,勝任自己的崗位,為自己打好這份工。
在這個社會上,能夠成為精英的人是少數,多數人還是處在一個打工者的位置上。但是換個角度來說,那些政治領袖、企業高管、CEO們何嚐不是在為自己打工呢?
2007年,香港特別行政區選舉第二任特首。參選者曾蔭權的競選口號非常簡單,沒有華麗的文字修飾,隻有短短的五個字——打好這份工。這句樸實無華的口號贏得了絕大多數香港市民的認同,最終曾蔭權以高票當選為香港特別行政區的第二任特首。
當選之後,曾蔭權前往北京述職,在與國家主席胡錦濤握手的時候,他並沒有說什麼豪言壯語,依然隻是淡淡地講了一句:“我一定會打好這份工。”
盡管“特首”在很多人眼中權力巨大,但也僅僅是一份工作而已。曾蔭權的這句話,無意中道出了人們的心聲:每一天我都是在為自己的事業打工,為自己的未來打工,為自己家人的生活打工!
在當下這樣一個職業化的社會裏,每個人所處的工作崗位雖然不同,但是有一點卻是不變的,那就是:做好自己的分內工作,勝任自己的崗位,為自己打好這份工。
張叔是香港電車公司的一名老員工,20世紀80年代他從內地來到香港之後,就一直堅守在電車司機的崗位上。20多年來,張叔僅僅遲到過一次。在和別人談起這件事情的時候,張叔說:“按照公司規定,假如遲到3次,你就會被辭退。”張叔唯一的一次遲到是因為那天香港下了特大暴雨,上班途中堵車嚴重,雖然那一次隻遲到了幾分鍾,但是卻受到非常嚴厲的批評。
張叔自己也很理解這一點,他說:“因為你是個電車司機,遲到了就會耽誤別人的交班時間,會打亂乘客的行車計劃,影響是非常大的……有幾個人能夠在20多年的工作中保證不遲到或者隻遲到一次呢?看,我周圍的同事都能做到!”
現在,張叔每天還要開著電車重複3次相同的路線,在開車的時候他不能和乘客聊天,不能聽歌或者打電話。經常有人問他這份工作單調麼,明叔對此笑著回答說:“隻是為自己打好這份工而已。”
打好這份工,不僅特首曾蔭權以這句簡單的話履行著應盡的職責,從普通的香港電車司機張叔身上,我們也能體會到這份敬業與精業的工作態度。打好這份工,已經成為香港各行各業、各個階層的共識,這句樸實的話語是香港人普遍認同的職業操守,也是香港能夠取得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的基石。
打工,並不是僅僅為了老板和上司,也是在為了自己和家人能夠過上幸福生活。隻有打好手上這份工,你才有機會得到上司或老板的認可和重用,才有可能被提拔到更高的崗位上,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有能力讓自己和家人過得更好。
打好這份工,體現的是職業化社會中的一種契約精神、一種雇傭意識。在商業社會中,作為雇員我們與企業之間建立了某種勞動合同關係,也就應該在心中樹立一種契約精神。拿到一份薪酬,就該打好這份工。我們付出了汗水、智慧和責任心,換來了財富、價值感和榮譽,以及不可估量的發展機會。
為自己打好這份工,就是將自己紮根於崗位上,牢記自己的工作使命,兢兢業業,履行職責,將工作幹到精益求精、不可替代的標準。假如你是一名哨兵,就應該像釘子一樣“釘”在哨位上,全身貫注地留意身邊的情況,發現可能的危險情況;假如你是一名炊事兵,就要把三尺鍋台當成自己安身立命的舞台,讓戰友和首長們都能夠吃飽和吃好。不管你在一個什麼樣的崗位上,都應該努力打好這份工,將工作做好、做精、做到接近完美。
他們為什麼如此享受工作
工作真的是那麼辛苦嗎?工作真的與生活水火不容麼?看看在世界500強企業工作的員工,他們是如此懂得享受工作,將工作視為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他們身上到底有什麼保持工作激情的秘訣呢?
作為一個打工者,你最希望去什麼樣的企業裏工作呢?相信多數人都會回答說:“當然是世界500強企業啦。”
沒錯,一旦邁進世界500強企業的大門,你就可以擁有豐厚的薪資待遇、良好的工作環境、寬廣的發展平台,還會成為眾人羨慕和追捧的對象。
張曉東在一家世界500強企業裏,幹了九個年頭。在這九年中,他從一名普通員工到如今擔當中層領導的崗位,工資也由最初的“一點點”變成了現在的“相當滿意”。與張曉一起畢業的同學們,都很羨慕他,每次同學聚會,他們都對張曉說:“你看你都是500強企業的領導了,拿著高工資,前程似錦啊!真是不一樣啊!”
像張曉這種世界500強企業的雇員,外人都看到的是他所享有的良好待遇,卻往往忽視了他們身上所特有的工作態度,以及為工作所付出的艱苦努力。世界500強企業的員工之所以能夠贏得較好的物質回報,是因為他們總是以“為自己打好這份工”的態度工作,把公司當成自己的家,沒有固定上下班時間,腦子裏時刻裝著工作。500強企業的福利待遇固然非常好,但是你在其中所承受的工作壓力也是相應的。當你以“為自己打好這份工”的態度做事,就能專注於工作本身,壓力會轉變為動力,工作也就變成了一種享受。
縱觀世界500強企業的打工者,他們所處的公司和部門不盡相同,所從事的崗位和工作千差萬別,但是有一點卻驚人地一致,那就是:都是在為自己打好這份工,都懂得享受工作。在他們看來,工作並不是單調和乏味的代名詞,而是生活中一種很美妙的事。
戴爾?卡耐基先生曾經在他的書中,這樣描述:“很多人都討厭星期一,因為隻要一想到上班,他們就會覺得無奈;很多人會通過工作賺錢,甚至會賺很多錢,卻不懂得怎樣去生活;很多人工作非常努力,但是卻也很辛苦,總覺得一直在重複做事,沒有絲毫意義。在一些人眼中,工作似乎成了一尊讓人緊繃神經、滿懷敬畏的佛龕。”
工作真的是那麼辛苦嗎?工作真的與生活水火不容麼?看看在世界500強企業工作的員工,他們是如此懂得享受工作,將工作視為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他們為什麼一直很享受工作呢?他們身上到底有什麼保持工作激情的秘訣呢?
一、發自心底“喜愛自己的工作”
喜愛是享受工作的基礎,很難想象一個對自己的工作沒有絲毫喜愛之情的人會享受工作的樂趣。西方一句諺語說得好:“如果你視工作為樂趣,那麼工作就是天堂;假如你視工作為負擔,那麼工作就是地獄。”
在中國的一家世界500強企業工作40多年的老許,手握方向盤,幾乎跑遍了全國各地。40多年來,不說風裏來雨裏去的艱辛,單就是路上難言的寂寞和想家之情,就讓一般人難以承受。
不過,老許卻從來沒有對這份工作抱怨過一句。相反,他卻非常享受這份工作,還經常對人說:“誰讓咱就是喜歡摸方向盤呢。我挺喜歡這份工作的,喜歡開車走四方,不僅能增長見識,還能領略祖國各地的美景,這是其他工作不能比的。”
正是因為自己喜愛這份工作,在別人眼中艱苦的崗位,也就成了自己眼中美好的享受。不管你從事什麼工作、處於怎樣的崗位,都要讓自己保持一份對工作的喜愛,它帶給你的不僅僅是一份薪水,更重要的是一種情感上的愉悅體驗。
二、為自己認真幹好當下事
一個認真活在當下的人,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到當下所做的事情中;一個認真活在當下的人,懂得如何去享受工作,知道工作的樂趣在什麼地方,清楚自己的雙眼要投向何方,工作中全部的能量由此得以全部釋放,技能、經驗和眼界得以大幅度地提升。
為自己幹好當下事,工作中的平凡、瑣屑和挫折都會變得微不足道,因為你會發現之前工作中所忽視的,恰恰是工作賦予你的快樂所在。誰都想要工作得快樂和舒心,但是這一切都要建立在“幹好當下事”的基礎上。我們所要做的不是左顧右盼、東想西想,而是低下頭為自己幹好當下事,認真去研究工作問題,去發現工作中可以改進的環節。
三、為自己打工到最好
正如一句西方諺語所說:“工作是上天賦予我們的使命。假如我們想要讓生命精彩起來,那麼就應該珍惜自己的工作,積極主動地去適應工作,將每一件事情做得盡可能好。”
為自己打工到最好,就是在工作中樹立最高的標準和要求,努力幹到極致。有了這種意識,你才能在工作中幹出一個又一個成就,享受工作的樂趣,挖掘工作的潛能。為自己打工到最好是工作中不斷進取的動力之源,也是我們感受工作魅力的根本所在。世界500強企業員工之所以能夠不斷地在工作中取得成就,一個重要的原因就在於:他們擁有一顆“為自己打工到最好”的心。
真正地享受工作,源於喜愛自己的工作;喜愛自己的工作,源於為自己幹好當下事的負責與敬業;為自己幹好當下事,源於為自己打工到最好的態度與動力。這是世界500強企業員工的突出優勢所在,也是我們在工作中都應當學習的。
當我們都能以做到以上三點,也許就會驚訝地發現:原來工作並不枯燥、乏味和難以忍受的,而是一種對自己的修行、曆練和享受。
工作不僅僅是謀生的手段
為了薪水而工作,是一種最低層次的需求。無論是剛剛走上工作崗位的新員工,還是有著多年工作經驗的老員工,都應該明白:工作絕不僅僅是為了賺取薪水用以謀生,更是實現自我價值的最佳途徑。
根據一份權威的中國大城市職業調查數據顯示:55%的職場者表示工作的主要是用來解決溫飽的;18%的職場者認為工作是一種樂趣;17%的職場者覺得工作能夠使自己的生活更有意義;10%的職場者認為工作可以讓自己有成就感,有利於自我價值的實現。
馬斯洛的心理學理論認為:為了薪水而工作,是一種最低層次的需求;自我價值實現的渴望,則是一種最高層次的需求。因此,無論是剛剛走上工作崗位的新員工,還是有著多年工作經驗的老員工,都應該明白:工作不僅僅是為了賺取薪水用以謀生,更是實現自我價值的最佳途徑。
實現自我價值是工作最高層次的追求。工作沒有目標、將工作僅僅當作賺錢謀生工具的人,無論從事什麼樣的工作都不可能有較大作為。當一個人為自己打好這份工,他的工作目標便脫離了物質,也不局限於名利,而是在為工作中實現自我價值而努力。也隻有“為自己打好這份工”,我們才會在工作中爆發出持久的熱情,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的潛能。
“電扇大王”翁佑中學畢業後,沒有繼續讀書,而是經人介紹,進入了一家電器商行任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