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者,謀也。任何權力,都可以謀圖之,以謀禦之,以謀固之。
權謀之計,集謀略之大成,是人類謀略的頂峰和最高境界。
縱觀古今中外之權力場,大謀與小謀過招,奇謀與正謀較量,智謀與詭謀比拚,陽謀與陰謀角逐。權力在謀略的操縱擺布下,或易如反掌,或收放自如,或刀光劍影,或行之有道。權與謀成了不離不棄的孿生兄弟、難解難分的生死冤家。
有人將權力場比做謀略的課堂與考場,在這裏無謀之人也會學有所成,日有長進。也有人把權力場喻為謀者的舞台和賽場,在這裏多謀之士肯定如魚得水,嶄露頭角:有計上心來者得寵於朝;有靈通百變者大權在握;有老謀深算者玩權術於股掌;有足智多謀者挾天子令諸侯……
權力場上彙天下之奇謀,集古今之韜略。謀權,過橋抽板、韜光養晦;掌權,恩威並施,寬猛相濟;固權,見風使舵,左右逢源。無數個謀略典故演繹了腥風血雨、千古絕唱、權力場上的謀略傳奇。
試看古今掌權者,盡是運籌謀略人。
權力,是官場所有投身政治、踏入仕途的人畢生追求的終極目標。官場中的權力,無謀者不可能染指,少謀者會得而複失,惟有精通謀略之人方可牢牢把握。權力已成為謀略的化身、成功的標誌。
成功始於奮鬥,掌權先須謀權。如何謀取權力?盡管朝代不同,身份不同,但所有的人都知曉這個道理:權力絕不會主動降臨到你的頭上,不去謀,何來權!
1.百忍成金,謀權複國勾踐嚐糞便
公元前494年,吳王夫差為了報複越國的殺父之仇,遂興兵伐越,梅山一戰,吳軍大獲全勝,越國幾乎是全軍覆沒。麵臨著國破家亡的絕境,越王勾踐與大臣文種、範蠡經過一番謀劃之後,決定親自攜了妻子到吳國為人質,臣事夫差。
夫差不顧大臣伍子胥的反對,接受了勾踐的請求,就在死於越國之手的先父闔閭的墓旁,建了一所簡陋的石頭房子,將勾踐夫婦貶居其中,並命他們去掉衣冠,蓬頭垢麵,衣著奴隸的服裝,替他養馬。每當夫差出遊之時,勾踐還得執著馬鞭步行在一旁服侍,吳國百姓對他指指點點地議論道:“這個人便是原來的越國之君嗬!”勾踐隻有忍辱含垢,低首無言。平時勾踐還得砍柴汲水,夫人作飯洗衣,這一對國君夫婦,儼然奴隸一般。
為了不致引起夫差的猜忌以招來不測之禍,勾踐還不得不想方設法諂顏媚態去巴結夫差。一次夫差病了,勾踐請求入宮問疾探病。其時夫差正要腹瀉,便令勾踐暫避一下。勾踐道:“賤臣過去曾從師學醫,能觀人糞便,便知病情的輕重。”
待夫差瀉畢,侍從將便桶抬出室外,勾踐跟了出來,揭開桶蓋,伸手取了一塊大便,跪下來放在口中細細品嚐,在場的人無不掩鼻皺眉。勾踐品嚐之後卻麵有喜色,入室向夫差祝賀道:“賤臣拜賀大王,大王的病不日當可痊愈了!”
夫差問:“你怎麼知道?”
勾踐說:“賤臣曾聽醫師說,糞者,穀味也,體健其味重,體病其昧輕,賤臣嚐大王之糞,其味既酸且苦,因此知之。”
夫差聽後,大為感動,歎道:“我的大臣,我的太子都不能這樣作,勾踐才是真正愛我的呀!”
於是,他決定釋放勾踐夫婦回國。
勾踐回國以後,發憤圖強,經過十年生聚,十年教訓,國力大振,公元前475年,便傾全國之力,進攻吳國。夫差大敗,請求世世代代為越國附庸,勾踐不允,迫使夫差自殺。
評析
一個有著傳奇般政治經曆的當權者,在談到他在權力鬥爭中屢仆屢起的經驗時,隻說了簡單的兩個字:忍耐。
這不隻是個人的經驗之談,也是一種極其寶貴的政治品格。權力鬥爭,變幻莫測,今日雄踞高位,號令天下,明日囚處陋室,聽命於人,這樣的事情,在權力場上是屢見不鮮的。那種達則意氣淩人,窮則灰心絕望的人,十個有十個會在權力鬥爭的風波中被淘汰;隻有那種處變不驚,善於忍耐的人,才有可能獲得最後的勝利。
忍耐不是聽天由命,逆來順受,那是“忍受”,是弱者的人生哲學。忍耐是以堅強的意誌,為實現既定的目標而等待時機。它與“忍受”最大的不同之處是有所行動,有所作為。這種行動、作為,表現在兩方麵,一是暗中積蓄力量,一是偽裝表麵的行為,這後者,也即是所謂的“詐”。
勾踐可以說是最了不起的善於忍耐者。從一國之君而淪為執役之奴,沒有非凡的忍耐力,是承受不了這巨大的地位反差的;經羞辱而不怒,甚至自我作踐,嚐人糞便,沒有巨大的忍耐力,是承受不了這麼巨大的精神折磨的;十年生聚,十年教訓,沒有巨大的忍耐力,是經受不了這麼漫長的歲月考驗的。然而,勾踐都忍耐下來了。正因為他有非凡的忍耐力,才最終成就了非凡的事業,複國雪恥,奪回了喪失的權力。
2.韜光養晦,司馬懿裝病奪權
司馬懿裝病奪權是一則有名的故事,目的在於迷惑對方,使其放鬆戒備,然後暗中圖事,一俟機會成熟,便原形畢露。這一招很靈!
魏明帝時,曹爽和司馬懿同執朝政。司馬懿被升做太傅,其實是明升暗降,軍政大權落入曹爽家族。司馬懿見此情景,便假裝生病,閑居家中等待時機。
曹爽驕橫專權,不可一世,唯獨擔心司馬氏。正值李勝升任青州刺史,曹爽便叫他去司馬府辭行,實為探聽虛實。司馬懿明析實情,就摘掉帽子,散開頭發,擁被坐在床上,假裝重病,然後請李勝入見。
李勝拜見過後,說:“一向不見太傅,誰想病到這般。現在小子調做青州刺史,特來向太傅辭行。”
司馬懿佯答:“並州靠近北方,務必要小心啊!”
李勝說:“我是往青州,不是並州!”
司馬懿笑著說:“你從並州來的?”
李勝大聲說:“是山東的青州!”
司馬懿笑了起來:“是青州來的?”
李勝心想:這老頭兒怎麼病得這般厲害?都聾了。
“拿筆來!”李勝吩咐,並寫了字給他看。
司馬懿看了才明白,笑著說:“我不想耳都病聾了!”手指指口,侍女即給他喝湯,他用口去飲,又瀉了滿床,司馬懿對李勝說:“我不行了,可我的兩個孩子又不成才,望先生訓導他們,如果見了曹大將軍,千萬請他照顧!”說完又倒在床上,喘息起來。
李勝拜辭回去,將情況報告給曹爽,曹爽大喜,說:“此老若死,我就可以放心了。”
從此對司馬懿不加防範。
司馬懿見李勝走了,就起身告訴兩個兒子說:“從此曹爽對我真的放心了,隻等他出城打獵的時候,再給點利害讓他嚐嚐。”
不久,曹爽護駕,陪同明帝拜謁祖先。司馬懿立即召集昔日的部下,率領家將,占領了武器庫,威脅太後,削除曹爽羽翼,然後又騙曹爽,說隻要交出兵權,並不加害他。等局勢穩定了,就把曹爽及其黨羽統統處斬,掌握了魏朝軍政大權。
評析
謀權之術下者以力奪取,中者徐後圖之,上者韜光養晦,匿壯顯弱,一俟時機成熟,快速下手,水到渠成。韜光養晦,“匿壯顯弱”,需要很大的忍耐力,爭強好勝者是絕對做不到的。這要先丟臉、先失敗,經過一番痛苦的忍耐,而達到最後謀權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