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整合:你中有我(3 / 3)

這次妥協甚至造成了微軟內部的分歧。原先負責視窗開發的麥克·喬治就認為他之所以離開微軟,部分原因就在於微軟最終還是決定參與開發IBM的OS/2,這顯然是不智之舉。可是,他是否摸清了比爾·蓋茨的真實用意呢?

也許蓋茨是對的。微軟已足夠壯大,可以同時從事於既同IBM合作以開發叫做PM的新操作係統,也獨自開發自己命名為視窗的新操作係統。而對蓋茨而言,前者不妨虛張聲勢,後者倒可以韜光養晦,待時機成熟再說。在他心目中,這種軟件已有雛形,將不是已開發出的視窗1.0的擴展,而是一種全新的東西。因此,他寧願暫時答應與IBM合作。

但事情畢竟定了下來,以致於微軟視窗的開發工作被放在較次要的地位,以便集中力量開發PM。微軟公司的有識之士認識到放棄視窗繼續開發的不當,向蓋茨據理力爭。蓋茨總是麵帶微笑地聽著,為能有這樣卓識的下屬而歡心不已。

但是,蓋茨的真正想法,他胸中的百萬甲兵豈能輕易泄露?他隻能不動聲色地表示,他可不想與OS/2綁在一起而忽略微軟的長盛不衰。實際上,蓋茨在不動聲色之餘,已開始動作。大量精兵強將被派往視窗軟件的開發。不久,隻有很少的人還在為IBM的OS/2與PM工作,越來越多的人在為新版的視窗軟件工作。

“這項目(指PM)確實使IBM和微軟的人都感到灰心,在一係列的結果上它是兩個公司間衝突不和之所在。”一位與IBM公司合作的微軟職員這樣失望地說。

IBM公司計劃在1987年4月與微軟一道推出OS/2項目,不過,直到1987年底,OS/2仍然沒有多大反響。而一年之後,開發中的PM也仍未見上市。這種情況是顯然的。

確實,OS/2將與MS-DOS迥異,這將威脅到微軟的係統軟件市場,但這在蓋茨的算計之中。蓋茨將不等OS/2來淘汰MS-DOS,他自己將開發新產品來淘汰它。這不成問題。成問題的是,不能讓OS/2之後的PM成為一種新的標準。那樣的話,微軟將失去目前對係統軟件的絕對支配地位,而成為IBM旗下一個不起眼的角色。

蓋茨正在處心積慮地盤算:要麼繼續與IBM合作,在PM當中占有一定權益,從而成為IBM羽翼下的小鳥;要麼獨自提出新的操作係統軟件標準。

但能敵得過IBM嗎?

一顆紅心,兩種準備。到1987年,OS/2項目已成了貪得無厭隻進不出的怪物,吞下了越來越多的程序設計師的時間與精力。微軟投入的人由20人到30人,最後增加到40人,而IBM卻有好幾百人。越來越多的資金被扔進了水裏。

在微軟,視窗新版本已在作第二次的修改。這個時候,人們普遍認為視窗將成為OS/2的附屬品,整個行業都明白IBM並不真正支持視窗,所謂PM才是他們的戰略王牌。這真是個微妙的時刻:雖然尚未正式揭幕,但視窗與PM之間已經硝煙彌漫。

就連微軟公司的高層要員之間也出現了分歧。鮑默爾主張,PM將是未來最重要的東西,整個微軟公司都得圍繞它而行動;總裁謝利堅決反對這種資敵行為。視窗與PM之爭本身就是一場豪賭,為什麼不把賭注全部投在一邊呢?他堅持這麼一個最高原則:

視窗第一,PM第二!換句話說,微軟必須從IBM的樹蔭下走出來,這就是答案。

1987年10月6日,視窗2.0版和一個視窗386版正式推出,微軟公司內部堅持與IBM分庭抗禮的力量還是占了上風。

1989年,蓋茨反倒成為“頌揚”OS/2的孤軍了。這正中蓋茨下懷。但他並不為此而得意忘形。他隻是對開發新一代視窗充滿信心,同時意識到與OS/2分手的前景越來越清晰了。

蓋茨意識到,不必過於在意OS/2的悲哀表現。他說:“我們要有足夠的忍耐力,進步來自正確的決策。”現在得依靠視窗了,這是微軟公司的背水一戰。電腦界慢慢流言四起,說視窗的出現會危及PM,微軟與IBM兩個公司的“婚姻”出了麻煩。

不過,親密合作的戲仍要繼續演。背地裏的劍拔弩張並沒有變為表麵上的真槍實彈。就在1989年11月的展示會上,微軟與IBM兩家共同發表宣言,說OS/2是“九十年代的計算機平台”。蓋茨的“高姿態”使IBM的人大感放心。

但蓋茨深謀遠慮,已開始突破自己的諾言。不久,他就進一步充實了開發視窗的力量,當然也就減少了OS/2項目的人員,他已不在乎這將如何地激怒IBM了。

在1990年即將過去的時候,世界著名的電腦雜誌〈個人電腦〉發表熱情洋溢的文章:“當我們要替1990年撰寫年度報告時,5月22日無疑是一個特別值得紀念的日子,就在這一天,微軟推出了視窗3.0,IBM個人電腦及其兼容機從此進入一個新的紀元!”

微軟公司投入的代價當然收到了巨大的回報。“視窗3.0”以每月10萬套以上的速度向全球發售,1990年底創下累計100萬套的記錄,雄踞世界軟件排行榜首,“不盡財源滾滾來”。

評析

比爾·蓋茨一方麵與IBM公司虛與委蛇,共同研製PM軟件,故意暴露自己的行動,用以迷惑麻痹合作者,一方麵調集重兵開發“視窗”,可以說是活用“暗渡陳倉”之計的範例,“視窗”的成功,也就是PM的失敗,蓋茨的“暗渡陳倉”之計終於得逞了。

4.以逸待勞,福特公司的二度輝煌

20世紀20年代初,是美國汽車工業全麵起飛的時期,各大公司紛紛推出色彩明快的新型汽車,滿足消費者的不同需求,因而銷路大暢。惟獨黑色的福特車保持不變,顯得嚴肅而呆板,因而銷售急劇下降,公司出現了不景氣的現象。

麵對各方麵要求福特開發花色汽車的建議,福特總是堅決頂回去:“福特車隻有黑色的。我看不出黑色有什麼不好,至少比其他顏色耐舊些。”公司逐漸陷入了困境,福特公司裁員,部分設備停工,公司內外人心浮動。連福特夫人也大惑不解,沉不住氣了。福特卻笑著說:“這是我的袖裏乾坤,先不告訴你,等辦妥了再說。”他夫人擔心公司牢騷太盛,會人心渙散。福特則信心十足地說:“我們公司的待遇高於任何其他企業,他們不會生異心,同時他們知道我是絕不服輸的人,相信我不跟別人學生產淺色車,一定另有計劃。”

有人建議說,至少我們應該有新車在市麵上銷售,不至於讓人說我們快倒閉了呀。福特詭譎地一笑:“讓他們去說吧,謠言越多對我們越有利。”人們感到很奇怪,問公司是不是正在設計新車?是不是跟別人一樣,會有各種顏色的新車?福特回答說:“不是正在設計,是已經定型了!也不是跟別人一樣,而是我們自己的,而且我們的新車一定比別人的都便宜!”這就是福特一生中最得意的“傑作”之一——購買廢船拆後煉鋼,從而大大降低了鋼鐵的成本,為即將推出的A型車奠定了勝利的基礎。

1927年5月,福特突然宣布生產T型車的工廠全部停工,這是公司成立24年來第一次停止新車的出廠,市麵所賣的都是存貨,消息一出,舉世震驚,猜測蜂起。除了幾個主管外,誰也摸不清福特打的是什麼算盤。讓人奇怪的是,工廠停工後工人並沒有被解雇,每天仍然上班。這一情況引起新聞界的極大興趣,報上經常刊登有關福特的新聞,助長了人們的好奇心。兩個月後,福特終於透露,新的A型汽車將於12月麵市。這比宣布工廠停工引起的震動更大。年底,色彩華麗,典雅輕便而價格低廉的福特牌A型車終於在人們的長期翹首等待中源源上市,果然盛況空前。它形成了福特公司第二次起飛的輝煌局麵。

評析

休養生息也是一種整合。福特公司由於T型車的開發,早已確定了它在美國汽車工業中的地位。這次麵對各公司以色彩、外形為武器發起的挑戰,福特並沒有應戰,而是養精蓄銳,揚長避短,抓住質量、價格這兩個關鍵做充分準備,一旦成熟,就使對手們由強變弱,由優變劣了,這就是老福特的“錦囊妙計”——以逸待勞,後發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