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從小到大不斷擴充酒店業市場的同時,劉耀全逐步開展收購上市公司行動,他先後控製了上市公司亞太置業、大馬最高的帝國大廈。並向海外市場進軍。以1600萬澳元向日資清水建設收購了悉尼商業中心大樓。這些舉措使劉耀全每每獲得比投資數倍的利潤。因此,他的財富猛增,估計他現有財富約為12億美元。
評析
劉耀全采取的這一係列商業經營活動效果很好。
當一個企業的經營遇到對手時,維護其生存往往是其傾全力猶不及的大事。劉耀全在麵臨生存危機時“舍小求大”所作所為令人驚歎,成為智渡危機不斷發展的一個範例。
4.投石問路,蓋茨巧放“探測汽球”
1983年底,微軟公司向市場正式推出文字處理軟件“微軟詞PC”版,在第二年,又推出1.1版,1985年,更推出2.0版,每一個版本都比前一個有所改進。但在美國市場上,對“微軟詞PC”版仍是毀譽參半。
通過連續幾個版本的推出,蓋茨從市場的反應已經發現,由於IBM公司的主機銷售量位居市場第一位,而該主機又配備的是MS-DOS操作軟件,所以大部分的應用軟件開發商,都在圍繞MS-DOS操作係統開發應用軟件。微軟公司在應用軟件開發上起步較晚,再要在這條“華山小道”上走,已經沒有多大取勝的希望。於是,決定出奇製勝,開發在蘋果的麥金塔電腦上運行的文字處理軟件——麥金塔版“微軟詞”。
1984年12月,微軟公司開發出了麥金塔“微軟詞”,分別贈送給100家企業使用,進行測試。
由於在麥金塔電腦上運行的文字處理軟件隻有蘋果公司自己開發的“Mac寫作”,而且功能較差。麥金塔電腦的用戶在看到“微軟詞”後,就立刻複製傳遞使用,“微軟詞”尚未上市,使用的人已不少。
這,正合蓋茨的用意,借以了解“微軟詞”麥金塔版的性能和市場定位。
盜用的人中有一位大學生,居然拿著自己的盜版“微軟詞”,到商店買麥金塔電腦,把“微軟詞”插上去檢查電腦的運行。
正是在運用過程中,許多人發現,顯示屏幕的最後一行常常會莫名其妙的消失。很快微軟公司得知了這個情況,比爾·蓋茨親自組織人馬,對軟件程序進行修改。
1985年元月,經過修改的麥金塔“微軟詞”2.0版麵世。在運行這套軟件時,可以讀出“Mac寫作”的文件,所以一下子獲得了用戶的認可。
一份名叫〈MACzime〉的雜誌說:“評論好的軟件,總是一件讓人愉快的好事。根據我在六個月時間中的使用情況,即使是‘微軟詞’的初期版本,也比‘Mac寫作’好。而正式版本已經過充分改進,操作起來更是順暢如意。”
1986年10月底“微軟詞3.0”麥金塔版問世。經過進一步的改進,它在蘋果的麥金塔電腦上的表現十分出色。除了文字處理係統,它還順應市場需要,特別設定了文件處理係統。一上市,就受到使用麥金塔電腦的用戶歡迎,成為麥金塔電腦的暢銷軟件。“微軟詞”麥金塔3.0版,以前兩版為基礎,取得了完全的成功。
在新產品的開發上,微軟公司與IBM公司截然不同。IBM公司極其重視在開發過程中的產品檢測,力求盡善盡美,然後才把一個完美無缺的產品推向市場,以致他們每一名程序員都配備了一名檢測員。
微軟公司追求的是速度,力求以最快的速度搶占市場,哪怕推出的產品多有瑕疵。所以微軟推出的初版軟件,往往比較粗糙,等到消費者有所反應,就廣泛收集反饋信息,然後再對產品作精心修改。“微軟詞”的推出是這樣,“視窗”係列同樣如此。
1985年11月,耗費八萬個工時的“視窗1.0版”問世,盡管它在屏幕模擬辦公室桌麵等方麵有過人之處,但是還不敵麥金塔。
1987年底,極其相似於麥金塔電腦顯示界麵的“視窗2.0”出場,隨後的“視窗2.03”版甚至引來了蘋果公司的起訴書,但它仍然沒有超過麥金塔電腦。
1990年初,微軟公司推出“視窗3.0版”。這一版,增加了擴充內存的功能,使軟件運行衝破了640KB的限製,提供了多任務管理和一組功能極強的應用程序,增加了網絡功能。這樣,“視窗”才真正超過了麥金塔。
而1995年推出的“視窗95”憑借其強大的功能,尤其是網絡功能的完善,它已赫然成為新的操作係統標準。
幾個“視窗”版本,一個比一個好,功能一個比一個完善,最為充分地顯示出微軟公司產品開發的特點:初版粗糙;二版不求十全十美;第三個版本,才是精美之作,所以推出後,往往會獲得很高的評價。“視窗3.0”和“視窗95”所產生的轟動便可見一斑。
所以,有些行業內的行家公開宣稱:“微軟的產品,不到第三版出來,我不會購買。”
評析
比爾·蓋茨憑著這種投石問路拋磚引玉的辦法,不僅能迅速地把產品推入市場,而且能及時地調整產品開發方向,使微軟公司在市場上時時處於領先的地位。在發展迅猛、競爭激烈、變化多端的軟件行業,這實在是上上之策。
5.先聲奪人,野狼摩托走俏台灣市場
1973年,台灣摩托車市場上共有12家摩托車廠商的產品。其中,富士、鈴木、光陽、山葉、川崎、本田等銷售狀況都比三陽工業公司出產的產品好,三陽公司從未取得過像樣的市場份額。三陽工業公司的決策層認為,要想在這一競爭激烈之地獲取較好的市場份額,取決於兩個關鍵因素,一是高品質的產品,二是高技巧的促銷手段。
思路既定便轉而實幹。1974年,三陽工業公司推出一種新型125cc重型摩托車,產品質量不在他人之下。接踵而來的便是在促銷手段上做文章了。在台灣廣告公司的悉心幫助下,三陽公司決計以“先聲奪人”的策略將其新品推向市場。
1974年3月26日,台灣的兩家主要日報上登出一則沒有注明廠牌的摩托車廣告。將近半版的篇幅,四周加寬邊,裏麵保留一塊空白,上方有一漫畫式的摩托車插圖,下方六行字:“今天不要買摩托車。請您稍候六天。買摩托車您必須慎重地考慮。有一部意想不到的好車,就要來了。”
第二天繼續刊登這一廣告,隻改為“請您稍候五天”,同行們紛紛怨責,為何不讓消費者買車?他們的埋怨也不無道理,因為他們的營業額受這則廣告的影響而下降了許多。
第三天,廣告改為“請您稍候四天”。這時,本公司各地的經銷點也抱怨起來了,因為他們的生意也大為清淡。
第四天,廣告內容中取消了“今天不要買摩托車”,而是改為:“請再稍候三天。要買摩托車,您必須考慮到外型、耗油量、馬力、耐用度等等。有一部與眾不同的好車就要來了。”這一天,三陽公司的推銷員們也大叫“受不了”。幾天來的廣告,大大地影響了他們的推銷數量;這三天裏,其他廠家與廠內銷售係統的反應都讓公司坐立不安,險些要中止廣告。為此,廣告公司苦勸三陽公司要堅持、要忍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