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理財,首先要有財可理。日常生活中,每個人、每個家庭都會有些暫時不用的資金。通常,人們習慣的做法就是把它存儲在銀行。這就是最常見的儲蓄理財,它能為家庭積累起“第一桶金”,使家庭有財可理。
也許有的人認為,把錢放在銀行裏生息,不能算是投資。但是,我們說,隻要是能帶來報酬的理財行為,就是一種投資。儲蓄帶來的報酬就是利息。因此,它也是一種投資。
從古代開始,人們就已經認識到了儲蓄的重要性。當時的撲滿(相當於現在的存錢罐)和窖藏是出現較早的儲蓄方式,後來又有了“櫃坊”和錢莊的出現。目前,更發展為各類銀行、信用社等金融機構。由此,人們的儲蓄選擇也越來越多。
調查表明,大多數家庭目前仍然將儲蓄作為理財的首選。專家分析,利率的上升,還將刺激儲蓄額的增加。儲蓄仍然會是中國家庭的傳統理財方式。
萬物總是相生相克的
儲蓄是中國人最常見的、應付風險的方法。常言道:家中有糧,心裏不慌。當然,現在糧食在大多數人眼裏已不成問題,但是“錢”對他們來說,卻是永遠也不嫌多。目前,人們對金錢的信奉早已取代了糧食,“家中有錢,生活坦然”。因此,存錢,存很多錢,逐漸成為大多數小康家庭追求的目標。
儲蓄好在哪
儲蓄主要通過本息的累積,來實現財富的增加。它既是投資理財的先導,又是投資理財的後盾。持之以恒地儲蓄,可以確保理財規劃循序漸進地順利進行。
其實,現金放在家中是沒有任何收益的。目前,很多家庭的開支都可以通過活期存折或銀行卡支付。因此,除去日常開支的現金外,每個家庭應盡可能地把閑錢及時存入銀行。除此之外,儲蓄投資之所以受到人們的喜愛,還因為它有著不可否認的5大優點。
一、幫助投資者應付風險
通過儲蓄,可以控製開支,使剩餘資金積少成多,從而具備派較大用場的能力。一旦遇到預料之外的事時,儲戶也不必疲於奔命,四處向人伸手借錢。也就是說,儲蓄可以幫助投資者有效地安排個人和家庭的生活。
二、使財富得到有限增值
存入銀行的資金無論數量多少、時間長短,銀行都要支付一定的利息。因此,儲戶的財富也就得到了有限的增值。
三、儲蓄投資最靈活
銀行開展的儲蓄業務,形式多種多樣,包括活期、定期、定活兩便、通知存款、專項儲蓄等各種方式;在存期方麵,除了隨時可支取的活期存款外,定期存款還有3個月、6個月、1年、2年、5年、8年等不同期限和利率檔次。投資者可以根據家庭的經濟條件和收支狀況等因素靈活掌握。
四、儲蓄投資比較方便
我國居民的儲蓄業務主要由各銀行、投資公司、信用社和郵政儲蓄所承辦,而這些機構的營業網點遍布城鄉各地,且貼近百姓。因此,投資比較方便。此外,儲蓄種類繁多,有的還可以異地存取,儲戶可以隨心所欲地選擇和利用。
五、資產的流動性強
在進行投資時,投資者心中都有一個原則:在盡可能爭取收益的同時,要保持資產的流動性。儲蓄投資除了可以隨時支取的活期存款、通知存款外,定期存款也能憑身份證件辦理提前支取。因此,其流動性是所有投資方式中最好的。
儲蓄風險
雖然儲蓄投資存在很多優勢。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儲蓄不是萬能的。相對於其他投資形式,儲蓄有其自身不可避免的風險。儲蓄風險,主要是指不能獲得預期的利息收入,或由於通貨膨脹引起的儲蓄本金貶值的可能性。具體表現為4種情況。
一、利息損失
當儲蓄作為一種投資方式時,利息就是它要考慮的最重要的因素。造成利息損失的原因有兩種:一是存款的提前支取。目前的儲蓄條例規定:存款如提前支取,利息隻能按支取曰掛牌的活期存款利率支付。因此,如果儲戶提前支取未到期的定期存款,就會損失一筆利息收入。
二是存款種類選擇錯誤導致的利息收入的減少。一些家庭由於缺乏儲蓄存款知識,不懂得存款技巧,使存款利息收入大為減少。因此,儲戶在選擇存款種類時,應根據家庭的具體情況,做出正確的選擇。否則,就會引起不必要的損失。
如:有位儲戶在5年前繼承了一筆近8萬元的遺產。因為當時他正準備買房,於是,將這筆款存了活期。但由於地段、價格不適宜,購房的事一拖就是5年。而該儲戶因為沒有及時到銀行將活期轉存為定期,從而白白地損失了上千元的利息。
二、通貨膨脹風險
一般說來,如果不考慮通貨膨脹因素,儲蓄存款的本金是不會發生損失的。即使在通貨膨脹率較高的情況下,隻要國家實行保值補貼,加上投資者能把保值儲蓄達到3年以上,那麼其本金貶值損失也能得到補償。但是,如果考慮通脹的因素,情況將完全不同。
在取消保值儲蓄以後,國家為維護儲戶的利益,會通過各種調控方式,將存款利率維持在大於等於物價上漲率的水平上。但是,物價上漲率是國家統計局根據全國物價變動的平均水平計算的,而各地物價上漲的幅度,可能會低於或高於國家公布的平均物價上漲率。如果某儲戶到期取款時,他所在地區的物價上漲率高於同期的存款利息率,在無保值貼補的情況下,其存款本金也會因存款的實際收益率(實際利率)為負數而發生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