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8章 西晉開國 (1)(1 / 3)

阮籍一死,天下人皆歎惋:何賢士之易凋也?昔日的竹林七賢,如今已去其四,豈不傷哉!

向秀在山陽聽說了阮籍的死訊,著實傷感了好一陣。

嗣宗幼承家教,特立獨行,出仕後依然不為世俗所染。年輕時放浪形骸,不以禮教為念;後來局勢越來越險惡,他不能為叔夜的剛烈激昂,隻好斂性自守,做個老好人。但做老好人又豈是易事?被人欺壓不說,他心裏那份巨大的痛苦,又有幾人經得起!

好在嗣宗有文才,所作詩賦,直逼建安時三曹七子,實有屈大夫之遺響。且生平持重,令人好生佩服。我們一直視嗣宗為師友,如今遽去,誰人繼之?

《史記》上說:孔子將亡,子貢來看他。孔子倚門長歎道:

泰山壞了嗎?

棟梁毀了嗎?

哲人們都要死了嗎?

又對子貢說:“天下無道久矣……”

如今確也是“天下無道久矣”!

所幸哲人雖死,我輩繼之。

向秀與紅妹在家後小山上做了一個阮籍的衣冠塚,先望西而拜,然後又望南而拜。阮籍是在洛陽病逝的,但以阮家的清白家風,一定會把靈柩送回陳留老家安葬。洛陽在山陽之西,陳留在山陽之南,所以向秀先向西而拜,又向南而拜,哀哀之心,合於古禮。

又寄了一封信給王戎,勸他在經商之餘,宜常讀書,常作文,不可自降品格。

王戎看了向秀的信,對夫人笑道:“你看,子期要我少賺點錢呢。”

萬氏說:“那好啊,我們也用不著那麼累了。”

可不是嗎,平時夫妻二人白天忙碌不說,晚上還要在燈下算賬數錢,常常打熬到深夜,確實累人。

值倒也值,不過假若大好青春年華都拋在了做生意、算賬數錢上麵,豈不太無聊、太可惜?

真是一語點醒夢中人!王戎愉快地給向秀回了信,信中說:吾友之言,甚合我心。從此以後,我將少賺錢而多讀書,休閑休閑。

向秀接了回信,也是與紅妹一笑。心想仲已發展到了這個地步,雖然減少事務,恐怕“少賺錢”是不可能的,“多讀書”嘛,但願是真的,至於“休閑休閑”,這才是今日他真正想做的事情。

不過既然賺了錢,就應該去花。賺錢不花太反常,正如有學問不說一樣。誰知道你是高人?

當然,向秀是學者,任何時候都能沉靜下心來做學問,這是沒問題的;況且他是當今大師,早就獲得人們的認同,完全沒有必要去各處宣傳自己的學說。

他的學說誰都知道,那就是“自然”!

唯我道家,真正懂得自然,真正地在行自然。

自然之道,天下之人皆微笑!

自然,自然而然!自然而不然可乎?可!但不自然而自然更好。

關於自然與名教之爭,在此時向秀的心中已經沒有太多的痕跡。潛心治學這麼多年,他除了深悟道家的玄理外,對於儒、墨、法幾家的學問,也日漸精淳,心裏更多了一份學術包容。

但對於人類社會的種種罪惡,他永遠也不寬容!

自從滅蜀以來,魏國上下一直處於某種興奮狀態。

大家都知道改朝換代已成理所當然之事,雖有人擔心害怕,但更多的人都迅速地調整了心態,以積極的態度迎接那個激動人心的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