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玉壁夕照(上)(1)(2 / 2)

“……”眾人無語。

黃螞蟻死了,高歡還能活多久?黃螞蟻的慘死,是否就意味著東魏軍有去無回?許多人都相信這一點,這一定是上天的示警。

東魏殿中將軍曹魏祖就勸高歡不要這麼衝動,黑獺不是說滅就能滅掉的。不清楚曹魏祖是否知道螞蟻黃黑大戰的結果,但他也是從占卜角度講的,此戰必不利!必傷大將軍!

高歡不聽。

高歡從來不相信這些花邊八卦,他隻相信自己,靠天不如靠自己。就算是黃螞蟻戰死是不祥之兆,高歡也要用實際行動,打破這個所謂的讖語。

高歡率軍來到晉陽,停留幾天後,數十萬東魏軍浩浩蕩蕩南下。前隊騎兵高舉著大魏旗幟,步兵列陣前行,騎兵在道路兩邊急馳,所過之處,煙塵滾滾。

這支沉默的軍隊,在秋風高爽的九月,一個陽光燦爛的下午,抵達了西魏的前線重鎮玉壁。大丞相有令:各部迅速包圍玉壁,一隻螞蟻也休想從城中爬出來!

在高歡的指揮下,數萬東魏軍立刻開始建立營盤,史稱連營數十裏,一眼望不到盡頭。

高歡下馬,拔劍,在玉壁城下不停的走動,有違孤號令者,斬!

高歡站在城下,點名讓西魏的玉壁守將出麵答話。也許高歡已經知道了,坐鎮玉壁的西魏大將已經不是他的老朋友、並州刺史王思政,而是對高歡來說有些陌生的遙領晉州刺史韋孝寬。

韋孝寬?高歡反複咀嚼著這個名字……

高歡和西魏人交手十幾年,對宇文泰手下那些一線重將耳熟能詳,比如賀拔勝、於謹、趙貴、李弼、獨孤信、楊忠、蔡佑、耿令貴。但高歡對韋孝寬這個名字卻沒有什麼深刻的印象。

讓高歡沒有想到的是,不久之後,韋孝寬這個名字將在高歡轟轟烈烈的人生豐碑上刻下怎樣的印記!

韋孝寬生於北魏宣武帝永平元年(公元508年),他的名字本來叫韋叔裕,孝寬是他的字,不過他從小就用孝寬這個名字,叔裕反而沒人提了。韋孝寬出身極為顯赫,因為韋孝寬是京兆韋氏的成員。

京兆韋氏,和同樣出自京兆的豪門杜氏,是魏晉南北朝隋唐時代的兩支頂級士族豪門。京兆杜氏和京兆韋氏是關中地區兩家江湖地位最為顯赫的家族,這兩家的地位有多高?當時流傳著一句諺語:“京兆韋杜、離天尺五。”

雖然京兆韋氏是關中豪門,但在北魏時代,韋氏混的並不如意。《魏書》隻有一支京兆韋氏入傳,就是太武帝時武都太守韋閬和他的族弟、北魏名將韋珍。韋孝寬這一支韋氏和韋閬、韋珍同宗不同脈,韋孝寬的祖父韋直善做過馮翊、扶風二郡的太守,父親韋旭擔任過雍州大中正,屬於北魏官場的準二線人物。

韋孝寬出道較早,在年僅二十歲的時候,韋孝寬就參加官軍征討反賊蕭寶夤的行動,因功拜為統軍。韋孝寬雖然能力出眾,博獵書史,氣宇軒昂,但因為朝中無人,韋孝寬一直沒有混出頭。直到公元528年,侍中楊侃出鎮潼關,韋孝寬才真正迎來了他事業上的春天。

楊侃特別欣賞這個年輕人,不僅讓韋孝寬做了自己的司馬,還把自己如花似玉的女兒嫁給了韋孝寬。楊侃出身弘農楊氏,是天下第一等的清流豪門,在官場上又是一線要員,做為楊侃的乘龍快婿,韋孝寬自然平步青雲。孝莊帝時,韋孝寬被賜為山北縣男,雖然爵位不算很高,但憑韋孝寬的能力,萬戶侯何足道哉!

弘農楊氏在普泰年間被爾朱世隆、爾朱天光屠殺幾盡,但韋孝寬此時任荊州的淅川太守,所以逃動這場塌天災難。在當時荊州官場,有兩位政治新星,人稱“聯璧”,一個是獨孤信,一個就是韋孝寬。

北魏分裂後,做為荊州刺史賀拔勝治下的官員,韋孝寬自然就掛靠在了宇文泰的名下。宇文泰很欣賞韋孝寬,當他入關西主政時,點名要韋孝寬到他的帳下入參軍機。

如果說做楊侃的女婿,是韋孝寬事業上的春天,那跟隨宇文泰,就是韋孝寬事業上的秋天。自北魏分裂後,宇文泰和高歡打了十幾年,而宇文泰每次重大的東征行動中,都有韋孝寬的身影,立功卓著。大統五年(公元539年),韋孝寬因功進爵為侯,從此韋孝寬進入西魏官場的準一線行列。

韋孝寬通過自己的努力,在強手如雲的軍界打出了自己的名聲,各位大佬對這個小兄弟都非常的看好。在大統十二年(公元546年),為了加強西南方向的戰略防禦,宇文泰將坐鎮玉壁的晉州刺史王思政調任荊州。至於晉州刺史的人選,宇文泰讓王思政舉薦,王思政毫不猶豫地說出了韋孝寬的名字。

就在韋孝寬意氣風發地來到玉壁後不久,東魏大丞相高歡率十幾萬精銳殺到了玉壁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