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初見武田晴信(1 / 2)

在下如蒼月,主公如赤日,愛情如落花,心靈如深林,宿敵如天龍,戰爭即人生--------山本勘助語。

人即城,人即石垣,人即壕。仁慈乃友,仇恨乃敵。--------武田晴信語。(上田原合戰失敗後說的,也可以說是武田信玄此人從稚嫩走向成熟的標誌。)

躑躅崎館興建於永正十六年(1519年),為甲斐國守護武田信虎崛起之後所築,曆經信虎、信玄、勝賴三代共60餘年,為武田勢力向外擴張的根據地,盛極一時。

看著眼前這座見證了武田家從崛起到滅亡的城池,我心中感慨萬千。強如武田也是敵不過科技的力量啊,由此可見兵法戰術雖然重要,但是如果不跟隨曆史的大潮調整觀念的話,最後也隻會走向滅亡的。我在侍從的帶領下向本丸天守閣走去。

禦館天守閣內,武田晴信坐在正中,山本勘助陪坐一旁。武田晴信看著我,說道:“你就是鬆壽丸麼?感謝你的特意前來。不過氏康大人居然叫一個還未元服的小孩前來,是看不起我晴信嗎?”

我慢慢抬起了頭,看著眼前這位戰國第一名將,說道:“久聞晴信殿下的威名,今日一見,果然風姿不凡。在下奉主公之命為使前來,既為使者,便是代表我家主公。我家主公氏康大人親自前來,豈有看不起殿下之理?”我處變不驚的答道。

“嗬,如此年紀當真是不簡單呢。說吧,氏康大人叫你前來幹什麼。”武田晴信對我感興趣的說道。

我將懷中的書信拿了出來,恭敬的遞給了身後的小姓,說道:“在下是為兩家親善和睦而來。本家和殿下如若交兵,對兩家來說,均無益處。莊子曰,以利合者,迫窮禍患害相棄也。此話意思是說,因利害關係而聯係到一起之人,倘若遭遇到了苦難的話,便會輕易地拋棄對方吧。莊子又曰,以天屬者,迫窮禍患害相收也。意思是因天命而相互信賴之人,即便遭遇了苦難,也會相互救援。主公此番遣在下來此便是期望能夠和殿下締結一場順應天道的和議。”

“沒想到汝小小年紀便精通漢學,不知汝師從何處?”武田晴信震驚的說道。而旁邊的山本勘助此刻也開始正視的看著我了。

“在下還未有師承。不過在下前來躑躅禦館前曾暫住長禪寺。岐秀元伯大師精通佛學漢學,在下非常仰慕。在下便在大師座下學了幾月。大師不以在下弟子相稱,所以不敢稱之為老師。此次拜見,主公遣在下為使,使兩家永結秦晉之好是為其一;在下願隨勘助大人學習兵法是為其二,還望殿下恩準。”我將此行的來意倒了出來。

“嗯。很久都沒有去拜見老師了啊,你很好。勘助,你怎麼看?”武田晴信問向了身邊的山本勘助。

“此子的資質是沒有什麼說的了,主公若是願意,在下倒是沒有問題。”山本勘助笑著說道。

“鬆壽丸,你也聽到勘助的話了,那麼你打算說服我呢?”武田晴信回頭笑著問我道。

“一個強大的北條想必對殿下會更有用處吧。而在下現在便可以向神佛起誓,隻要殿下一天是這甲斐之主,我北條家便一天會是殿下您的友軍。這也是本家殿下的意思。”我淡然說道。

“鬆壽丸,你還真是讓我吃驚啊,哈哈哈哈。。。那麼便答應你好了,就看看你能達到什麼高度了。”武田晴信哈哈笑道。

“是,在下感激不盡。那麼在下便告退了。”說完我便退了出來。

“主公,看來北條家還會一如既往的強盛下去啊。”山本勘助看見我出來後,對武田晴信說道。

“哎,氏康大人還真是好運啊。他的父親得了一個好女婿,如今他這個女婿更了不得啊。”武田晴信看完了信,對著身旁的山本勘助也同樣感歎道。

天文17年9月(1548年),虛歲13的我得到了武田晴信的允許,開始了在甲州的兵法修行。

山本勘助(1493-1561)一生顛沛流離30餘年,直到年近50歲才侍奉武田晴信,可以說是看盡世間人情冷暖。父親為山本貞幸,因其為山本家次男,加之幼時左眼失明,右腿殘疾,父親準備讓其出家。最終被三河國大林勘左門衛收為義子,改名大林勘助。準備繼承大林家。由於父親、母親、哥哥皆勸其斬斷武士的念想,然而山本勘助卻是一個心中有了目標,便永不回頭之人。當勘助結束了巡遊各國的修行回到家鄉三河之時,其義父已生下了自己的孩子。雖然義父依舊對自己愛護有加,然而義母和其義弟的橫眉冷對讓勘助毅然決然的放棄了大林家,改回了原本之姓山本。隨後山本勘助自信滿滿,要求入仕今川,然而世人不以相貌取材的畢竟是少數,所以勘助在後來的十多年到處碰壁,直到後來在板垣信方推舉下才成為了武田信玄的家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