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前田長利而言,眼下飛驒最要緊的事就是幾件。
首先得修路,要想富先修路,這可是後世的政府名言,這對加強統治力度,以及商貿流通,都很有好處。東美濃通往飛驒的道路就三條,一條從郡上向北延伸進入飛驒;第二條則是從加茂郡開始,順著飛驒川進入飛驒;還有一條就是惠那郡向西北延伸進入飛驒。
前田長利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加茂郡飛驒川沿岸這條道路,這條道路全程都成為了前田家的領地,各種優勢自然不必多言。不過,從可兒城到鬆倉城,全程約有120餘裏,就算是沿著飛驒川進行,修路成本也比平地高出一半左右,這麼一來此路可要花費18000貫,耗費的糧食還得另算。這麼一大筆錢,可把財政總管鬆井友閑心疼的。
其次,就是領地規劃和檢地了。按理說,這事兒前田家已經幹了很多回了,一切照舊便行。不過,前田長利卻不這麼認為。根據前田長利的了解,飛驒的領地可是真正的山地,全領九成以上都是坡地,歸類與下等田,甚至還有不如下等田的耕地,投入產出比實在是太小了。
怎麼辦?前田長利可是想到了後世的梯田,這可是丘陵、山區改造田地的經典,將一塊大坡地,改造成為一塊塊階梯形式的平整地麵,有利於保持水土,更有利於增產。當然,這花費自然少不了的。
不過,好在這個時代的人力不要錢,或者說,對領主來說,領民們的人力不要錢,而飛驒是人多地少。不對,應該是人多、地也多,隻是石高少。隻要前田家出農具,將改造梯田的好處宣揚給領民聽,再以領主令的形式命令農民做事,應該沒太大阻力。事實也是如此,要知道,前田家的傳統,讓領民做工的話,是要包兩頓飯團的(雜糧)。飛驒這些窮慣了的野猴子,常常饑一頓飽一頓的,一聽有飯團,哪裏還有什麼抵觸情緒?
當然,這樣一來,整個飛驒的領地規劃,在預算上就得花費75000貫,鬆井友閑幾乎暴走。若非,前田長利一再保證,此法能夠大大提高領地糧食產量,增加石高,再以家督的身份威壓,老頭還真不能同意。
三年後,整個飛驒現有耕地梯田改造完成,折算石高高達5萬石,到那時,鬆井友閑才真心服氣了。而且,這是折算大米價值的石高算法。若是同樣種植雜糧來算,這石高還得更多。而且,三年之後,整個飛驒基本普及種植玉米、土豆、紅薯這三種舶來品高產糧食,幾乎成了這個時代少有的糧倉(雜糧糧倉)。
(PS:倭國現有耕地中山地基本上都是梯田,至於什麼時候實行全麵梯田的,噩夢也不知道,在這個戰亂時代,可能有梯田,但應該沒有全麵實施,請考究黨不要深究。梯田對糧食增產,那是絕對存在的,而且效果明顯。)
最後一項,對前田長利來說,才是最重要的,那就是馬場。飛驒有好些處是高原草場,不適合耕作,卻適合放牧,是相對良好的養馬地(後世飛驒牛肉,在倭國很是除名)。戰馬是冷兵器時代的戰略物質,盡管倭國馬矮小,不比南蠻馬那般高大,衝刺能力不足,卻很適合倭國地形,翻山越嶺很是不錯。
前田長利從拉斐爾手中購入的南蠻馬,經過幾年的培養,包括和倭國資產的馬王雜交,共有**20多匹。而原本姊小路賴綱就有一個馬場,其中食養了有兩三百匹馬,這也是姊小路賴綱那點財力所能承受的較高水平了。前田長利相信,隻要舍得投入,讓自己家那20多匹優秀**加入,淘汰原來馬場中的弱勢公馬,不出幾年,前田家就能擁有自己的大馬場(分散在幾個草場裏)。
到時候,前田長利裝備自己的騎兵部隊,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甚至可以販賣給織田信長,就算打點折,那也絕對虧不了本。反正前田長利沒有聽過,在亂世販賣戰馬還虧本的事情。
前田長利幻想著未來的沒好,卻看到了鬆井友閑那一張苦瓜臉,被嚇了一條。
“舅殿,你這是幹嘛呢?”前田長利稍作鎮定,連忙問道。
“主公,按照你這樣的規劃,本家在飛驒將花費大量的錢糧,不說今年的收入,就是前兩年的積蓄也的花光啊!”鬆井友閑哭喪著臉說道。
“好了,舅殿,我做事你還不放心麼?”前田長利說道,“再過幾日,南蠻館會送來前兩年的盈利,少說也有一兩萬貫,不會少了你的俸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