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0章 花光積蓄(2 / 2)

“主公,你知道臣下擔心的不是俸祿…”

“好了,好了,我知道了,本家不會窮的,你先下去吧。”鬆井友閑還要分說,前田長利直接打斷了他。

鬆井友閑自擔當財政總管以來,一直兢兢業業,深得前田長利信重。不過,這老頭守財奴的性子不但沒有因前田家的富有而改變,反而越來越嚴重的樣子。過去兩三年,前田家每年的累積結餘都在50000貫以上,今年花費太大,全年收入花光不說,還花費了原有積蓄,年終估計隻有3000多貫的結餘(還有些資金在各店裏),讓鬆井友閑心裏很不是滋味。

鬆井友閑顯然忘記了前田長利剛剛接任家督那會兒,那才是真的窮困,尤其是第一年的時候,給家臣們的俸祿都是打白條的不說,還借貸了伊藤屋一大筆債務。比起那時來,現在不知道好了多少倍。

當然,前田長利也不怪鬆井友閑,這是他的性格使然,有這麼一個盡職盡責的財政總管,那時前田家的幸事。不過,前田長利卻是受不了鬆井友閑那幽怨的眼神,和嘮叨的話語,這些天真是煩透了,隻好把老頭趕出去。

作為家督的前田長利已經下令了,家臣們自然就得去做。而且,由於多年的相處,眾人早已經習慣了前田長利這種大手大腳花錢的行為。前田長利平常還是很能聽取家臣的意見的,一旦一意孤行,必然有他的理由,就算家臣們想不明白,事後卻是證明前田長利的英明。這是眼界和見識的差異,跟智慧無關。

轉眼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秋收季節,今年基本上是風調雨順,算是小豐之年,經過檢地和完全領地規劃前田家,更是大豐收了,全領總共收獲88千石(表高38760石,規劃和檢地後,實高49000石,采用肥料種植,增產8成),宗家直領所得糧稅59.5千石,儼然成為一個大地主,更是織田家所有家臣之中,糧食產量最多的(其他家臣沒有規劃,也沒有人工水利設施,雖然采用肥料種植,隻能增產4成左右)。

而這,還沒有將新得飛驒之地的糧食計算在內。當然,飛驒所產的都是雜糧,新得之地逃稅的較多,也收不了多少糧食,前田長利也打算將這些糧食充作飛驒未來三年各項規劃工程的主糧。

家有餘糧,心裏不慌。看到收集上來盡60千石的糧食,財政總管鬆井友閑終於露出了笑容,前田家越富有、越強大,他們這些家臣自然越發高興。而且,因為有自己的產業的原因,前田家沒有秋收賣糧的傳統,而是在來年四五月份,青黃不接之時,才高價賣糧,不但沒有商貿損失,反而還能賺上不少錢。

(PS:封建社會的主要收入來源於土地,這也是封建統治的基礎,統治者會在秋收之後收繳糧稅,也叫秋稅。這些稅收全部收糧食是不現實的,很大一部分會以錢的形式繳納。這樣一來,農民就需要賣出糧食來換錢,用來繳納稅收。這就造成了集中販賣的情況,封建時代可沒有國家保護糧價一說,商人們趁機壓價,造成糧價下跌,等到青黃不接的時候,再以高價賣出,從而賺取巨額差價。尤其是在戰亂年代,糧食貿易更是暴利。)

“沒想到本家有這麼多糧食啊!”在賬簿上看,幾十千石糧食,就是一個數字,但看到可兒城中幾個巨大的糧倉都被堆滿了,前田長利還是非常吃驚高興的,這些都是前田家的財富,也是他前田長利的財富。

“是啊!主公!加上去年的存糧,本家的糧食共有80千石,全部都在這幾個糧倉之中了。”鬆井友閑回答道,“不過,今年又是小豐收,糧價可比以往低了一成左右。而且,自從主公獻上肥料種田的方法以來,整個織田家都開始推行,糧食增產不少,就算是每年四五月份,糧價也不會太高,這麼多糧食卻不值多少錢了,說不得還得放壞了。”

沒糧食的時候吧,擔心糧食不夠,不夠吃,不足以應付災荒等突發事件。這糧食多了吧,他又擔心糧價太低,賣得虧了;甚至是賣不出去,直接放在糧倉裏白白壞掉了。鬆井友閑這種性子,前田長利真的無法說他了。

“放心吧,本家的糧食絕對不會放在糧倉中壞掉的。不但不會壞掉,而且還能賣個好價錢。”前田長利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