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心才能做成事,對於領導幹部抓落實也是如此,領導幹部首先要具備對政策落實、法律法規執行的責任心,有了責任心在先,才能將抓落實的辦事作風進行到底。領導幹部首相要明確的就是抓落實的概念,明白各項工作的最終實現關鍵在於落實,進而要將抓落實的精神付諸實踐,實現各項政策、方針的順利實施。
從領導幹部抓落實說起
抓落實,是把決策付諸行動,進而取得預期效果的過程,並且達到社會進步、民眾得益的目的。能不能抓好落實事關黨的事業興衰成敗,事關領導幹部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的水平,事關黨的親和力、執行力的大小和人民群眾對黨的擁護滿意程度。為此,領導幹部抓落實不僅是黨的要求,更是人民群眾的期盼。
抓落實體現了領導幹部對黨和事業的忠誠
幹部“四化”方針首講“革命化”,即幹部考察中的“德”。如果幹部政治素養、黨性修養及道德水準不高,把黨的艱苦奮鬥史拋到腦後,忘記組織的培養,不念黨的恩情,不可能堅定共產主義理想信念,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落實科學發展觀就成空談。而領導幹部抓落實,體現出的正是對黨和事業的一種忠誠,並以這種忠誠來激發出更大的內在動力,執行好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服務基層、服務群眾、服務社會。
抓落實表明了領導幹部實事求是的態度
抓落實是領導幹部的一種風格、一種境界、一種品質,要言必行、行必果,表明的就是領導幹部行為、作風上的一種態度。因此,領導幹部抓落實,必須要講誠信,決策要項項算數,抓一件成一件,件件體現黨的科學發展觀。要講務實,能夠從迎來送往、謀官進位中解脫出來,對工作始終有一股子拚勁、韌勁、鑽勁,促使抓落實不達目的不罷休的幹勁。要講團結,用博大的胸懷,吸納不同的意見,包容禮讓他人,不為名利而失衡、不因責難而分心,專心致誌抓落實。要講正義,不為私情所累、不為感情所迷、不為友情所困,真正樹立正確的群眾觀和政績觀,倡導正視問題是官德、發現問題是責任、解決問題是政績的良好風氣。
抓落實反映了領導幹部處理問題的創新思維
伴隨著工作的深入開展,常常會暴露出各種困難、矛盾,如何處理這些問題,領導幹部必須作答。“愚者暗於成事,智者見於未萌”,作為領導幹部,隻有堅持理論聯係實際,將學習的成果應用於實踐,才能在求真務實中實現學習與實踐、理論與實際的良性互動,進而從工作的細枝末節上發現問題,把問題想細、把困難想足、把矛盾想清,找出症結所在,並不斷拓寬視野、理清思維、把握規律,為抓好落實謀劃好思路,抓住主要矛盾,抓大放小,提綱挈領,以點帶麵,處理和解決問題,保證工作過程和目標的全麵落實。
抓落實展示了領導幹部為民執政的能力
領導幹部是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執行者,是各項具體工作的操作者。領導幹部能否抓好落實,不僅取決於決策能力,更取決於決策落實能力。如果決策部署出台後,僅僅以會議落實會議、以文件落實文件、以講話落實講話、以製度落實製度,任何一項科學決策都將被束之高閣。因此,領導幹部要不斷增強“五種能力”,真正樹立依法執政、民主執政、科學執政的理念,不把權力和工作當作個人謀私的“工具”和謀生的“職業”,堅持察民情、聽民意、帶民富、保民安,保證為民執政不出偏差、不捅“漏子”,切實取得群眾滿意的成績,真正讓黨的方針、政策、措施惠於百姓。
抓落實激發了領導幹部幹大事創新業的潛力
缺少了落實,幹事創業就不會有動力和保障,黨的事業就很難進一步拓展。比如,領導幹部一味地求穩怕亂,一心守攤子,不求創新業,就不能根據事情發展變化的實際情況動腦筋、想辦法,就會導致照抄照搬、生搬硬套,就不能抓好落實。這樣勢必會造成理論與實際相脫節,上級精神與本地實際相脫節,對上負責與對下負責相脫節,工作“業績”與群眾利益相脫節。因此,領導幹部必須把工作的落實作為幹大事創新業的一種責任和使命來抓,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在落實中拓展事業發展的新空間,在業績創新中出特色,在特色中體現實績,進而激發領導幹部更大的潛力,全麵拓展我們的各項事業。
關鍵在於落實
胡錦濤同誌在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上強調,全黨同誌特別是各級領導幹部要發揚真抓實幹精神,改進工作作風,建立健全抓工作、抓落實的責任製,切實把各項工作抓出成效。各級領導幹部要認真貫徹胡錦濤同誌關於狠抓落實的要求,進一步做好領導工作。
抓落實在黨的領導工作中的重要意義
抓落實,從各級黨委、政府和領導幹部工作方麵講,就是抓黨和國家各項方針政策、工作部署和措施要求的落實。落實到哪裏去?就是落實到實踐中去,落實到基層中去,落實到群眾中去,使之成為廣大黨員、幹部、群眾的自覺行動,以確保黨和國家確定的目標任務順利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