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強調,在實踐中鍛煉、考驗和提高幹部,始終是培養年輕幹部的一個基本途徑。越是有培養前途的年輕幹部,越要放到艱苦環境中去,越要派到改革和發展的第一線去,讓他們在實踐鍛煉中增強黨性、改進作風、磨練意誌、陶冶情操、提升境界、增長才幹。要堅持多崗位培養鍛煉年輕幹部,尤其要注重在基層一線的實踐中培訓鍛煉年輕幹部。一方麵,要鼓勵更多的年輕幹部到基層、到生產一線和艱苦地方去經受考驗、成長成才;另一方麵,要注重選拔基層中善於做群眾工作、能妥善應對複雜局麵、有處理實際問題能力的優秀年輕幹部充實黨政領導機關,改善優化機關幹部隊伍結構。
“時勢造英雄,英雄造時勢”。習近平同誌強調注重選拔基層中善於做群眾工作、能妥善應對複雜局麵的年輕幹部,是大勢所需、人心所向!
培養選拔領導幹部靠“四有”
推動科學發展,關鍵在人,關鍵在幹部。2010年以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家副主席習近平先後兩次在海南和河北唐山調研時提出:大政方針確定以後,幹部就是決定因素。要堅持把選人用人與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密結合起來,注意培養選拔那些堅持科學發展有韌勁、謀劃科學發展有思路、推動科學發展有激情、實現科學發展有貢獻的幹部,努力建設高素質幹部隊伍。
“四有幹部論”非常及時而又富有創意地把推動科學發展的選人用人新標準提了出來,它既體現了落實科學發展觀、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對選人用人的迫切需求,又闡明了新時期培養選拔幹部工作的努力方向,還揭示了領導科學發展的人才成長規律。深刻領會近平同誌提出的幹部“有韌勁”、“有思路”、“有激情”、“有貢獻”的思想內涵和邏輯關係,準確把握新時期選人用人的新標準和新要求,對當前加強各級領導班子建設,提高選人用人的公信力具有重大現實意義。
“四有幹部”標準的思想內涵是科學發展關鍵在人。
人類的一切發展都是有目的的發展,人的活動的直接目的在於符合人自身的利益。科學發展觀的提出是關係國家和民族長遠利益的發展觀,是關係全體人民共同利益的發展觀,堅持和貫徹科學發展觀就是堅持和維護國家和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在這樣一個大是大非的原則問題上,會直接考驗和檢驗出幹部的基本立場和價值觀。一個基本事實就是科學發展需要犧牲局部和眼前利益,需要付出相當大的成本和代價,需要放棄或失去許多成功機會和即得榮譽,更需要重新學習和掌握自己不懂的知識和能力。提出“四有幹部”標準的重大理論和現實意義,就在於選什麼人領導科學發展至關重要,必須用科學發展這把尺子優勝劣汰領導幹部,否則,實現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調整優化發展結構,就是一句空話。
“四有幹部”標準是一個完整的幹部素質能力標準體係。
“韌勁”源於遠大理想和堅定信念,“思路”源於科學知識和實踐經驗,“激情”源於對事業的熱愛和執著,“貢獻”源於求真務實的思想作風和工作作風。這個標準框架互為依存、互為因果,互為補充。一個成功的領導幹部應該始於信念,行於理性,守於執著,終於成效。
“有韌勁”是前提、是基礎,隻有堅持科學發展有韌勁、不動搖,才能更好地謀劃科學發展、推動科學發展、實現科學發展。
山西省右玉縣50多年18任縣委書記的綠色接力很好地詮釋了科學發展需要有韌勁的幹部,更需要堅持有韌性的幹部選拔機製。
解放以前的右玉,全縣森林覆蓋率不到0.3%,當時全縣的沙化麵積達到76%,這個曾經被外國人預言會變成沙漠的地方,近90%的沙化土地得到了治理。目前,右玉縣全縣森林覆蓋率達到了50%,全縣人造森林麵積已達到了150萬畝。創造這一奇跡的,就是右玉縣50多年持之以恒的植樹造林運動。
右玉縣的經驗告訴我們:選拔有韌性的領導幹部是我們做好各項工作的基礎,是推進科學發展的前提。在推動社會的科學發展的過程中,我們的幹部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困難和問題,關鍵時候就是在考驗我們黨的幹部是不是有堅定的信念和堅忍不拔的韌勁,實現發展目標。同時,也在考驗幹部選拔工作的堅定性和持久性,確保能夠選出在堅持科學發展中一以貫之的領導幹部,保持我們各項政策的連貫性和係統性。
“有思路”是保證、是條件,隻有謀劃科學發展有思路、有策略,才能更好地堅持科學發展、推動科學發展、實現科學發展。
山東東嶽集團經過20多年發展,從一個僅有38名員工和2隻小轉爐的小“作坊”,成長為中國氟矽行業龍頭企業、亞洲規模最大的氟矽材料生產基地。“奇跡”的背後,靠的正是集團不斷創新人才工作機製,培育出的一支愛崗敬業、業務精湛、團結拚搏的創新型人才團隊。而這個思路的確立,關鍵就在於其董事長張建宏高度重視人才發展的創新思路。張建宏認為,“經營”人才的高境界是“經營”人心,要充分激發人才創造活力,不僅要讓人才成就事業,更要讓他們受到尊重、獲得榮譽,真正“以價值體現價值”。正是這種科學的發展思路與有效的培養機製,使一大批優秀管理人才和技術骨幹脫穎而出,成為企業創新發展的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