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太平興國四年,宋太宗趙光義為收複幽雲諸州,不顧宋軍在前幾次戰役中消耗頗多,企圖乘戰勝之威,立即拿下幽州,主動發起攻遼之戰。

這一次趙光義是吃了稱砣鐵了心,一定要打得契丹人歸還幽雲十六州!

可是前方還有未知的命運在等待。

趙光義也不是一個庸才,早在和趙匡胤打天下的時候就磨練了一身本事,對行兵布陣也頭頭是道。

他親率大軍出鎮州,入遼境居然想到招募契丹百姓為向導,因而連克金台頓,東易州,涿州等地,一場一場的勝利,一直讓宋軍士氣也大震,一路廝殺過去。果然契丹在那一戰中損兵折將,此時防禦能力大弱。

遼將耶律奚底、統軍使蕭討古等戍守幽州,為阻止宋軍北進,率軍南出堵截。趙光義派遣東西班指揮使傅潛、孔守正率前鋒軍出擊,自率主力繼後,大敗耶律奚底於沙河,耶律奚底不得不退進至幽州城南。幽州城池牆高壘固,方圓30餘裏,易守難攻。自晉朝割燕雲十六州屬遼後,幽州即為遼的軍事重鎮。

這才是整場戰事的關鍵所在,宋軍連連勝利,高興得昏了頭,耶律焱在軍中聽說,卻沒有什麼表情,出了營帳,望著遠處的天空,幽州的高大城池矗立在藍天下,雄偉堅固。

遠遠的,從營帳出來的鬼目看見他,忍不住輕聲歎了一聲。

自從小世子抓了莊舟,這幾年來,大王暗中不知道派了多少人出去尋找,可耶律寒人雖小,腦子卻比任何人都精明,任憑他們把天鬥捅破了,愣是沒有莊舟的半點兒消息。

漸漸的,耶律焱也像死了心,專心一意在政事上,發展民生,訓練軍隊,每次對著地圖發呆,總會不經意問道:“若要整個吞下大宋,需要多長時間?”

鬼目望著幅員遼闊的大宋版圖,那個地方一向富饒,就算吃幾次敗仗,依然能屹立不倒。而且這幾年,宋朝也有不少賢臣良將,自趙光義繼位以來,各項舉措都讓人稱道。

要滅了大宋,豈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若遼國下一代不出昏君奸臣,滅宋,也不用多少年。”

耶律焱恍惚地聽著,心下悵然,喃喃道:“這麼說來,本王是看不到大宋國滅了……”

也罷,天上人間,總會相逢的。

夕陽天外天,染紅的天空像鮮血一般。

幾場戰爭下來,遼軍幾路軍紛紛潰逃,另一邊的遼軍軍營中,幾位大將靜觀其變,皆是按兵不動,似是在等待時機。

次日,宋軍兵臨幽州城下,韓德讓率兵固守,宋軍久攻不下,韓德讓為分離宋軍攻勢,讓下屬手執耶律奚底的青色旗,潰逃向北方撤退。宋軍自然不肯放過這麼好的滅敵機會,連日來的勝利讓他們興奮過頭,貿然進擊,卻在德勝口遇見大批遼軍,手裏的彎刀揮舞地凜然生威,閃著寒光,宋軍還來不及看清楚就被晃得眼花繚亂,然後腦袋就一個個滾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