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多元化之路:鳳凰涅?劊?晃?』鷸厴?(4)(1 / 2)

可見,任何東西都是有體係的,做企業也是如此,企業要有體係化的思維,形成互補、協同競爭的產品與服務體係,這樣做才有優勢。

38.如履薄冰,在否定之否定中前行

2002年中國內地百富榜上排名第42位的昝聖達隻有39歲,任江蘇綜藝集團、江蘇綜藝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涉足高科技投資、芯片、紡織等多個領域。

縱觀綜藝集團的發展曆史,實際上就是一串不斷否定自我、超越自我的腳印。昝聖達在設計師做得得心應手的時候毅然辭職創業,因為他隱隱感受到了中國民營經濟發展的美好前景;在服裝內銷市場做得紅紅火火的時候,又突然改做外銷市場,因為他預見到了國內市場競爭的慘烈和利潤的稀釋;在穩坐我國絲綢服裝出口企業的冠軍寶座的時候,他又將投資範圍拓展到木業,因為他意識到服裝企業的增長速度已接近極限,企業必須尋找新的“舞台”;在國內大多數企業還沒看懂資本市場的時候,他已經開始果斷行動,為企業上市傾盡全力;在傳統產業生意興隆、萬事如意的時候,他又一步步地介入高科技領域,從軟件流通到軟件開發,再到芯片設計,步步為營,棋棋領先。

昝聖達說,他的指導思想是“遠離競爭”,在一個行業如日中天的時候,必須考慮新的投資方向以分散風險。因為一個過熱的行業會吸引過多的競爭者進入,市場很快會因為競爭激烈而降低利潤。轉型總是痛苦的,尤其是進入一個陌生的領域。可昝聖達相信:“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與其承受被動改變的痛苦,不如主動改變,先苦後甜。”

一些媒體認為昝聖達是個資本玩家,昝聖達不讚同這個說法,他覺得自己是個實業家。不過昝聖達對於資本運作倒是有一套頗為成熟的理論。他認為,傳統產業做的是加減法,企業發展的速度相當有限;而運用資本經營做的則是乘法,速度大大提高;如果成功的資本經營再加上高科技產業,那麼做的就是乘方了,能使企業以幾何級數迅速壯大。正因為如此,發展到今天的綜藝在項目選擇方麵,一定要科技含量高又有市場,門檻低的絕不進入。

昝聖達最關心的關鍵問題有三方麵:市場在哪裏?技術優勢在哪裏?成本優勢在哪裏?有些產品有很高的技術,但沒市場,你賣給誰?有的有市場,但技術很低,誰都可以進入。兩個問題都解決了,就要看企業的成本優勢在哪裏。

綜藝如今選擇的項目,基本上都是在各個行業占據第一、第二的位置。昝聖達認為,一流企業賣標準;二流企業賣品牌;三流企業賣技術;四流企業才賣產品。過去我們是賣產品的,賺的是辛苦錢,而且受市場環境影響很大,行情好的時候能賺錢,行情不好就賺不到錢了。

2005年4月18日,科技部、中國科學院和信息產業部宣布,由江蘇綜藝集團投資的完全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計算機芯片“龍芯2號”獲得巨大成功,它結束了我國信息化建設沒有“中國芯”的曆史。而這樣一個走在IT產業前端的現代企業集團是從一家生產刺繡服裝的村辦小廠起家的,這正是昝聖達與時俱進、不斷否定自我的結果,是值得其他行業企業深思和借鑒的。

39.把握大勢,勇當弄潮兒

日本軟件銀行集團創始人孫正義早年十分崇拜日本麥當勞經理藤田,此人把麥當勞連鎖店開遍了日本。為了與偶像見上一麵,他專程坐飛機到東京。藤田對他說:“我不能建議你將來做什麼,但我建議你去美國留學,也許你會找到你的理想。”藤田還建議他學習英語和計算機。對藤田的眼光,孫正義是完全信服的。16歲那年,孫正義利用高一暑假,到美國加利福尼亞去學了一個月的英語。在那一個月中,孫正義完全被美國與加州所吸引,使他覺得“人生太短暫了,不能再在日本每天悠然地去上學”。一回到日本,孫正義就宣告:“我要退學,到美國去。”他突如其來的想法讓所有的人大吃一驚,母親的哭泣和大家的嘲諷也不能讓他退讓。1974年2月,年僅16歲的孫正義孤身一人踏上了前往美國的征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