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耀眼、溫和而沉靜的商業典範(1)(2 / 3)

崛起,失敗,再崛起,貫穿史玉柱傳奇的道具很簡單,不僅僅是廣告和渠道,這也是所有企業拓展市場時必不可少的兩件最基本的武器。但在許多營銷人看來,市場環境日趨複雜,消費者愈發理性,競爭者層出不窮,媒體不斷細分,受眾被欺騙,營銷更難開展,致使這兩件武器不再具有神奇的力量。

一根鐵棒,在東海龍王手裏隻能作為定海神針,到了孫悟空手中卻成了降妖除魔、變幻無窮的超殺傷力武器。一樣的工具,不一樣的思維,所呈現的效用也大相徑庭:以工具的思維模式思考工具的用途,營銷人淪為工具的奴隸,為其所役使;以人的靈性發掘工具的價值,從戰略高度駕馭工具,營銷人才能夠化腐朽為神奇,點石成金。

事實上,史玉柱從來都沒有蔑視工具、蔑視規則,而是自己琢磨規則,琢磨工具的靈活運用,這背後隱藏的更大學問在於“消費者至上”。無論營銷工具如何組合、如何創新,消費者始終是營銷的原點,營銷人一旦偏離這一原點,產品研發、品牌定位、廣告傳播、渠道構建、市場開拓隻會南轅北轍,背離正確的方向,在錯誤的道路上漸行漸遠。這樣一個樸素的道理,其實才是史玉柱傳奇的原點,是其營銷的傳神之處。

但是,明確消費者的地位隻是成功的前提條件,史玉柱的高明之處在於始終圍繞這根主線營造氣氛,大造聲勢,將所有消費者的目光聚焦到他要進行的銷售行為上來。他不惜力氣和金錢,通過各種途徑翻江倒海,將市場弄得風起雲湧,讓消費者的神經跟著營銷行為跳躍,讓對手的策略跟著自己的節奏變幻。他要讓自己通過營銷手段彙聚起來的人氣,通過營銷渠道和手段轉化為滾滾財源,最終將人氣彙聚成財氣。這是一種策略,值得民營企業吸收和學習。

86.變在變之先,方能把握全局

被譽為中國經濟領域“奧斯卡”的2006年CCTV中國經濟年度人物評選於2007年1月20日晚在北京揭曉,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總裁董明珠榜上有名。

董明珠,她從一個普通的銷售員,晉升為國內知名企業珠海格力公司的總裁;她領導的格力集團在各個領域均碩果累累;她改變了行業一個又一個遊戲規則;她也讓人們對當代女性刮目相看。她充滿商業智慧的傳奇奮鬥經曆,用“鏗鏘玫瑰”“營銷鳳凰”等雅號來形容毫不為過。

無論做什麼事,她都把公司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時刻提醒自己必須作出正確的判斷,實行正確的決策。她深知每一次決策的製定,都關係企業的興衰存亡。正因如此,她總是能夠掌握主動權,高瞻遠矚,運籌帷幄。

無論是初入營銷行業所推行的“先付款後發貨”方式,還是當上經營部長後的“打大戶”行動,董明珠給我們的都是一副牢牢掌握主動權的印象。永遠掌握主動權,決不允許自己處於被動的位置,這才是董明珠成功的真正原因。她在進軍淮南市場的時候,幾經挫折,最後自己總結出了一條經驗教訓,那就是要“牢牢掌握談話的主動權,細心觀察對方的反應,必要時可以退讓半步”。

曾經有記者問董明珠:家電零售連鎖的興起,給現有家電的營銷模式帶來變革衝擊,怎樣與渠道合作成為家電企業躲不過的命題,這條路怎麼走?董明珠回答,她覺得很多家電企業應該冷靜下來,認真分析市場,尋找適合自己的路。她的觀點是,企業要適應市場,但是不能隨著市場,要有一種主導和改變市場的能力。這就是格力的一種風格。

湯姆·弗裏曼在《世界是平的》一書中寫道:在過去,全世界隻有歐美真正實行資本主義,創造各種產品,而他們隻占世界人口的一小部分,全球商業也就是8億人左右的規模;而現在,技術的發展,以及中國和印度這樣的國家發生巨變,讓市場規模擴大為40億人。無論這市場是人才的、製造業的還是銷售導向的,這一規模變化導致的都不僅是量變,更是質變。

企業的發展也將麵臨全球性競爭,激烈程度和壓力難以想象,“一招不慎,滿盤皆輸”。麵對變幻莫測的商海,應變也好,預防也罷,其實都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因為無論應變還是預防,主動權都在別人手上。要想真正在瞬息萬變的市場中處於主動地位,我們就要學會重定遊戲規則,唯有如此,我們才能把握全局,在商戰中縱橫捭闔,處於不敗之地。這需要我們改變原有的思維,需要我們有能夠主導未來變化和搶占先機的“變在變之先”的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