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歸鄉(3 / 3)

接著到原來住的房間,將床架子、床板翻找出來,統統清洗一遍,然後放在太陽下晾曬。然後又在青龍觀周圍找了一些幹柴,在灶台生火燒水。

嫋嫋的藍色煙氣從磚瓦砌成的煙囪上飄出,整個青龍觀漸漸也有了一絲人氣。

在清理後院的時候,楊越忽然在一麵發黃斑駁的白粉牆上,看到了一排腳印。

看著這些腳印,楊越神情微微有些恍惚,幾乎下意識的腰跨一扭,身體仿佛一隻大貓似的扭動身軀。

一步邁出,呼地一聲跟著打出一拳。

這一拳肩、髖、肘幾乎一起動,拳頭像是鞭子抽打一樣的刺拳。

一拳之後,緊接著腳步一側,沉腰坐馬,兩臂一扭橫肘而出,這一下肘與肩平。

在這兩個動作之後,楊越全身鼓力,勁達雙足,忽然毫無征兆地猛地朝前一躍,重重打出一拳。

這一下的動作像是拳擊中的羚羊跳步拳,突襲迅猛隱秘,發力又足夠充分。

跟著楊越矮身低頭,大臂掄起,又有幾分類似於“俄式擺拳”。

在這兩下的動作之後,楊越又再度出拳換掌,或劈或衝,或撞或砸,一連串動作間,楊越的腳步一動,身體再次躍起,踩著旁邊發黃的白粉牆,一連蹬了兩腳,這才落下站定。

呼——

呼——

略顯粗重的喘息聲響起。

這一番動作,楊越站在原地,已是有些氣喘。

“果然生疏了。”

楊越望著白粉牆上的腳印,輕輕歎了口氣。

這些腳印,是他從小跟著爺爺練拳留下來的。

他練的這路拳法,名字叫做俞家拳,是聲名不顯的一路稀有拳種。

據說是明代抗倭名將俞大猷所傳,隻是年代久遠,無從考證,也不知是後人托名而作,還是真傳。

七年過去,這路拳法雖是印到了骨子裏,根本不會忘記。

但動作之間,不管是發力還是腳步,已是明顯生疏。

“生疏就生疏吧。”

楊越站在原地,忽然又搖搖頭,“爺爺當年就和我說過,心懷利刃,殺心自起,要不是練了這拳,我也不至於蹲了七年苦窯。”

俞家拳講實戰,腳步移動靈活多變,多有蓋跳步的動作,手上則是凶猛的掄、劈、砸、勾等發力方式。

楊越長在山野農村,從小沒少和人打架,不過小的時候,年小力弱,雖是練了拳,可摸不著門道,也就比一般小孩力量大點,動作快些,不見得多少厲害。

到大了一點,初中高中時期,鄉下農村師資條件差,競爭壓力大,楊越為了爺爺的期望,一直不敢鬆懈,在學校楊越大多數時候都是一個悶葫蘆,除了少數那麼一兩次被人欺負到頭上動了手,其他的根本上沒什麼時間。

一直到了大學後,楊越除了學校課業,還有外出打工掙生活費外,算是逐漸空下來有了些時間。

這時,隨著他年歲漸長,這路俞家拳練得多了,也漸漸琢磨出了點東西。

他沒和其他練武的,或者專業的搏擊運動員交過手,不知道自己具體的真實水平。

但練了這麼多年,有些東西成了本能,後來又摸著了一點實戰的竅門,對付普通人在不知他底細的情況下,真也就兩三下的事情。

是非也因此而起。

七年前,楊越大三下學期的一個晚上。

他騎著自行車從校外的漢堡店打工回來,在距離學校不遠的城中村一條小路上,遇上了三個喝醉的混混拉扯一個過路的女生。

楊越毫不猶豫就扔了自行車,上前幫助那個女生,與那三個混混起了衝突,打了起來。

這本算是一件見義勇為的事情,但楊越下手太重,造成了三個混混裏,兩個死亡,一個重傷殘疾。

最後被認定為防衛過當致人死亡和致人重傷殘疾,構成過失致人死亡罪,情節嚴重,判了七年。

後悔嗎?

自然是後悔的。

七年時間,人生最好的光陰就那麼荒廢了。

讓他從一個即將畢業的大三學生,跨越到了現在奔三的年齡。

整個人生的命運軌跡完全變了。

甚至一向身體不錯的爺爺,也因為他被判入獄,心有愧疚,之後又在父母的指責下,心情鬱鬱,於去年撒手人寰。

楊越連這位養育他成人的至親,最後一麵,也未能見上。

可話說回來……

真回到那一夜,楊越捫心自問,他依舊不會坐視,依舊會挺身而出。

但或許,這次會謹慎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