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內憂外患(1 / 1)

在成功擊退屈突通的大軍後,李秀寧和她的義軍迎來了短暫的平靜。然而,這份平靜之下卻隱藏著洶湧的波濤。

城中,雖然百姓們對義軍的勝利感到歡欣鼓舞,但連續的戰爭使得民生凋敝,經濟陷入困境。商鋪關門,農田荒蕪,百姓們的生活依舊艱難。李秀寧深知,若要長久立足,必須恢複生產,重振經濟。

“馬三寶,你速速帶人去統計城中的存糧和可用物資,製定合理的分配方案,確保百姓們的基本生活需求。”李秀寧有條不紊地安排著。

“遵命,公主。”馬三寶領命而去。

與此同時,李秀寧又召集了城中的工匠,商議如何修複城牆和打造農具,以恢複生產。

然而,內憂未解,外患又至。周邊的幾股山賊勢力聽聞李秀寧的義軍剛剛經曆大戰,兵力疲憊,趁機聯合起來,妄圖攻打城池,掠奪財物。

“公主,山賊們來勢洶洶,約有數萬人之眾。”探子匆匆來報。

李秀寧麵色凝重,心中快速盤算著應對之策。她深知,此時的義軍剛剛經曆惡戰,急需休整,若與山賊正麵交鋒,未必能有勝算。

“向善誌,你帶領一隊人馬,在城門外設下伏兵,待山賊靠近,聽我號令,發起突襲。”李秀寧果斷下令。

“李仲文,你負責組織城中百姓,協助守城,準備滾石、熱油等防禦之物。”

安排妥當後,李秀寧親自登上城樓,觀察山賊的動向。隻見山賊們如潮水般湧來,喊殺聲震天。

當山賊們進入埋伏圈,李秀寧一聲令下:“殺!”向善誌帶領伏兵突然殺出,山賊們措手不及,頓時亂了陣腳。

城樓上的士兵們也紛紛投下滾石、潑下熱油,山賊們傷亡慘重。但他們仗著人多勢眾,依舊瘋狂進攻。

戰鬥陷入膠著,李秀寧心急如焚。就在這時,馬三寶趕來稟報:“公主,城中的存糧隻夠維持數日,若不能盡快擊退山賊,後果不堪設想。”

李秀寧咬了咬牙,決定親自出城迎戰,以鼓舞士氣。

她手持長劍,跨上戰馬,高呼:“將士們,隨我殺敵!”

義軍將士們見公主如此英勇,士氣大振,紛紛跟隨李秀寧衝向敵陣。

李秀寧身先士卒,劍法淩厲,所到之處,山賊紛紛倒下。在她的帶領下,義軍逐漸占據了上風。

山賊首領見勢不妙,想要撤退。李秀寧豈會放過,她緊追不舍,終於將山賊首領斬於馬下。

其餘山賊見首領已死,紛紛四散逃竄。

這場戰鬥終於以義軍的勝利告終,但李秀寧卻沒有絲毫放鬆。她知道,要想真正實現太平,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回到城中,李秀寧顧不上休息,立即著手處理戰後事宜。她下令開倉放糧,賑濟百姓,同時組織士兵和百姓重建家園。

在李秀寧的努力下,城中的局勢逐漸穩定下來。但她也清楚,更大的挑戰還在後麵。

果然,沒過多久,李淵在晉陽起兵的消息傳遍了各地,引起了各方勢力的高度關注。隋朝朝廷對李淵的行動極為震怒,派出了更多精銳的部隊前去圍剿。而李秀寧的義軍所在之地,因其戰略位置重要,也成為了各方勢力爭奪的焦點。

與此同時,李秀寧的義軍內部也出現了一些分歧。一些將領認為應當迅速擴張勢力,主動出擊,與隋朝軍隊正麵交鋒;而另一些將領則主張穩固根基,休養生息,等待時機。

李秀寧深知,此時的決策關係到義軍的生死存亡。她日夜思考,權衡利弊。

“馬三寶,你對此有何看法?”李秀寧問道。

馬三寶沉思片刻,說道:“公主,末將認為,此時我們不宜輕舉妄動。雖然之前取得了一些勝利,但我們的實力仍不足以與隋朝的大軍抗衡。”

李秀寧微微點頭,又看向向善誌:“善誌,你呢?”

向善誌拱手道:“公主,末將覺得,若隻是一味防守,也非長久之計。我們可以派出小股部隊,騷擾敵軍,打亂他們的部署。”

李秀寧聽著眾人的意見,心中漸漸有了主意。

“諸位,我們既要穩固根基,又不能坐以待斃。”李秀寧站起身來,目光堅定,“我們一邊加強城防,訓練士兵,發展生產;一邊派出精銳部隊,遊擊敵軍,尋找敵軍的破綻。”

眾人紛紛點頭,認同李秀寧的決策。

在李秀寧的精心部署下,義軍有條不紊地進行著各項準備工作。然而,就在這時,一封密函送到了李秀寧的手中。原來,李淵在進軍途中遭遇了頑強的抵抗,急需李秀寧的支援。

李秀寧深知父親的困境,她毫不猶豫地決定帶領部分義軍前去增援。

“公主,此行凶險,您可要三思啊!”翠兒擔憂地說道。

李秀寧握住翠兒的手,說道:“翠兒,父親有難,我怎能坐視不管。放心,我定會平安歸來。”

李秀寧帶著義軍踏上了征程,一路上,風雨兼程,艱難險阻不斷。但她心中的信念從未動搖,那就是與父親一同推翻隋朝的暴政,建立一個新的太平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