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 六大魔頭(1 / 3)

楔子

“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

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

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這六句詩出自白居易的《長恨歌》。尤以最後一句‘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讀來無不黯然傷神。《長恨歌》作於唐憲宗元和元年,作者白居易乃中國曆史上最偉大的詩人之一,現實主義大師,詩中描寫唐明皇和楊貴妃的愛情悲劇,譴責唐明皇荒淫導致安史之亂,以垂誡後世君主;以個人愛情之悲劇來表明一個國家之悲劇。

千百年來,這首詩不知觸動了多少文人騷客,亦不知感動了多少兒女情長。

時如白駒過隙,瞬息萬變。北宋欽宗靖康二年四月,金軍攻破東京(今河南開封),在城內搜刮數日;擄徽宗、欽宗二帝和後妃、皇子、宗室、貴卿等數千人後北撤,東京城中公私積蓄為之一空,北宋滅亡。

彼時,北宋武林亦動亂不堪。各幫各派間互相爭鬥,自相殘殺,一時間江湖腥風血雨。一些門派為自保竟投降金朝,做了走狗,反過來殘殺宋朝無辜的百姓與武林有識之士。

當時“天下第一劍客”王正良已是六十多歲的老叟,見二帝被俘,國破家亡,武林衰敗,抑鬱難填,仇憤不已,心中似有綿綿長恨,便將所讀白居易《長恨歌》中‘此恨綿綿無絕期’的一腔長恨融進他的內心,鑄造了一把不世出的絕世寶劍——長恨劍。

此劍一出,其它寶劍黯然失色。長恨劍與一般長劍無異,但拔出之時陰氣俱足、鋒芒逼人、寒氣衝天,實是長恨綿綿無絕期。使此劍之人,人劍盡都擁有無盡的哀怨與憤慨。

王正良又以平生所學武學與內功修為,自創了一部與長恨劍遙相呼應的,武林絕世劍譜《長恨訣》。憑此劍此譜一出,王從良盡敗天下武林高手,誅殺了數不勝數的走狗敗類。武林名門正派盡皆仰之,尊稱其為‘鑄劍老人’。

靖康恥辱之後,宋徽宗和欽宗為金兵俘虜北去。徽宗之子、欽宗之弟“康王”趙構在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建立宋朝,為曆史上著名的宋高宗,史稱“南宋”。但趙構貪圖享樂,同寵臣汪伯彥、黃潛善等奸佞小人放棄中原,從南京應天府逃到揚州,肆意享樂。

其後金兵奔襲揚州,宋高宗趙構狼狽南逃,王正良含恨隨宋軍渡過長江,多曆周折,成了一名南宋將領。但趙構卻派使臣向金朝乞降,哭訴自己“所行益窮,所投日狹”、“以守則無人,以奔則無地”,乞求金廷“見哀而赦己”。但金兵反而變本加厲,更加囂張放肆,隨即渡江南侵,宋高宗望風南逃。

其後迫於朝廷中‘主戰派’壓力,趙構任命嶽飛、韓世忠、吳玠、劉光世、張俊等名將負責江、淮防務。鑄劍老人王正良以古稀之年多次隨嶽飛的嶽家軍、韓世忠等宋軍北伐,用長恨劍誅殺無數南侵的金兵。

但宋高宗趙構明則抗金,暗則乞降。金將完顏兀術毀盟攻宋,嶽飛揮師北伐,先後收複鄭州、洛陽等地,又於郾城、潁昌大敗金軍,進軍朱仙鎮。宋高宗、秦檜卻嚇破了膽,生怕金兵報複,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下令退兵,嶽飛在孤立無援之下被迫班師。

其後宋金議和,嶽飛遭秦檜、張俊等人誣陷,被捕入獄。不久嶽飛以“莫須有”的“謀反”罪名,與長子嶽雲、部將張憲同被殺害。

‘嶽飛被害’的消息傳來,鑄劍老人王正良萬分悲痛,一身怒氣化為滿腔仇恨,其後又多次隨宋軍北伐,終被金人與叛徒暗算,被圍困在河南。他帶領數十名宋軍力戰數萬名金軍,最後力戰不支,壯烈殉國。其弟子遵其遺誌將長恨劍與《長恨訣》劍譜妥善保管,傳於後人。

第一回六大魔頭

春風拂麵,一片新綠,正是光景絢爛的陽春三月。

在江浙境內的山路邊,有一座破爛帳篷搭成的小酒肆。店老板和兩名廚子倒在灶台前,兀自昏迷不醒,一旁的店夥蹲在地上,瑟瑟發抖,仍是驚魂未定。帳篷外青翠碧鬱,鳥語花香,不遠處稀稀落落的擺放了十七八張酒桌子。

其時正是晌午上客的時辰,偌多的酒桌卻隻有兩桌客人,顯得頗為冷冷清清,與這春色明媚的大好光景頗為不稱。

其中一張酒桌上空空如也,連個茶壺也無。桌邊坐著一老兩少,師徒三人。那老叟年逾花甲,頭發斑白,長須垂在胸前,渾身枯瘦如柴,一身灰布長袍,背上插一柄鏽跡斑斑的鐵劍,瞧著弱不禁風,但神色肅穆,目光矍鑠,兀自凜凜生威。坐在他左手邊的大徒弟身材奇高,瘦的卻似極了一根長長的竹竿,神態頗為拘謹;坐在他右手邊的二徒弟卻一臉彪悍,又矮又壯,如同一個大肉球,個子不高,卻故意挺著胸膛,四處張望,很是倨傲。兩名年輕人都是二十多歲,背上也各插一柄鏽跡斑斑的鐵劍。

不遠處的另一張桌子卻是截然不同,桌上早已擺滿了佳肴美酒,桌子邊坐著的卻是兩個年輕男子和一名少女。那少女名叫張小妹,約莫十六七歲年紀,漆漆的鳳眼,兩頰泛紅,紮著兩個馬尾小辮,顯是稚氣未泯。她噘著櫻桃小嘴,笑嘻嘻的,手中雙筷四處遊走,喜滋滋的享用滿桌佳肴。兩名年輕男子都是二十歲出頭,其中一名男子是個年輕書生,名叫平青雲,眉目清秀,容貌頗為儒雅。他頸部插一支偌大的判官筆,神態怡然自得,手指間的筷子‘馬不停蹄’,盤子裏的各色美食‘爭先恐後’的飛入他的嘴裏。與書生相對而坐的是一名高大健碩的年輕男子,相貌老實憨厚,右手邊放著一柄又大又沉的巨斧,少說也有一百多斤。這名年輕男子名叫朱大海,胃口極大。他左右開弓,一手拿雞腿,一手抓豬蹄,大嘴張開,又咬又撕,口中鼓鼓囊囊,盡情的大快朵頤,不一會兒便吃得一嘴油光。

日已正午,一老兩少師徒三人口幹舌燥,饑腸轆轆,肚子早餓的咕咕直叫,不斷望向破爛的帳篷,漸漸急躁起來。斜目瞥視,對麵不遠處的三名食客正吃的熱火朝天,忍不住伸出舌頭,不斷舔著幹燥的嘴唇。又等了一盞茶的功夫,眼瞅著飯菜依舊沒影兒,矮小粗壯的二徒弟忍不住火氣衝頂,發作起來,向帳篷裏大聲嚷道:“他奶奶的,四菜一湯、八個饅頭已點了大半個時辰了,爺爺我肚子都餓扁了,**何時才能端上飯菜來?是不是故意作弄我們?餓了我事小,叫我師父餓著,我可要不客氣了。”

正在灶台下瑟瑟發抖,尚未回過神來的店夥猛的一驚,慌忙小跑出來,手一甩,把毛巾搭在肩上,強顏歡笑,迎了上去,賠禮道:“哎喲,叫三位客官等了這麼久,可真對不起了。您...您...您三位再稍等一下,飯菜馬上給你端上來,。”言中低聲下氣,渾身仍是顫抖不止,眼光不住的瞄向不遠處的那兩男一女,神色緊張,似有難言之隱。

矮小粗壯的二徒弟待欲再發牢騷,忽聽腦後‘嗖’的一聲,勁物來襲,來勢迅猛,心頭一驚,以為是什麼毒門暗器。但他自恃劍法精絕,倒也不慌亂,一邊拔劍抵擋,一邊扭過頭去,大嘴張開,便要嗬斥來犯之敵。第一個字還未罵出,‘啊’的一聲悶響,嘴巴被一塊啃剩的雞腿堵住了。二徒弟登時氣的麵臉通紅,憤怒的扯出口中的雞腿,抬頭一看,隻見對麵兩位食客正捧腹大笑,麵露嘲笑之色;另一位食客朱大海正若無其事的大口撕啃豬蹄。那二弟子當即破口大罵:“他奶奶的,到底是誰扔的?活得不耐煩了。有種的站出來,嚐嚐爺爺我的厲害。”那店夥見他麵目猙獰,登時生怯,嚇得跑回了帳篷。

那二徒弟雖勇猛有餘智慧不足,倒也不傻,看的出是對麵三位食客中其中一人所為,登時火冒三丈。他本就脾氣暴躁,一怒之下,抓起背上鐵劍,左手猛拍桌子,鐵劍老叟來不及阻攔,便衝了出去。粗壯的身軀橫亙在對麵桌子邊,目眥欲裂,拔劍出鞘,劍芒耀人,劍尖指向三人,怒道:“快說,你們三人中到底是誰戲弄老子,乖乖的站出來承認,要不然我手中的這把鐵劍可就翻臉不認人了。”他耍了這番威風,心想麵前三位食客定然聞風喪膽。不料相貌憨厚的朱大海置若罔聞,依舊若無其事的吃著豬蹄,另外兩名食客已笑得前仰後合。那二徒弟怒氣更盛:“竟敢裝神弄鬼戲弄小爺,都不承認是不是?”劍尖指向朱大海,怒道:“是不是你?”突然驟發劍招,唰的一劍,疾如閃電,直取朱大海的麵門。

朱大海安之若素,瞧也不瞧,聽聲識劍,待鐵劍欺近身前,若無其事的,隨手拿起那柄一百多斤的巨斧,輕輕一擋。劍尖與巨斧撞在一起,‘鐺’的一聲巨響。劍尖上的力道反擊回來,二徒弟被震退數米,手臂發麻,長劍拿捏不住,脫落在地。二徒弟惱羞成怒,拾起鐵劍,唰唰唰,又連進三劍。朱大海坐在原地,邊吃豬蹄,邊左閃右避,劍招都落了空。

二徒弟心中一凜:“這大高個子武功好高。”他不肯示弱,使出精妙劍法,又連進七八招,卻又盡皆落了空。他引為奇恥大辱,惱羞成怒,暴跳如雷,縱身一躍,蹦到半空中,劍光發寒,縱劍朝朱大海頭頂劈落,這一劍是他最引以為傲的招式,又快又狠,料想你還躲得過?

不料朱大海輕輕一斜,鐵劍又是劈空,狠狠砍在酒桌上。二徒弟回手拔劍,無奈用力太重,劍刃深陷數尺,一時半刻拔不出來。朱大海不知無心還是有意,側過臉去,向二徒弟道:“這位仁兄,你這般魯莽拔劍,豈不傷了劍刃?我來幫你。”伸出油漉漉的手要幫他拔劍。那二徒弟又急又怒,揮拳又向朱大海頭頂落下。

朱大海仍是瞧也不瞧,單掌推出,五指扼住對手的拳頭,丹田真氣噴湧,內勁透入對手體內。二徒弟抵禦不住,氣力一泄,軟身癱倒,口中不斷**,一時半刻難以再站起來。朱大海雙指夾住麵前那柄鐵劍的劍刃,微微用力,鐵劍脫桌而出,擲到那二徒弟身旁,憨厚一笑,道:“大好的一柄鐵劍,拔不出來,繼續拔呀,幹嘛歇息,不想要了?”

大徒弟和二徒弟相貌自有天壤之別,卻是實打實的親兄弟。見弟弟受辱吃虧,做哥哥的徑直走了過來,抱拳施禮道:“請教三位是哪路英雄豪傑,怎的這般失禮?適才在下的弟弟隻是催一下飯菜,閣下卻為何暗中動手?”他說話時和顏悅色,以禮相對,口氣中卻微微帶著一股憤怒。

張小妹努了努小嘴,板起一張小小的俏臉,說道:“喂,臭瘦子,我五哥看你這位弟弟正嚷著要飯,餓的像隻癩皮狗一樣,便將一根舍不得吃完的雞腿給了你這位弟弟,你應謝我五哥才是,何來暗中偷襲,這不是血口噴人?反倒是你們,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恩將仇報,險些傷了我五哥,我們不怪罪於你們,便已是很不錯了。”她古靈精怪,刁蠻調皮,說話咬文嚼字,竟而說的頭頭是道。

大徒弟並非博學多才之輩,一怔之下,為之語塞,不知該如何是好,沉吟一會兒,怒道:“臭丫頭,我以禮相待,你竟敢胡說八道,我看你是活得不耐煩了。”嘿嘿一聲,拔出長劍,捏了一個堅決,劍弧劃落,寒意凜凜,閃電一般,向張小妹刺去,用的正是他最得意的“虎探龍穴”。

誰知未等欺近前去,張小妹早已揚起手來,‘嗖嗖嗖嗖嗖嗖’,六枚飛鏢從她袖中激射而出,徑直往大徒弟身上招呼。她鏢法甚是奇特,六枚飛鏢甫一射出,陡變方向,分上中下三路,每路各有兩枚飛鏢,往大徒弟身上各處射去。

大徒弟大吃一驚:“這臭丫頭年紀輕輕,鏢法竟這般精湛如斯。”急忙彎臂撤劍,使出“處變不驚”,劍光一閃,格掉中路兩枚飛鏢,一個翻身跟鬥,躲掉下路射來的飛鏢,落回地時,口中已經將上路襲來的飛鏢含住。

大徒弟吐掉飛鏢,臉上神采飛揚,得意洋洋道:“承讓了。”對麵的張小妹卻格格格的笑了起來,說道:“四哥,他好似不識數啊。”平青雲道:“六妹怎講?”張小妹笑嘻嘻道:“他先躲了我中路兩枚玉女拂柳鏢,又躲過我下路兩枚玉女拂柳鏢,口中含住上路的一枚玉女拂柳鏢,那另一枚哪去了?”

平青雲故作驚訝道:“哪去了?他好似愚笨,一時沒有察覺到啊。”大徒弟聽他二人一唱一和,實是不知所雲,突然小腹一痛,低頭一看,已中了一鏢,鮮血甫一滲出,就變成黑紅之色,顯是一隻毒鏢。原來這‘玉女拂柳鏢’本就輕巧玲瓏,鏢頭更是細小如針,是以大徒弟中鏢後,誤將自己這個‘當局者’當做了‘旁觀者’,根本沒有發現自己已著了道。

大徒弟登時怒不可遏,唰的亮了一劍,喝道:“你們......”突然渾身顫抖,腦袋一暈,直覺得天旋地轉,仰頭向後就倒,一頭栽在碎石上。二徒弟跌跌撞撞的狼狽站起,慌忙上前扶起自己的大哥,道:“大哥,你怎麼樣了?你醒醒......”大徒弟雙目失神,嘴唇發黑,兀自不省人事。

書生打扮的平青雲微微笑道:“子曰:三人行必有吾師焉。小妹的‘玉女扶柳鏢’突飛猛進,漸榛佳境,大有如火純情之勢,四哥看來都得甘拜下風了。不知小妹何日有空,指點一下四哥呀?”張小妹聽來極為為受用,格格嬌笑,嗔怒道:“四哥,六妹的武功比這兩個癩皮狗那是高上一大截,但要及上你一般,可就謝天謝地了,四哥莫不是在揶揄我?”又笑嘻嘻的補上一句道:“多謝四哥誇獎。”臉上盡是得意之色。

哪知平青雲話鋒一轉,笑著責罵道:“小妹,四哥可要說你兩句了。”張小妹笑嘻嘻道:“四哥請說。”平青雲道:“小妹啊,你還是涉世未深,不知江湖之險惡。這兩隻癩皮狗明明沒瞧明白是誰將雞腿擲入他嘴中,你卻不打自招,還有你這般單純的?小癩皮狗不足為慮,老癩皮狗發瘋了咬人,可就危險之極了,是不是?看來日後還得多多磨練。”

張小妹笑嘻嘻道:“四哥教訓的是,老癩皮狗詭計多端,我一定加倍小心。”

其時鐵劍老者目不轉睛,暗中靜觀其變,見朱大海舉重若輕之樣,使巨斧如拈繡花針,且手法之快,比之自己的劍招,猶有過之而無不及,不禁暗暗稱奇。暗中瞧出,這三人絕非一般武林幫派的泛泛之輩,自己最得意的的兩位高徒與他們相鬥,竟絲毫沒有占得一點便宜,反倒吃了大虧,不驚訝之餘,戒備之心亦多增加了一層。剛才聽這四哥和六妹兩小癩皮狗個大癩皮狗的一通胡言亂語,兩個癩皮狗自然自是喻指自己的兩位高徒,老癩皮狗顯而顯見罵的便是自己了,心中登時燃起熊熊怒火。

鐵肩老者閱曆甚豐,看似巋然如山,實則心念電轉:“這三人一路尾隨我師徒三人,鬼鬼祟祟的,到底是為何?若是尋仇,早就動手,何必等到現在?若不是為尋仇,那到底是為何?我佟不一行事周正,從未在江湖上與其他門派結怨。”又尋思:“莫不是我兩位師弟?不...不...絕不是,是的話,早就致我於死地了。”百思不得其解,突然臉色一變,驚出了一身冷汗:“莫非是為了那件事,可...可我做的天衣無縫,這...這三人怎麼知道?”

他不敢胡思亂想:“這件事誰也不知道,絕不可能有人知道!”站起身來,走到平青雲、朱大海、張小妹身邊,抱拳作了一揖,道:“在下鐵劍派佟不一,外號鐵劍神叟,請教三位是?”她聽這六妹說自己武功及不上四哥一半,拿這個四哥的武功定然更加叫人恐怖,況自己大徒弟中了這臭丫頭的毒,受製於人,不敢怠慢,口氣上不免客氣起來。

誰知平青雲、朱大海、張小妹充耳不聞,悠悠然自得享用起了美食。

鐵劍派在武林中雖不是少林、武當那樣的大派,名望自也不小,誰見了自己這個鐵劍派掌門人不敬讓三分?哪知這三人理也不理,佟不一怒火不禁更盛,好在他自製甚強,強壓怒火,但語氣上自也厲了三分,指著唉哼**的大徒弟,恭敬道:“這是我的大徒弟付義......”又指著二徒弟道:“......這是我的二徒弟付博。適才我兩位徒弟多有得罪,還請各位多多見諒。俗話說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我這大徒弟剛才中了這位女俠的飛鏢,還請這位女俠高抬貴手,拿出解藥救小徒一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