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初入行伍(1 / 2)

1999年10月1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50華誕。這天天安門廣場鮮花簇擁,豔陽高照,彩旗林立,人群如潮。

10:07分,五十響禮炮的回聲還在廣場上空激蕩,一輛紅旗牌敞篷轎車駛出天安門,駛過金水橋。

東長安街上,三軍將士軍容嚴整,武警官兵英姿勃勃,民兵和預備役部隊意氣風發。一輛輛戰車排列成行,一門門火炮昂首挺立,一枚枚導彈傲視長空。42個方隊似挺立的峰巒,如堅固的城垛,綿亙向東巍然屹立。此刻,132架戰鷹編成10個空中梯隊,也正在華北7個機場翹首待飛。

千人軍樂團高奏閱兵曲,檢閱車徐徐向東。

“同誌們好!同誌們辛苦了!”主席的問候如和煦春風,溫暖軍心。

“首長好!為人民服務!”官兵們的回答似驚雷回蕩,山呼海應。

10:36分,軍號齊鳴,引出一段高亢的旋律。恢宏雄渾的樂曲像驟然而至的海潮,彙成震天撼地的交響,再次回蕩在天安門上空,氣勢磅礴的閱兵分列式開始了。像一團流曳的火焰,鮮血染紅的神聖戰旗,在共和國三軍儀仗隊156名官兵護衛下,首先通過天安門。

瞬間,綠色的浪潮在金水橋畔奔湧。

17個徒步方隊,近6000名官兵步起步落,一樣的整齊,一樣的足音,威武雄壯,軍姿如鐵,陣容恢弘。25個鋼鐵方陣,409台(輛)地麵裝備金甲生輝、威風八麵、勢不可擋,他們挾雷裹電般地席卷而來,一路呼嘯,一路豪情。9個機種、15種機型、132架戰鷹,從四麵八方駕長風呼嘯而來,帶著巨大的轟鳴,如風馳電掣,似山呼海嘯,和著地麵戰車馳進的隆隆聲,組成了一曲震撼大地的軍威交響樂。楔形、箭形、菱形、三角形,刀裁斧切般的鐵陣,連接起132對搏擊長空的翅膀,把共和國空軍的未來編織在藍天。

徒步第五方隊--空軍院校方隊,清一色的藍肩章,金色的空軍軍徽驕陽中熠熠生輝。

柳瑞站在方隊第一排位置,擺臂、邁腿,沒有一絲緊張,大腦中隻有排麵整齊、聆聽口令,艱苦訓練已把他打造成心無旁騖的“機器人”。

方隊經過天安門主席台,領隊發出口令。

“向右看——!”

“一——!二——!”

胸線、臂線、腿線隨著方隊的移起伏定位整齊,每名軍人軍姿標準,步幅步速分毫不差。直麵通過天安門的距離隻有96米,為了這1分零6秒,受閱官兵們從訓練開始到閱兵結束,齊步正步走的裏程,累計起來要繞地球走一圈半。

好男兒流血、流汗不流淚。4個小時不到的時間,柳瑞完成自己的使命,從廣場上走下來,這個從記事起就不知道眼淚為何物的大男孩,終於忍不住眼淚縱橫。頂風雨、戰嚴寒、鬥酷暑,280多個日夜的艱辛和努力換來了這令他終身回味的4個小時,值了!

柳瑞,原名尹瑞,現年23歲,X軍惟一篩選入院校方隊的特招地方大學生。

柳瑞被選入大閱兵方隊,最不敢相信的是X軍通信總站的參謀長王學強。

當初,是王學強把柳瑞從地方高校特招到部隊的,小夥子的各方麵條件都令他很滿意,體格健壯,反應敏捷,專業技術過硬,多才多藝,一腔愛國熱情。

正當王學強拍著胸脯跟總站主任劉子明保證著這批特招大學生如何如何優秀,如何如何全麵時,綜合技術室主任李廣君站在參謀長辦公室門口喊報告。

李廣君一臉愁容:“柳瑞在鬧情緒。”

王學強風風火火跟著李廣君來到技術室。

柳瑞不止是鬧情緒,還要毀約離開部隊。

特招學員如果還沒有參加三個月的集訓,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還不能算一名真正的軍人,柳瑞與部隊的之間的關係隻是一紙協議,他要想走人,也不是不可能,但是,部隊正處在大量軍事裝備更新換代的時期,對柳瑞這種人才求賢若渴,王學強不願失去這麼一個好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