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林翼認真地說道:“季翁啊,我可要說您一句,您老現在是太常寺卿,是我大清國堂堂的三品京堂,您老這個急性子不改可不行啊!”
曾國藩接口道:“改山易,要讓季高改了這個脾氣,可就難了!好,我們現在就談一談收複安慶的事。來人,地圖伺候!”
胡林翼在東流與曾國藩、左宗棠二人會商了三天,最後確定了收複安慶的用兵方案:調曾國藩九弟曾國荃統帶的吉字營九千人去攻安慶,多隆阿部六千人圍桐城,檄李續宜部屯青草塥為後援,胡林翼分兵四營兩千配合曾國荃助攻安慶,左宗棠率楚軍屯婺源,走德興,堵截浙江境內太平軍援安慶之師。
新機遇
鹹豐十一年(公元1861年)七月十七日,年僅三十一歲的鹹豐皇帝染疾在熱河行宮駕崩,遺命怡親王載垣、鄭親王端華、端華之弟協辦大學士戶部尚書肅順、禦前大臣景壽及軍機大臣穆蔭、匡源、杜翰、焦佑瀛等八人總攝朝政;年僅六歲的鹹豐帝之子載淳繼承大統,定國號“祺祥”,定明年為祺祥元年。
消息傳來,舉國震驚,大清國各級衙門無不成禮持服。太平天國抓住這一有利時機,開始在湖廣及安徽、江西、浙江等地大舉用兵,克城奪地,連連得手,把戰火燒向高潮。
清廷緊急從黑龍江、吉林等地調集旗營奔赴各地應付局麵。兩江總督曾國藩和他的湘軍也陷入太平軍的包圍之中。偏偏這時,曾國藩軍事上最得力的搭檔和支持者胡林翼又在武昌病卒。
曾國藩真是雪上加霜,幾欲不能支持,於是他就當前的局勢函商左宗棠。
左宗棠回信認為,官軍欲打開破困局麵,非先掃除浙江境內的太平軍不可。左宗棠進一步指出,欲進軍浙江,必先派重兵屯駐廣信,廣信乃贛、皖進浙江的必經之地,得廣信便可得浙江;浙境一日不靖,則江西一日不安,而大局亦終不能扭轉。
曾國藩深服左宗棠所論,於是飛劄婺源,命左宗棠率所部楚軍急速趕往廣信屯紮。曾國藩同時飭令在徽州駐防之臬司張運蘭、駐廣信之道員屈蟠、駐玉山之道員王德榜及參將顧雲彩、駐防廣豐之道員段起各軍,一俟左宗棠到後,悉歸節製。
左宗棠率軍離開婺源的第二日,安慶被曾國荃的吉字營收複,湘軍的局麵頓時好轉。
九月三十日,載淳生母慈禧太後聯合在京師主政的恭親王奕發動政變,將顧命大臣載垣、肅順、端華先行革職逮問治罪,旋處死,又將其他五位顧命大臣一一投進大獄,或革職,或遣戍;年號旋由祺祥改為同治,實行兩宮同治,定明年為同治元年,並為此專下兩道詔書。
第一道詔書先羅列了肅順等八大顧命大臣的一些不法之事,然後理直氣壯地寫道:“雖我朝向無皇太後垂簾之儀,朕受皇考大行皇帝付托之重,唯以國計民生為念,豈能拘守常例?此所謂事貴從權。”
第二道詔書比第一道更是簡單扼要:“加恭親王奕議政王封號讚襄政務。”
十月十八日,聖旨再次飛遞進兩江總督衙門。
旨曰:“兩江總督曾國藩賞加欽差大臣銜,著統轄江蘇、安徽、江西三省及浙江全省軍務,所有四省巡撫、提鎮以下各官,悉歸節製。”
曾國藩接旨在手,腦海反倒一片空白,他不知朝廷此時授予他這麼重的權柄,是福還是禍。一督統轄四省,削藩以後還未有過,朝廷等於把東南半壁交給了漢人。
已到廣信的左宗棠得到消息,馬上致函相賀。當天晚上,左宗棠高興地對楊昌浚說道:“朝廷放曾滌生節製四省,實乃英明之舉也。知我者滌生,重我者,也是滌生!天降曾滌生於當世,是國家之幸,亦乃左季高之幸也!”
左宗棠所言不錯,一篇奏請左宗棠援浙並節製浙省諸軍的折子,正由兩江總督衙門拜往京師。
曾國藩這篇折子的題目是“左宗棠定議援浙節製諸軍折”。折子一共向朝廷彙報了四件事:一、左宗棠駐廣信,離浙江最近;二、我與左宗棠通過信函交流得知,左宗棠把增援浙江當成自己的任務;三、閩浙總督慶端與浙江巡撫王有齡也請求過,想讓左宗棠統軍入浙;四、懇請皇上能破格,左宗棠入浙後,允許他自行奏報軍情。
眾所周知,清廷祖製,除都察禦史外,京官非三品以上不能直接上折,外臣則隻有總督、將軍、都統、巡撫有單獨奏事的資格。布政使雖是從二品、按察使雖是正三品、提督雖是武職一品,亦無此資格。曾國藩顯然是想讓朝廷把左宗棠當成一省巡撫看待。
曾國藩折子的原話是:“左宗棠現駐廣信,距臣國藩安慶行營相隔千餘裏。若一入浙境,相去彌遠,聲息難通。遇有轉奏請旨之件,誠恐耽延貽誤。以後該處一切軍情,應由左宗棠自行奏報,以昭迅速。是否妥當,伏候諭旨遵行。”
折子拜發的同時,考慮到左宗棠援浙兵力太單,曾國藩又飛檄老湘軍劉鬆山部六千人十二營,又加派八營騎隊,速赴廣信與左宗棠會合並歸其節製。
鮑超、劉鬆山二將都是湘軍出了名的虎將,為使左宗棠能大顯身手,曾國藩不得不忍痛把劉鬆山這隻猛虎贈給他。如果曾、胡相交是披肝瀝膽,那麼曾、左相交便可稱肝膽相照了。
十幾日後,朝旨飛遞安慶和廣信兩地,朝廷對曾國藩所請無一例外全部答應了下來。接到聖旨的當日,曾國藩撫須對座中的一班幕僚說道:“把浙江軍務交給左季高,本部堂大可放心了!”
左宗棠接旨後淚流滿麵,唏噓不止。他一則感於曾國藩的全力推薦和信任,一則感於朝廷對自己的浩蕩隆恩和無限重托。
當晚,他含毫命簡,草折一篇,一是向朝廷表明心跡,一是向朝廷彙報浙江的局勢。
左宗棠出山以來,為張亮基辦過文案,又為駱秉章擬過奏稿,卻從不曾為自己擬過折子。如今,他終於可以為自己擬一篇奏稿了,心情之激動可想而知。
他在奏折中這樣寫道:“伏念臣一介寒儒,未諳戎務,仰蒙先皇帝特達之知,由舉人迭次拔擢,補授太常寺卿、幫辦軍務。每思殫誠盡瘁,以圖一報。茲複蒙皇上恩命督辦浙江軍務,雖自恨才力庸下,未能匡時濟變,仰副恩知,然當全浙鼎沸之時,又何敢稍事諉延,自幹咎戾?”折子隨後又對局勢作了分析:“唯浙江全省自金華、嚴州、處州失守之後,紹興、寧波、台州相繼淪陷,局勢全非。由江西入浙之道,遍地賊氛……以江、浙現在局勢言之,皖南守徽、池以攻寧郡、廣德,浙江守衢州以規嚴州,閩軍嚴遏其由浙竄閩以繞犯江西之路,然後餉道疏通,米糧軍火接濟無誤,諸路互相知照,一意進剿,得尺則尺,雖程功迂緩,實效可期,此固一定之局也。”左宗棠接著談了浙江局麵變壞的原因:“查浙江軍務之壞,由於曆任督撫全不知兵,始則竭本省之餉以濟江寧大營、皖南各軍,圖借其力以為藩蔽,而於練兵選將之事漫不經心;自江寧、皖南大局敗壞之後,又複廣收潰卒,糜以重餉,冀其複振,卒之兵日增而餉日絀,軍令有所不能行,以守則逃,以戰則敗,恩不知感,威不知懼,局勢愈益渙散,遂決裂而不可複支矣!”
折子拜發的當日,浙江省城杭州被太平天國李秀成部攻破。浙江巡撫王有齡等所有守城官兵俱被斬殺,無一幸免。
杭州城破後,太平天國忠王李秀成會合太平天國侍王李世賢部,分取江山、衢州等地。
駐紮在江山的浙江按察使、安越軍統領李元度,駐守在衢州西北沐塵之杭州將軍瑞昌,分別派快馬馳赴安慶、廣信兩地,在請曾國藩速調援兵的同時,又催請左宗棠盡快入浙,以挽狂瀾。
快馬來到廣信時,正是大年的初一,左宗棠辦事衙門上下正籌辦著要為統帥左宗棠過一個熱熱鬧鬧的五十大壽。
為了使左宗棠的五十大壽不至太過寂寞,長子孝威也跋山涉水,來到廣信大營,代表一家大小給父親祝壽。
一見到長子孝威,左宗棠的心裏不由生出無數的暖意和愜意,他嘴上雖不說什麼,但神情已經透出了無限滿足。
孤軍前進
左孝威向父親左宗棠請過安後,便開始介紹家中的情況,最後又道:“爹,兒子不孝,這次鄉試,兒子又名落孫山了。”
孝威話未說完,已羞愧地低下頭去。
左宗棠當著楊昌浚的麵對孝威說道:“威兒,你的事情爹已經知道了。這次落榜,三年後再考,你不要羞得跟什麼似的。你能替爹照顧好你的母親、姨娘及幾個弟弟妹妹,就已是大孝,爹知足啊!爹上次去東流見你滌生伯父,你滌生伯父說,這人哪,分大器晚成和大器早成兩種。你滌生伯父呢,是大器早成,爹呢,就是大器晚成。”
楊昌浚見左宗棠說得認認真真,毫不扭捏,不由笑著打趣道:“我說季翁啊,這話別人說可以,您怎麼自己說呀?您老不怕傳出去,別人說您老是王婆賣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