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仕途第八年,迎來重大機遇(2)(1 / 3)

曾國藩接到左宗棠的信後,不由對一班幕僚感歎道:“季高用兵,神出鬼沒。今亮已勝古亮一籌矣!天降今亮於當世,賊匪不難平也。”

曾國藩連夜上折,為左宗棠和一班出力員弁請功邀賞。

鹹豐十年(公元1860年)十一月,趁著大清國上下籌備過年的時機,太平軍兩萬人,由間道繞過幾營湘軍直撲景德鎮,欲圍殲楚軍,以雪前恥。暗探將消息報與左宗棠時,太平軍前鋒已距離景德鎮隻有五十幾裏的路程。

左宗棠聞報之下大驚失色,登時驚出一身冷汗,連呼:“吾命休矣!吾命休矣!”原來,景德鎮此時最是空虛不過,大部楚軍已在王開化、楊昌浚的統率之下赴樂平一帶隨湘軍作戰,左宗棠身邊隻有親兵營一部二百人,及劉典的親兵五十人,另有文案、隨身幕僚十幾人。

此時不要說來兩萬太平軍,就算來了兩千太平軍,左宗棠也是逃無可逃,躲無可躲。左宗棠帶著劉典登上城樓觀看,見遠處濃煙滾滾,影影綽綽旌旗密布,知是太平軍的隊伍。

劉典小聲說道:“季高,長毛來到這裏還有一段時間,我們從後門走吧,說不定能逃過此劫。”

左宗棠自言自語道:“我們逃是逃不掉的。此是定數,非常人所能料。”劉典急道:“那就快閉城門吧,還等什麼?”

左宗棠眼珠轉了三轉,忽然一擺手道:“不!我左季高不能就這麼死掉!我們馬上回衙門。你速派人,把城中鄉紳請過來喝慶功酒,我要演一出好戲給長毛看!”

劉典大聲道:“季高,眼看大禍臨頭,你是擺慶功酒還是斷頭酒啊?你瘋了?”

左宗棠一邊下城樓一邊道:“克庵,你胡說什麼?快去布置!不得耽擱!”劉典疑疑惑惑地離去。

辦事衙門很快便屠豬殺羊,大辦酒席,三十幾名鄉紳也都相繼被人請到。衙門內外一時人來人往,好一派熱鬧景象。衙門的方廳裏,一溜五張桌子,上麵擺滿了酒菜。

左宗棠穿著簇新的官服,同著劉典,把鄉紳與衙門裏的文案等人都請到桌邊坐定,有親兵按著左宗棠事先的吩咐,為桌前的各位篩酒。各位鄉紳麵麵相覷,不知這左大人要做什麼。

左宗棠端起酒碗,滿麵春風說道:“本官把各位前輩請來這裏,是有一事相求。各位可能還不知道,我湘楚各營官兵,已經收複樂平失地。兩江總督曾大人,已調湘、綠各軍約三萬人,預伏在城外的東山密林中,隻等長毛一到,聚而殲之,大功就在眼前。各位可能更不知道,此次來景德鎮伏殲長毛之軍,大多為能征慣戰的綠營。曾製軍再三囑咐本官,殲滅長毛之後,一定要好好犒勞得勝之師。本官把各位前輩請來,就是要商量這件事情,望前輩們能勸捐些銀糧,以做犒軍之用。”

一名白胡子的老鄉紳這時遲疑著說道:“大人莫非是在講玩笑話吧?老朽風聞,長毛就要抵臨景鎮,但卻沒有聽人說起有大隊官兵在東山設伏之事。幾萬官兵來我景鎮設伏,那是多大的動靜,如何能瞞得了人啊?”

左宗棠哈哈笑道:“前輩所言,正是曾製軍的高明之處。為聚殲這股來犯的長毛,製軍大人可謂煞費苦心。但長毛亦非庸輩,任曾製軍如何設計,他隻是不肯上鉤,無奈之下,曾製軍隻好將景鎮守軍全部調走,有意給長毛留個大破綻。本官沒有想到,長毛果然上鉤了!各位前輩請先飲酒,酒後一定要替本官把犒軍的事辦一辦。”

又一位鄉紳這時說道:“左大人,您老不去城外督軍嗎?”

左宗棠壓低聲音,神秘地說道:“預伏在東山的官軍,有一位欽差,五位提督,八位總鎮,哪用得著本官去督軍!本官隻在這裏陪各位前輩飲酒,靜等捷報。”

鄉紳們見左宗棠說得活靈活現,便不再懷疑,隻管暢飲起來。

太平軍設在城裏的暗探,早把探來的消息飛報給已距離城垣不足十裏的太平軍。其實,早在暗探來前,探馬已將景鎮的情形探得一清二楚,太平軍主帥也正對景德鎮四門大開疑惑不解;聽了暗探的話後,這位主帥方知上了曾妖頭的大當,當下也不及細想,飛傳撤字令,心裏還在慶幸多虧暗探來得及時,否則後果實難料想。

偏偏無巧不成書,撤退的太平軍未及走出十裏,正和多隆阿率領的黑龍江馬隊相撞。多隆阿一見太平軍,也不管三七二十一,抽出腰刀便殺了過來。太平軍不揣虛實,不敢戀戰,繞道而行。多隆阿憑空撿了個大功勞。

同年十二月初十,照恭親王奕、大學士桂良、戶部左侍郎文祥等人奏請,大清國成立專為辦理洋務及外交事務的衙門——總理各國事務衙門。該衙門一切均仿照軍機處辦理,規定由親王一人總領,設大臣、章京兩級。詔恭親王奕為總理衙門領班大臣,大學士桂良、戶部左侍郎文祥為大臣,另有章京四人、幫辦章京二人,綜理日常事物。

越七日,聖旨遞進兩江總督衙門和景德鎮楚軍統帥辦事衙門:“賞四品京堂左宗棠三品頂戴,京卿銜。”

左宗棠的頂戴由藍色涅玻璃上升為藍色明玻璃,蟒袍也由八蟒五爪圖案變成九蟒五爪,補服由雪雀換成了孔雀。左宗棠已是四十九歲,離知天命隻差一年。

樂平卻久攻不下。曾國藩連連向樂平增兵派將,苦不得手。曾國藩無奈,隻好飛劄景德鎮,調左宗棠趕赴樂平督戰。

接劄的當日,左宗棠為防太平軍二次來襲,先調兩營楚軍到景德鎮南北二門紮營,這才乘轎趕往樂平。

鹹豐十一年(公元1861年)三月,樂平被官軍收複,太平軍守城主將李世賢率殘部棄城敗逃。曾國藩聞報,當即上折為左宗棠及出力員弁請功。聖旨下,實授左宗棠太常寺卿幫辦兩江總督曾國藩軍務。

左宗棠接旨在手,忽然老淚縱橫:正所謂蒼天有眼,他在五十歲之前,總算熬成了三品大員。

接旨不久,經楊昌浚做媒,左宗棠納十七歲的吳氏為妾。吳氏名香,貌美若仙,左宗棠習慣稱她為香兒,下人們則呼之為香姨娘。

湖北巡撫胡林翼來到兩江總督衙門,與曾國藩、左宗棠會商收複安慶的事。兩江總督衙門此時由祁門遷至東流駐節,原東流縣衙此時便是現在的總督衙門。

幾年光景,年僅五十歲的胡林翼已老態畢現,須發半白,看上去活脫脫一個耄耋老人。胡林翼的身子原本就弱,打小時候就是出了名的藥罐子,到湖北後,又一直沒有好好地歇過一天,精氣神就愈發委頓。尤其近兩年,不僅氣喘加重,還添了咯血一症。

安慶是通往江寧的門戶,安慶不複,便無法合圍江寧。安慶對太平天國與大清國來說,都很重要。胡林翼不得不抱病來見曾國藩,何況他也知道自己去日無多,亦想把自己的心裏話對曾國藩、左宗棠說一說。

曾國藩與左宗棠帶著一應僚屬,出縣城三十裏去迎接胡林翼。胡林翼已於一年前因功被賞加太子少保銜,是一品頂戴的巡撫。

胡林翼被人扶出綠呢大轎,左宗棠一看胡林翼,當先打了個冷戰。他也顧不上施禮,劈頭便問道:“潤芝,你的臉色如何這麼白?莫非病又加重了?你要好好調理才是!我給你的藥方子,用了沒有?你不能大意呀!”

胡林翼苦笑了一下,剛要對著曾國藩施行大禮,曾國藩已跨前一步扶住他道:“潤芝,這裏風大,你就不要客套了。我與季高昨兒還說起你的病。潤芝,最近好些了吧?我認識一個洋大夫,讓他給你瞧瞧?”

胡林翼未及講話,左宗棠卻道:“潤芝,你先上轎,有什麼話回衙門再說。”

到了總督衙門,胡林翼稍稍歇息了一下,便開始用飯。飯後,曾、胡、左三人坐進簽押房裏,一邊喝茶,一邊商量事情。

胡林翼一坐下,便笑著對左宗棠說道:“季翁,您的開山第一仗,打得好啊!用六千人對抗三萬人,一月光景一連收複三座城池,這就是四兩撥千斤哪!試問天下統兵大員,哪個敢不對您豎大拇指!我胡潤芝打了這麼多年的仗,還從不敢這麼用奇、用險!”

曾國藩忙道:“潤芝,你快打住。季高的脾氣你又不是不知道,他是不經誇的!你再誇他幾句,他非把尾巴翹到天上去!他那根大尾巴當真翹起來,小小的東流如何裝得下!季高,我說得不錯吧?”

左宗棠笑著說道:“滌生,你先不要揶揄我。我來問你,你今天當著潤芝的麵說句真話,我左季高配不配稱‘今亮’這兩個字吧?”

曾國藩撫須說道:“季高,你又來了。你左季高的大才,不僅我知、潤芝知,天下亦知啊!現在恐怕連上頭都已經看出來了,自打你左季高募勇之後,這裏的局麵已是好多了!否則,朝廷不會在襄辦之後又加了幫辦。我大清國,像你左季高這樣懂兵事的人,實在太少了!”

胡林翼這時說道:“滌生,我有時就想,如果朝廷早幾年啟用季翁,局麵恐怕會更好些。”

曾國藩沉吟著說道:“這人哪,有的大器早成,有的呢,就是大器晚成。早成也好晚成也罷,隻要能成就好啊!季高啊,依我看哪,你就屬於那種大器晚成的人。”

左宗棠紅著臉說道:“你們兩個快不要講了!再講下去,左季高就得鑽地縫了!我呀,沒被官文個老犢子參死,已是萬幸了,還哪有時間想什麼早成、晚成啊!我們快說正事吧。潤芝來一趟不容易,別把工夫都耽誤在閑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