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孩子,請把孩子推出門

在西方有一個流傳很廣的寓言。

在一個古老的森林裏,生活著狐狸一家。一天,狐狸媽媽生下四隻小狐狸。狐狸媽媽對它們精心照顧,嗬護有加,四隻小狐狸也健康、茁壯地成長起來。媽媽除了照顧它們的生活,還每天帶它們一起捕獵,訓練它們奔跑、躲避虎狼以及教它們識別陷阱的技能。它們生活得很快樂、很幸福。

誰知突然有一天,媽媽做了一個讓小狐狸震驚的決定:媽媽把四隻小狐狸趕出了洞穴,讓它們去自生自滅。

對於媽媽的殘酷決定,小狐狸們堅決抵製,紛紛返回洞穴。但是,它們返回來,媽媽就把它們推出去。如此幾番之後,狐狸媽媽終於憤怒了,開始毫不留情地撕咬它們。無奈之下,它們隻好依依不舍地離開媽媽,各自踏入茫茫的森林中去。

不久之後,一隻小狐狸被獵人捕殺了;另一隻小狐狸被狼咬成重傷,而另兩隻小狐狸卻很好地活下來,並長成了健壯、優秀的叢林之狐。

狐狸媽媽教給小狐狸生存的方法後,就放手讓它們去獨立麵對生存的考驗,這樣做看似無情,實際上正是對小狐狸大愛的表現。

這個世界上,所有的愛都以聚合為最終目的,隻有一種愛以分離為目的,那就是父母對孩子的愛。父母成功的愛,就是讓孩子盡早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從自己的生活中分離出去,以他獨立的人格,麵對他自己的世界。孩子注定要成長,而父母注定要退到幕後,做孩子人生的“背景”。

沒有分離就沒有獨立,沒有斷乳就不能成長。終有一天,我們要退到幕後,把舞台讓給孩子們。為了孩子在這舞台上的精彩展示,我們一定要舍得放手。

真的愛孩子,就做那個站在他身後的人,讓他心中時刻都有依靠,而不是依賴;讓他回過頭去,總能看到你鼓勵的、溫暖的笑容,而不是一張總是緊張兮兮的麵孔;讓他在風雨中變得堅強茁壯,而不是脆弱不堪。

曾有一位母親為即將遠行的孩子寫過一首詩,其中有這樣兩句:

孩子,如果你對天空向往,渴望一雙翱翔的翅,我會放手讓你飛翔。我不會做你的翅膀,而是你翅下鼓蕩的和風,托著你飛向遙遠的天際。

孩子,如果你渴望去遠方,想有一雙健壯的腿,我會放手讓你奔跑。我不會做你的拐杖,而是你腳下堅實的大地,陪伴你跑到世界的盡頭。

在人生路上,沒有誰能夠替代誰的一生,所以,父母應該學會“放手”。讓孩子學會為自己的行為承擔後果,學會在風雨中成長、強大,學會忍耐和解決問題的方法,而不是遇到什麼都先躲到父母的翅膀底下。

父母對孩子的愛往往太過於短淺,有時隻著眼於眼前的一點一滴,而忽略了孩子還有一生的路要走。隻有經曆了風吹雨打的花才會開得更豔,隻有經曆了磨難的意誌才會更加堅強。

作為父母,我們應該樹立這樣的觀念:成長意味著孩子跟父母的距離在拉遠,距離越遠,孩子成長得越好。沒有距離的愛,沒有界限的感情,是最容易對孩子構成傷害的,父母不能、也沒有資格以這種“愛”的名義剝奪孩子的權利,阻礙孩子的成長。

父母的角色是推動孩子投入生活,讓孩子學會與父母分離。如果不讓孩子去親身體驗,如果父母不懂得放開孩子的手,孩子永遠都不會獨立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