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孩子的選擇和意願
教子鏡頭
李薔今年小升初,爸爸最近為了她的上學問題忙得不可開交,爸爸想用盡一切辦法讓她進最好的初中就讀。在這個過程中,爸爸沒有考慮到李薔的想法。李薔的成績不是特別出色,但是也在中等偏上,以她的成績,進入除了那所學校的任何一所學校,都會成為尖子生。
看著爸爸為自己忙前忙後,李薔忍不住和爸爸理論起來:“爸爸,您有沒有問過我的感受啊?我想在離家近的學校讀書,這樣您和媽媽就不用去送我了。我去了那所學校成績不突出,得不到重視,但在別的學校就會成為優秀的學生。這對於我來說,是個很好的進步機會啊。”
爸爸聽了李薔的話,決定尊重她的選擇和意願,讓她就近入學。
教育啟悟
尊重孩子的選擇和意願是父母應該具備的教子素質之一。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他們會逐漸形成自己的獨立意識,其突出的表現是對身邊的事物有了自己清晰的主觀認識和有意識地選擇。這是促進孩子進入社會化角色的積極因素。
父母在為孩子做好一切,幫助孩子減少生活和學習上的困擾時,他們認為自己的生活閱曆和經驗比孩子豐富,可以為孩子作出更加科學的選擇,使孩子擁有更遠大的前途、更加光明燦爛的人生。
在替孩子作選擇時,很多父母都會從自己的主觀意識出發,而忽略了對孩子最起碼的尊重。這對孩子的成長是不利的,同時對於親子關係的和諧也是沒有好處的。
盡管中國孩子的考試成績大都比西方國家的孩子高出一大截,但是西方國家的孩子在創造力和獨立意識方麵都比中國的孩子表現得更優秀。中國孩子差在了自主選擇上。孩子在父母的安排下上小學、初中、高中、大學……學成之後,孩子變成了缺乏自主選擇能力的人。
父母不尊重孩子的選擇和意願,就會扼殺孩子的自主性。任何孩子都會成才,但是前提是要發揮出孩子的主觀能動性。如果想讓孩子健康成長,就必須尊重孩子的自主選擇和意願。
專家給父母的建議
建議一:建立和諧的親子關係
親子關係融洽與否,直接影響著孩子的成長。父母和孩子之間有良好的溝通,才會讓孩子獲得被尊重的愉快情感體驗,從而更好地培養孩子獨立自主表達自己、自己選擇的自覺性。
芳芳放學後對媽媽說自己的畫受到了老師的表揚,她想參加美術培訓班。芳芳一直對待事物都是三分鍾熱度,為此媽媽沒少批評她。
這次,媽媽也沒有仔細詢問孩子為什麼有這樣的想法,而是態度很強硬地拒絕了孩子的要求。芳芳認為媽媽一點兒也不了解自己,將自己的畫筆都扔掉了,還說自己今後再也不畫畫了。母子關係也變得緊張起來。
尊重為先,教育在後。父母要想把孩子教育好,就要先學會尊重孩子,和孩子建立和諧的關係。父母應該創建平等和諧的家庭氣氛,使孩子樂於和父母交流情感,把父母看做知心朋友,而不要存在“孩子是自己的,就要按照我的意誌來培養”的思想。
建議二:不做專製的父母
很多父母喜歡在和孩子交談的時候用訓斥的語氣,即使想讓孩子幫自己做事情,也會采用命令的方式,他們對待孩子,更加關注的是自己的權威地位,很少做到尊重孩子。
孩子的心思是敏感、細膩的,麵對專製的父母,有的孩子會產生逆反心理,脾氣變得倔強,有的則會被父母嚇得畏畏縮縮,完全聽從父母的意見,缺乏個性。
隻有有主見、有自尊的孩子才會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而努力,他們不會隨意奉承迎合他人,而是選擇自信地麵對未來。因此,父母要給孩子充分的尊重,培養孩子的自主意識,給孩子一個美好的將來。
建議三:改變“不放心孩子”的思想
在現實生活中,很多父母對孩子所做的任何事情都不放心,有的孩子想幫父母掃地,父母怕孩子掃不幹淨,他們嫌孩子給自己添亂,將孩子支開;孩子想出門玩,父母又怕孩子遇到危險,將孩子置於自己的視線範圍之內……
周末,媽媽的朋友王阿姨來家裏做客。明明以為自己大展身手的時候到了,因為他隻是在書本上學到了很多待客之道,可是還真沒有親自實踐過呢。
他拿起杯子要為王阿姨倒水,媽媽看見後,立即將水杯接了過去,說:“你不知道怎麼倒,還是我來吧。”明明隻好作罷。他又拿起水果刀為王阿姨削蘋果,媽媽又阻止了,說:“你千萬別動,將手劃破了,又得給我添麻煩了。你還是出去和小朋友玩吧。”
明明很難過,他想證明自己的能力,卻總是得不到機會。他覺得媽媽一點兒都不尊重他,不給他麵子。
其實父母的“不放心”,是對孩子極大的不尊重,它不僅嚴重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還會讓孩子在情感上認為父母根本就不在乎自己,從而產生逆反心理。
父母要改變對孩子不放心的思想,從生活中的小事出發,力所能及的事情就讓孩子自己去做,給孩子自己選擇和決定的機會。
建議四:給孩子自主選擇的機會
經常會聽到不少父母抱怨孩子依賴意識太強,什麼事情都要征求父母的意見,其實孩子的這種狀況和平時所接受的家庭教育有關。父母愛子心切,為孩子安排好一切,孩子沒有自己可以支配的權利,從而也就不會有自己選擇的能力。
尊重孩子,就要給孩子自主選擇的機會。孩子的自主能力是要靠父母悉心培養的。讓孩子自主選擇,更有利於孩子按照自己的意願去接觸新鮮事物,處理新問題。
孩子想自己做事的時候,就給孩子自主選擇的機會,盡量將自主權交到孩子手裏。孩子會逐漸成為自己的主人。
建議五:樹立孩子自主選擇的自信心
父母要給孩子發表自己意見的機會,並且還要鼓勵和支持孩子的正確決定。孩子會在父母的尊重中明白:隻要我的決定是正確的,我就有決定自己人生方向的權利。
舟舟在家裏是個聽話的孩子,什麼事情都要征求媽媽的意見。媽媽覺得這樣下去,對孩子是沒有好處的,於是決定從小事入手,培養孩子自主選擇的信心。
媽媽發現舟舟很喜歡畫畫,但是她故意說要給孩子報個乒乓球培訓班。舟舟聽了後想和媽媽說自己的真實想法,可是他最終也沒說。媽媽這時鼓勵他說:“你要對自己有信心,對自己的選擇有信心。”
在媽媽的啟發下,舟舟的自信心樹立起來了。他向媽媽表達了想學繪畫的想法。以後遇到類似的問題,舟舟都會自信地說出自己的選擇和決定。
父母不要對孩子的生活做出全方位的強製規定,無論這種規定是合理的還是不合理的。比如,孩子想買奧特曼還是想買變形金剛?孩子是想去動物園還是想去遊樂場?孩子是想學習畫畫,還是想學習舞蹈?
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去思考問題,會使孩子保持穩定的情緒,在遇到自己可以決定的事情時也就不會再事事依賴父母,而是自己做出選擇和判斷。這對孩子的成長是大有裨益的。
幫孩子揚起自信的人生風帆
教子鏡頭
10歲的許閩在學校的選拔考試中脫穎而出,代表學校去參加奧數比賽。這是市裏的比賽,成績的好壞直接關乎學校的榮譽,因此,老師和同學們都對他寄予厚望,這使許閩壓力很大。還有幾天就要參加比賽了,許閩心裏很沒底,都晚上十二點了,還是翻來覆去睡不著。
爸爸看出了許閩的焦急情緒,走到他的臥室對他說:“許閩,是不是因為太緊張了睡不著覺啊?”“是啊,那麼多人在看著我,我心裏一點兒底都沒有,如果發揮不好,我怎麼給老師和同學一個交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