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不要為孩子安排好一切——讓孩子做自己的主人(1)(2 / 3)

“孩子,你一直都是爸爸的驕傲,全校那麼多人,就你自己被選上了,說明你是很有實力的啊。你要把壓力看做動力,發揮出你應有的水平,這不就是對你自己實力的肯定嗎?”

許閩的自信心頓時就被爸爸鼓舞起來了,他以這樣的心態參加考試,在比賽中取得了理想的成績。

教育啟悟

教育專家推崇這樣的理念:“讓每個孩子都抬起頭來走路。”抬起頭就要求孩子對自己以及自己所要做的事情充滿信心。隻有擁有這樣的心態,孩子才會不斷取得進步和成績。

身邊有這樣一群孩子:他們智商高、能力很強,但是他們仍然沒有自信,不敢麵對挑戰,難以承擔責任,也就難以到達成功的彼岸。自信是一種品質,在困難和挑戰麵前,自信會幫助孩子激發起自己的潛能,最終實現自己的理想。

在生活中,那些自信心很強的孩子會抓住機遇,充滿信心地去迎接各種挑戰,並設法取得成功;而自信心弱的孩子,往往會退卻順從,屈服於生活,成為生活中的弱者。

自卑是孩子精神的摧殘劑,是孩子成長的絆腳石,會嚴重壓製孩子的聰明才智和創造力;自卑感強烈的孩子自信心會受到抑製,也容易形成孤僻的性格。

孩子的自信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在生活和學習的實踐中慢慢培養起來的,缺乏自信心的孩子將會影響他一生,幫助孩子擺脫自卑心理,揚起自信的人生風帆,是每位父母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要注重培養孩子的自信心。

專家給父母的建議

建議一:賞識孩子

賞識是父母送給孩子的最好禮物。如果連父母都認為自己的孩子不行,孩子還能去哪裏找到自信?現在賞識教育也被很多父母重視,對孩子進行表揚和鼓勵已經融入到了家庭教育生活之中。

父母對孩子的每一點微小的進步和優點給予關注和表揚,孩子就會感到前進的動力,就會變得更加優秀。父母越是賞識孩子,及時發現孩子的優點,孩子就會具有更多的優點,進而變得更加優秀。

童童的語文和英語成績很好,但是數學成績一直沒有起色。最近一次考試後,童童竟然說自己不想去學校了,媽媽一問才知道是因為孩子的數學成績沒及格,怕老師和同學們笑話,所以不想去了。童童還說自己太笨了。媽媽意識到這是孩子的自卑心理在作怪。

媽媽和藹地對她說:“孩子,媽媽一直都覺得你很棒啊,你的語文和英語都不錯,把學習它們的勁頭用在數學上,媽媽相信你的數學成績一定會提高的。”

在媽媽的賞識中,童童看到了自己的優勢,重新鼓起了學習數學的信心。

孩子在沒有擁有自信之前,需要依靠父母的賞識獲得前進的動力。該賞識的時候父母就不要猶豫和吝嗇。在父母的賞識中,孩子會變得更加自信。

父母還要相信孩子能行,以客觀和發展的眼光看待孩子,盡量減少對孩子心靈上的約束,培養孩子良好的心態,讓孩子相信自己是最棒的,他們才會勇敢麵對生活中的各種困難和挑戰以及學習中的壓力。

建議二:教給孩子正確地評價自己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自我意識也越來越強烈,自我分析能力也逐漸產生,但是孩子的經驗和閱曆畢竟很少,自我分析能力弱,不能正確地評價自己。有了點成績,就會驕傲自大;遇到挫折和困難就委靡不振、垂頭喪氣、悲觀失望、對自己缺乏信心。

周敏快要參加中考了,可是最近一次的模擬考試成績不是很理想,為此她對自己的能力產生了懷疑。其實周敏的成績一向不錯,隻是因為最近學習狀態不好,導致成績也不理想。

晚飯後,媽媽主動找她談話。周敏說自己沒有能力升入重點高中了。媽媽對她說:“孩子,你不要因為一次考試就全麵否定自己。你要客觀評價自己,找到曾經那個自信的你。”媽媽的話將周敏驚醒,她試著正確地評價自己,最終以理想的成績升入重點高中。

父母要教給孩子正確地評價自己,告訴孩子不要總是拿自己的缺點和別人的優點比較,讓孩子全麵地看待自己。隻有孩子學會正確評價自己,才會認識到自己的優勢,對自己充滿信心,利用優勢帶動弱勢,才會激勵著自己不斷完善。

建議三:培養孩子樂觀的性格

樂觀和自信就像孿生兄弟,如影隨形。樂觀的性格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發揮著很大的作用,樂觀的性格會促使孩子將各種困難和磨難看做暫時的、不具有普遍性,對其采取樂觀豁達的態度,充滿自信地麵對;而悲觀的孩子會怨天尤人、遇事退縮,自然和成功無緣。

有的孩子認為自己各方麵都不夠優秀,別的孩子擁有的長處自己都不具備,對自己沒有足夠自信,性格也就朝悲觀發展;而有的孩子思維活躍、態度積極,將來就會擁有成功的事業和人生。

父母要以身作則,做到樂觀自信,切實幫助孩子,讓孩子學會正確對待並且戰勝所麵臨的困難,同時,父母要及時發現孩子的悲觀情緒,用合理的方式疏導孩子的不良情緒。

同時,還要讓孩子學會自己調節情緒,盡早化解悲觀情緒、不良情感或心理障礙,學會自我調節,也就擁有自信的品質了。

建議四:用孩子的特長激發孩子的自信

自信始於孩子的強項。孩子對自己擅長的事情往往會表現出更多的自信,在他們的特長方麵,孩子會表現出極大的熱情,更容易建立起自信,使自己更加完善和優秀。

思平的乒乓球一直是他的長項,在多次比賽中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是思平的性格很內向,一和陌生人說話,就會緊張。爸爸問他為什麼會那樣,他說“不敢,自己說不好,怕人家取笑。”

爸爸知道孩子是不自信,於是,他將自己為思平建立的“榮譽檔案”拿出來,上麵記著思平自從打乒乓球以來的成績,小箱子裏還有他的獎品。爸爸順勢教育思平:“孩子,你的乒乓球打得那麼棒,你應該自信滿滿地麵對生活。”

聽了爸爸的話,思平的自信心被調動起來了,他的自信心和學習成績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孩子發展自己的特長,很多父母都會禁止,怕培養特長會影響孩子的正常學習,其實那是不明智的做法。聰明的父母要從孩子的特長出發,及時激發起孩子的自信,幫助孩子利用自己的特長刺激自己弱項,孩子會在良性刺激下獲得全麵發展。

讓孩子有自由的空間和時間

教子鏡頭

範琦今年升入初中,過上了住宿生活。他根本就無法適應學校生活,因為之前每天媽媽都管著他的生活和學習,範琦沒有自己的自由,他隻要按照媽媽所安排的去做就行了。可是,現在媽媽不在他身邊,一時之間很無助。

媽媽知道孩子的表現後很後悔,沒辦法,她隻好辭去了自己的工作,來學校附近租了房子照顧孩子。但是這次,她吸取教訓,她注意在生活中給孩子適度的自由,讓孩子學會安排自己的學習和休息的時間,學會處理好二者的關係。

三個月後,在媽媽的努力下,範琦有了明顯的改變。媽媽還勸慰其他父母要給孩子自由,以免再出現範琦那樣的情況。

教育啟悟

有自己自由支配的空間和時間是孩子身心健康發展的需要,也是培養孩子創造性思維的首要條件,更是使孩子擁有快樂人生的前提和保證。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擁有自由的空間和時間可以激發他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孩子可以在自由的空間和時間裏探索,進而培養自己的各種興趣,在這個過程中,孩子也會學會思考、學會生活和學習,從麵不斷提高自己的適應、合作、協調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