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身受學校、家庭、社會的三重壓力,普遍出現疲憊、緊張、瞌睡、視力下降、感覺遲鈍甚至厭學等情況,長期下去,自身會形成抑製狀態。他們非常需要自由支配的空間和時間通過玩、遊戲等方式消除自己的不良狀態。
孩子有自由的空間和時間,就會體驗到童年的樂趣,這對孩子的情感是種滿足,是奠定孩子一生幸福的根基。由此可見,自由的空間和時間對於孩子的成長是至關重要的。
現在的孩子多數是獨生子女,父母對其嗬護備至,甚至隻有將孩子置於自己的視線範圍之內才會放心;還有的父母認為“將孩子的時間和空間安排得滿滿的,孩子才會成才”……這些都促使父母替孩子安排課餘的空間和時間,嚴重影響了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
孩子是獨立的個體,盡管他們現在需要來自父母的關心和幫助,但是並不代表孩子不需要屬於自己的空間和時間。家庭是孩子的避風港,但不是禁錮孩子的園囿。如果父母能意識到這一點,那麼對孩子的成長就有非同小可的意義。
專家給父母的建議
建議一:每天都要給孩子留出可以支配的空間
自由的空間是孩子迫切需要的。在家裏,父母可以為孩子開辟出一塊屬於自己的小天地,在裏麵放置他們喜歡的玩具或是書籍,允許他們自由支配。
優優家客廳的一角堆放著很多玩具,那些都是媽媽為她準備的。每天從學校回來,優優就會到那個角落裏和自己的各種玩具打交道。有時候,媽媽還會參與到她的遊戲中去。
在那裏,優優認識了變形金剛,知道了它的故事;她也認識了很多玩具槍,她經常會端著槍說自己要當警察抓壞人……在那裏,優優快樂地成長著。
當然,給孩子自由的空間並不是要求父母為孩子準備大房子,安置豪華的照明設備,孩子所需要的空間並不是單純的房間,而是一個可以讓他們安心做作業或是玩耍的空間。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需要離開父母的視線,由孩子自己規劃屬於他們的生理空間和心理空間,隻有這樣才會保證孩子的健康成長。
建議二:每天都要給孩子留出可以支配的時間
總有些父母怕孩子浪費時間,因此當孩子做完作業之後,就會為其安排其他任務,甚至在周末或是假期,都為孩子報各種各樣的輔導班。在父母的安排下,孩子感覺受到種種約束,如果長期得不到釋放,自信心就會受到打擊,產生消極的自我評價。
俞敏是班裏的班長,學習成績在班裏總是名列前茅,並且還在圍棋大賽、歌唱比賽中取得很好的成績。在一次家長會上,她的媽媽被其他父母圍住了:“您是怎麼教育孩子的?”“您家孩子為什麼會有這麼多興趣啊?”很多父母都向俞敏的媽媽取經。
“其實,我也沒有刻意地教育孩子,隻是給孩子屬於她的自由,她喜歡圍棋,就讓她學;她喜歡唱歌,就讓她唱。她放學後,我從來不讓她做多餘的作業。就這樣,孩子竟然發展得很順利。”媽媽微笑著說。
父母每天都要給孩子一些自由支配的時間,讓他們自己作決定玩和學習的時間,自由和小夥伴玩耍。愉悅孩子的身心,對孩子的學習會產生積極影響。孩子學習掌握自己的時間,就會逐漸具備時間觀念,這對培養他們的生活和學習自主性是有很大幫助的。
建議三:學習時間和玩樂時間要區別開來
不少父母抱怨孩子做作業時不專心,三心二意,其實這些壞習慣都是因為父母不給孩子空間和時間所造成的直接後果。父母無限製地給孩子加壓,孩子沒有自己玩樂的時間和機會,不僅會使孩子對學習失去興趣,還會使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養成磨蹭、不能集中精力的壞習慣。
因此,父母要將孩子的學習時間和玩樂時間區別開來,該學習的時候讓孩子學習,該玩樂的時候就讓孩子玩樂。隻有這樣,孩子有自己可以支配的空間和時間,才會真正成為自己的主人。
建議四:把握好自由的“度”
孩子需要適當的空間和時間來滿足自己身心的發展,但是這並不是要求父母給孩子無限製的自由。有些約束也是必要的,給孩子自由,但是不能讓孩子的自由失控。
章剛的爸爸媽媽工作很忙,幾乎沒有時間管孩子。正是如此,章剛在生活中很散漫。明年他就要上小學了,媽媽認為這樣下去,孩子會成為無組織、無紀律的人,於是她開始了對章剛的教育,將他的自由適度“縮水”。
她為孩子製定了嚴格的作息時間表,為此她專門給章剛買了鬧鍾,還製定了懲罰規則。在媽媽的耐心教育下,他的自製力逐漸增強。生活和玩的時間也有規律了,再也不會出現因為玩而不吃飯的情況了。
孩子的年齡小,自製力較差,如果給孩子過度的自由,他們就會被足夠的自由衝昏了頭腦,而忘記自己的主要任務是學習。父母在給孩子自由的同時也要注意對孩子進行適當的監督和指導,盡量使孩子在享受自由的時候學會自律,因為自由是和責任相對應的。
孩子的興趣由孩子決定
教子鏡頭
趙亦的媽媽是一名普通工人,雖然不懂得很多高深的教子理論,但她知道,孩子喜歡的才是對孩子的前途影響最大的。
前幾天,工廠來了一個舞蹈培訓老師,向家長們推薦他開辦的培訓班,還列舉了不少從他培訓班走出去的成功學生。很多父母都為之動心了,有不少還當場為孩子報了名,交了學費。
趙亦的媽媽沒有盲目為孩子報名,而是將宣傳海報放起來,回家後拿出來給趙亦看。趙亦明白媽媽的意思,可是她很喜歡繪畫,她對媽媽說了自己的想法。媽媽慶幸自己當初沒有為孩子報名,她尊重孩子,把孩子送進了少年宮學習畫畫。
教育啟悟
父母都希望可以培養出高素質的孩子,於是各種興趣輔導班就成了很多孩子的必修課。父母不考慮孩子是否有這方麵的潛質,隻是一味地向孩子灌輸各種藝術,這樣的教育方式是不科學的。
孩子年紀小小就要身不由己地學這學那,所得的結果往往是讓孩子身心疲憊不堪,父母也不會感到滿意。無形之中還會扼殺孩子的真正興趣。合格的父母要讓孩子自己決定自己的興趣。
“人各有誌”,這句話旨在強調每個人的興趣是不同的,父母不能勉強孩子,很多父母懂得這個道理,但是一旦關係到自己的孩子,就會被忽略。他們常會無視孩子的興趣,而是按照自己的意願為孩子安排。
孩子是獨立的個體,理應受到父母的尊重和理解。孩子的發展應該是全麵的,在正常的學習之外,還應該有自己的興趣愛好,興趣愛好是引導孩子獲取更多知識、培養自己能力的關鍵條件,隻要孩子的興趣愛好不是有害的,就應該受到父母的尊重和保護。
有的父母將自己的興趣強加到孩子身上,如果孩子對此沒有興趣,勢必會對孩子造成束縛,不但達不到教育的目的,嚴重的還會引起孩子和父母之間的衝突。
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想法是無可非議的,但是如果為了讓孩子有好的前途,強迫他們按照自己的想法發展興趣,給他們過大的壓力,孩子可能不堪重負走向極端,那就是家庭教育的遺憾了。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孩子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主動性會得到充分發揮,即使遇到困難,也會百折不撓地去克服。因此,父母要允許孩子自己決定、發展自己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