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0章 中印經濟發展的績效、潛力及其對其他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的啟示(1)(1 / 3)

引言

自上世紀80年代啟動經濟改革以來,中印經濟都取得了良好的績效,但也都還存在一定的問題。兩國的經濟發展也都基本上形成了自身的模式,這兩國模式究竟誰優誰劣,哪種模式更具經濟發展的潛力是當前國際上關於中印經濟比較的熱點問題,本課題最後也將通過兩國經濟績效和各自優勢的比較來分析兩國經濟發展的潛力,並由此探討中印經濟發展的經驗對於其他落後的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的啟示。

8.1上世紀80年代以來中印兩國經濟發展的績效比較

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的績效一般來說可以從經濟增長的速度、實際經濟水平以及經濟結構的變化等來衡量。總的來看,近二十多年來,中國經濟發展的績效明顯好於印度,但是,在經濟結構和資源的利用效率等方麵,兩國則各有千秋。

8.1.1兩國經濟增長的速度比較

上世紀80年代以來中印兩國都獲得了較快的經濟增長速度,印度終於擺脫了“印度教徒經濟增長率”,中國更是成為世界上經濟增長最快的國家之一。但從兩國經濟增長速度的比較來看,中國明顯快於印度。

經濟改革以來中國幾乎在任何一個階段經濟增長的速度都明顯超過印度,即便是考慮到印度全麵的經濟改革比中國慢了13年,用印度改革之後的速度與中國改革之初的速度比較,中國也有明顯的優勢。不過近幾年來,印度經濟出現了曆史上從未有過的高速增長,雖與中國相比仍處劣勢,但在差距已經明顯縮小。

8.1.2當前兩國經濟水平比較

由於中國在經濟增長速度的優勢,當前中國經濟總體水平上也占了明顯的優勢。

中國當前的經濟水平明顯超過了印度,按當前彙率計算,二十多年來,中印經濟的總體差距和人均差距都已經明顯增大。1980年,中國經濟總量雖高於印度,但當時中國的人口幾乎是印度的1.5倍,所以人均收入隻是略微超過印度。而現在中國的經濟總量和人均收入都已經超過印度兩倍。而如果按購買力平價計算,1980年中國經濟總量和人均收入都低於印度,而當前總量上超過印度的兩倍,人均收入也接近印度的兩倍。

中印當前在經濟水平上的差距不僅可以從經濟總量和人均水平上看出,而且可以從兩者經濟結構的變化上看出。

當前中國現代經濟部門的比重已經明顯高於印度,在第二、三產業就業的比重也明顯高於印度,所以,中國經濟結構的轉化上也明顯較印度取得了更大的成就。不過,中國的第二產業比重明顯過高,而服務業比重明顯過低,而印度的工業比重和服務業比重卻具有與發達國家類似的結構,這說明雖然整個中國經濟的現代化水平明顯高於印度,但印度的現代部門產業結構則更趨合理。

而由於中印不同的產業結構,中國的實物經濟比重明顯高於印度,在中國經濟本身又與印度有著明顯的優勢的情況下,中國主要工農業產品的產量優勢則更為明顯。

中國絕大部分工農業產品的產量在改革之前實際上就已經領先印度,當前不僅仍然保持了優勢,而且這種優勢較改革前還有明顯的增大。從兩國的主要工農業產品的產量上看,中印基本上可以說不是一個檔次的國家,當然,考慮到兩國的產業結構的差異,中國的服務業產值比重明顯低於印度,中印的經濟差距並不如主要工農業產品的產量所顯示的那樣巨大。

另外,從兩國的基礎設施來看,差距也非常明顯。在能源工業上,印度與中國有著明顯的差距。在交通運輸方麵,盡管中印在公路和鐵路裏程上當前並沒有明顯的差距,當前中國鐵裏程為7.71萬公裏,印度亦達6.56萬公裏,中國公路裏程為345.7萬公裏,印度亦達271.25萬公裏。但印度的鐵路大部分是原來殖民地時代所建,如今大多數已經破舊不堪,運行速度非常緩慢。而中國的鐵路絕大部分是建國以後甚至是改革開放以後所建,質量遠高於印度,經過多次提速後,中國的很多路線運行速度已經接近世界先進水平。而兩者在公路質量上的差距則更為明顯。中國當前高速公路裏程已經達到4.65萬公裏,僅次於美國居世界第二位,而印度至今仍無像樣的高速公路。此外,中國機場、港口的建設質量也遠遠好於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