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3當前兩國社會發展水平比較
由於中國在經濟水平上的領先,中國在整個社會發展水平上也明顯高於印度。
中國在人類發展指數和一般的社會發展指標均已達到發展中國家中等偏上水平,但印度這些指標基本上都還在發展中國家的中下水平,這也就充分說明中國經濟發展的成就真實地改善了人民的生活,而印度經濟發展上的滯後也就使其整個社會的發展水平與中國存在明顯的差距。
8.1.4中印資源和資金利用效率比較
應該說,從整個經濟發展的績效以及社會發展的水平來看,中國的確存在明顯的優勢,不過,如果從資源以及資金的利用效率來看,印度則又明顯好於中國。中國經濟增長中依靠的是大量的資源和資金的投入,投資占GDP的比重遠高於印度。
而正由於這一原因,再加上兩國產業結構的差異,中國在資源和資金的利用效率上明顯不如印度。如產出同樣的GDP所消耗的能源,中國是印度的1.18倍。從資金的利用效率來說,中國國民儲蓄率新世紀以來一直維持在40%左右,印度一般在24%左右,考慮到兩國的經濟規模的差距,中印國民儲蓄總和差距應該在4倍左右,也就是說,中國國內可利用資金是印度的4倍左右,另外,近幾年中國利用的外資一般都在印度的10倍左右,但兩國的經濟增長率上的差距一般維持在兩個百分點左右,可見,印度資金的利用效率確實高於中國。
8.2中印兩國經濟發展模式優劣勢分析
在近二十多年的發展過程中,中國總體經濟績效上確實顯示出了極大的優勢,但這並不表明中國的發展模式得到了全世界的認同而印度的發展模式被全世界認為失敗。相反,在近幾年來,關於中印經濟發展模式誰優誰劣的問題成了學術界一個爭論不休的問題,很多學者認為,盡管從改革以來中國在經濟發展速度以及當前的經濟水平上確實高於印度,但印度也在很多方麵較中國有著明顯的優勢。通過前麵對於中印兩國經濟轉型、經濟結構的轉化以及對外經濟關係的比較,筆者認為,中印兩國兩極發展模式確實是各有千秋,優劣互現。
首先,中國的公有製企業改革特別是國企改革明顯比印度的公營企業改革成功,中國的公有製企業較印度具有明顯的優勢。但印度的私營企業具有更好的發展環境,其發展明顯較中國民營企業更具活力。
通過對於中印兩國經濟體製轉型的比較發現,盡管兩國都調整了所有製結構,都對國有企業進行了改革,但相對而言,中國的國有企業改革比印度更為成功,再加上中國國有企業控製的領域遠超過印度,所以,當前中國的國企實力遠非印度的公營企業可比。2008年《財富》雜誌評出的世界企業500強中,中國國有企業達到25家,其中中國石化(第16位)、國家電網(第24位)和中國石油天然氣公司(第25位)進入了世界前30位。而印度國有企業中隻有5家石油公司和印度國家銀行進入了500強,其中排名最靠前的印度石油公司也排在116位。兩者的實力顯然不是一個檔次。另外,自1999年中國開啟大規模的國企改革以來,中國國企基本上扭轉了以往的那種大麵積虧損的局麵,絕大多數國企已經扭虧為盈。在2003年開始的中國新一輪經濟增長中,大多數國企經營狀況良好,利潤不斷創出新高,2007年達到1.62萬億人民幣之巨。當前中國的國企已經具備相當的競爭能力,已經成為國際經濟舞台上的重要力量。而印度公營企業的改革卻一直邁不開腳步,出台的一係列政策都落不到實處,故而直到現在其公營企業經營狀況都不令人滿意,一般都是依靠財政支持,國際經濟舞台上更很少看到印度公營企業的影子。但是,印度私營企業卻實力日益增強,在國際上的競爭力明顯強於中國。在2008年世界企業500強中,雖然中印私營企業各隻有一家上榜。但印度的塔塔集團排名世界315位,中國的聯想集團排名僅為499位。而中國的聯想集團實際上也是國營企業轉化而來。另外,印度的很多私營軟件公司,如信息係統技術公司(Infosys)、維普羅公司(Wipro)等都具備相當實力,這些印度的私營企業是當前印度海外投資、進行跨國並購的主要力量,在世界上已經具備了相當影響。另外,印度的中小私營企業的經營管理也普遍好於中國。2002年,《福布斯》雜誌對世界上最好的200家小公司進行年度排名,印度就有13家上榜,而中國僅有4家,而且都在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