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4、永遠不說不可能(1 / 1)

年輕沒有失敗,因為年輕,永遠不說不可能。挫折不等於失敗,遇到困境,要勇於麵對它,並且戰勝它,這才是正確的人生態度。

二十幾歲的我們應當明白,任何成功的人在獲得成功之前,均遭遇過不同程度的失敗。愛默生說過:“我們的力量來自於我們的軟弱,直到我們被戳、被刺,甚至被傷害到疼痛的程度時,才會喚醒保藏著神秘力量的憤怒。偉大的人物總是願意被當做小人物看待,當他坐在占有優勢的椅子中時,才昏昏睡去;當他被搖醒、被折磨、被擊敗時,便有機會學習一些東西了。此時他必須運用自己的智慧,發揮他的剛毅精神,他會了解事實真相,從他的無知中學習經驗,治療他的自負。最後,他會調整自己並且學到真正的技巧。”或許我們不是什麼偉大的人,但是我們可以擁有偉人的精神,經曆挫折,永遠不說不可能。

愛迪生經曆過一萬多次的失敗,才發明了燈泡。沙克適用了無數介質,才培育出小兒麻痹疫苗。有許多人一生之偉大,來自他們所經曆的大困難。困難之下,我們覺得就要失敗了,永遠不可能成功了。但是有太多的事例告訴我們事實恰好相反。

溫特沃什·米勒在讀小學的時候,曾經跟父親一起觀看過一部反映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影片,從此他愛上了演員這個職業,從普林斯頓大學畢業後,他選擇進入好萊塢做一名演員。然而剛開始的一些年裏,沒有一家劇組給過米勒機會。他常常需要幫別人幹雜活來維持基本的生活。在多年的曆練中,他更加明白了什麼是生活,明白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麼。

2003年,他出演了《人性的汙點》,他和奧斯卡影帝安東尼·霍普金斯分別飾演了斯爾克這個人物的青年和老年。本以為憑借這個角色,他的人生會出現轉機,可到最後,他還是陷入了天天試鏡的困境中。這時,一向支持米勒的老父親,也開始勸他別做夢了,也許演員這個職業不適合他。

然而,米勒說什麼也不肯放棄,他堅信前麵一定有亮光,他的心中一直存有夢想,他相信自己不會一直這樣下去。也許命運之神正是看到了他的不肯放棄,才終於衝他揮了揮手。最後,他在《越獄》中出演了邁克爾·斯科菲爾德,米勒一夜之間成為了全球最受歡迎的男演員。漫長的十年堅守,終於換得了最後的成功。

在米勒的字典裏,沒有“不可能”三個字,在他的心中,一直留存著自己最初的夢想。或許應當說,逆境與憂苦,足以助我們發現自己的力量。

被人譽為“樂聖”的德國作曲家貝多芬,一生遭遇了說不清的磨難困苦,後來雙耳失聰,然而,他勇敢地扼住了命運的咽喉,奏出了生命的“第五交響曲”,這正如他給一位公爵的信中所說:“公爵,你之所以成為公爵,隻是由於偶然的出身,而我成為貝多芬,可是靠我自己。”今天我們很難想象那些個“不可能”怎麼會出現在貝多芬的身上,然而事實是無法更改的。貝多芬在他短暫的生命裏,向我們詮釋了一種執著,一種永遠向困難說“不”的傲氣。他朝著夢想積極行動,行動。

二十幾歲的我們,明白生活中的那些困苦不能阻止夢想的生長,因為有夢想,因為相信自己不可能永遠生活在黑暗中,我們才會奮力抓住一切可能的機會,付出努力,甚至付出生命,這種付出,代表的是最高貴的靈魂追求,代表著最奮進的心理定位。或許從另一個角度說,一個人的一生中不論經過多少痛苦,多少失敗,隻要最終是成功的,過程的艱辛又算得了什麼呢?年輕的我們,在追尋夢想的道路上,永遠不要說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