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明朝的春花秋月.下》(3)(3 / 3)

不一會兒,太監們各捧著古銅色描金食盒走進月洞門,領頭的太監上前給憲宗行過了禮,就吩咐小太監把盒內的肴饌取出來,都是熱氣騰騰的。憲宗笑道:“這麼熱的天兒,熱酒怕喝不下吧!”萬貞兒忙說道:“臣妾有冷的佳釀藏著,正好敬獻陛下。”然後她親自去取了來,請憲宗坐在上首的繡龍椅上,萬貞兒便在下首的繡墩上坐。剛才送膳的領頭太監就留下兩個小內監侍候憲宗,自己向憲宗跪安後就退了出去。

萬貞兒揭酒瓶蓋,替憲宗斟在白玉杯裏,那酒色碧綠好似翡翠,質地極醇厚,芳馥的氣味一陣陣地直透撲鼻中。憲宗執杯飲了一口,感覺清涼甘芳不同尋常之釀,萬貞兒見憲宗喜歡,就說酒是她親手釀的,方法還是跟一位朝鮮妃子學的,春采百花蕊兒,夏擷荷花兒搗汁,秋摘菊花瓣,冬取梅花瓣,然後搗合起來,雜釀於蜂蜜裏麵,封好玉甕,埋在土下四十九個月,再掘起蒸曬幾十次,到了秋深時再埋藏在地窖中。再一個春上花開時就變成佳釀了。朝鮮人稱這種酒為百花醪,隻皇宮裏有,朝臣們必得到了元旦朝賀賜宴時,才能得嚐個一兩杯。且都是由皇後親自開甕,先進獻皇帝三杯,次及皇後公主,再次是親族王公,末了才賜及大臣,由此,百花醪的珍貴也就可想而知了。

然後百花醪就足足用了大半瓶才讓憲宗醉意濃濃,萬貞兒早臉泛桃花,她就越發地斜睨著俊眼,更顯嫵媚得冶蕩,萬貞兒攙扶著酒醉的皇帝進了百花榭,外麵侍候的小太監們自去收拾了杯盤,並把榭中的明角燈一齊燃著,於是榭門光耀竟似白晝。

裏麵的華枕繡衾間,雖然久旱逢甘露占盡半榻風光,卻是蓬門初辟,憲宗見這個雖美貌如二八佳人卻已年屆半百的老宮侍居然還是個處子,不禁很是憐愛,枕上格外溫存,兩人說不盡綢繆委婉和無限柔情,一時間如漆投膠,從此憲宗長居百花榭中,再也不到別宮去了。

10、入天闕窮秀才豔遇

這時京城裏,到處都在謠傳有個什麼夜鮫兒變作一個絕色美女,專門把青年男子攝去,京中那些紈褲王孫被攝去的就很是不少。到了精血吸盡後,就拋在荒野,這樣情況下,十有八九拋的就是死屍。當然更多的俊美少年在將死未死時,就被放了出來,若立刻請名醫調治,一般都還是有救的。被治活後,若是有人問他夜鮫兒的情況,卻都個個死也不肯說。於是京都裏的少年子弟多半躲在家裏不敢出門了,即使有不得已的事兒要出去,也非得有三仆四役跟隨不可。夜鮫兒知道人們防備她,就不攝本城人,而把目標定在了外地人身上。一時間,外鄉美少年在京失蹤的駭人聽聞的故事就又時有所聞。

陝西窮秀才吳紉西因家裏清貧,就來北京投奔他那做著員外郎的富翁舅父,可誰知他急急忙忙地趕到都下時,恰又正值他舅父外調江淮,撲了空的吳紉西無法再去尋舅父,因為他進京的資費都是挪借來的,且隻剛剛夠一個單程的,抱著既來則安的念頭,吳紉西暫時在京裏住下,慢慢地找機會吧。但旅居客邸太貴,於是他就去假定長安門外的荒寺安身。這座荒寺叫作青蓮禪院,建自唐代天鳳年間,寺中佛像頹倒,牆垣傾圮,隻有西廂的一個僧舍還能蔽風遮雨。吳紉西好不容易找著了這麼個橫豎是不要錢的所在,就心滿意足地把行裝搬進僧舍。

艱苦中的吳紉西很發憤,每天晚上掌燈讀書,不到三四更不肯就枕。那天深夜,吳紉西正在誦讀聖賢書,忽聽外麵的頹牆下,瓦礫窸窣作響,吳紉西探頭從窗內望去,借著月光看見對麵倒下的牆缺上,立著一個皎發蒼蒼、頷下卻中心濯濯連一根胡須兒也沒有的老頭兒,背著手在那裏聽他讀書。

那老頭兒一見吳紉西不讀了,就離開牆缺走了。如此一連四五天都是這樣,後來那老頭兒逐漸走近窗口,不時地向窗隙中偷看吳紉西。

不知他是人是鬼,疑懼中的吳紉西嚇得不敢再讀書了。可是又過了三四天,那老頭兒聽不到吳紉西的讀書聲,就來叩門求見。吳紉西不好意思拒絕他,於是就開了門。誰知兩下裏一攀談,那老頭兒竟然談吐雋雅且學識淵博,與吳紉西談得十分投機,不過言辭之間,常有一種道家氣於不知不覺中流露出來。吳紉西於是就非常聰明地認定那老頭兒不在人之類。果然那天晚上那老頭兒就老老實實告訴了吳紉西,說自己是個得道的狐仙,現在天上經營著曆代的經史子集,因為天界將要曬曝書籍了,所以得暇到下界來遊玩閑散一下。

吳紉西一聽,就忙問他天上什麼樣子的,那老頭兒指手畫腳,一番天花亂墜的話,聽得個吳紉西心癢難耐,就提出也想到天上遊玩一番,開開眼界。那老頭兒笑道:“隻要有機會,這倒也不是什麼不可以的事。隻是你若到了天宮裏,切莫動凡心就是了。”

又一天夜裏,天上星月無光,路上昏黑得不見對麵行人,那老頭兒就在這樣的時候忽然匆匆跑來,笑著向吳紉西道:“上天的機會到了,咱們快走吧!”吳紉西在極度的興奮中稍稍有點感覺掃興的地方,那就是如果月明如晝就好了。可那老頭兒卻不以為然告訴他,“你看下界這樣昏暗,天上卻依然是星月皎潔,光亮如白晝的!”吳紉西似信非信地隨著他出門,才走了百來步,那老頭兒就嫌吳紉西走得太緩,一把拖了他的衣袖就疾行快奔起來。

本來外鄉人吳紉西對於京中的道路都不熟悉,更何況是天上的路呢,於是吳紉西就隻管跟著走,走得他幾乎上氣接不著下氣。走了半天,那老頭兒忽然喝了聲:“快閉上了眼,天闕快要到了!”待他緊閉了雙目,跟著走了不一會兒,就感覺鼻中碧草青香,身子卻開始頭重腳輕起來,真好似立在雲霧裏一般,且耳畔一陣陣嘩嘩濤音一般的風響聲,吳紉西又驚又喜,他早就聽人講過,和仙人駕雲是不可以開眼瞧的,否則就要從半空裏跌下來,正這樣想著,一陣香氣撲鼻,然後他就昏昏沉沉地睡著了。

待到吳紉西醒來睜眼瞧時,那老頭兒早已不見了,而他則坐在一張繡緞椅上,兩邊立著四個絕色的美人兒,見吳紉西醒了,一齊格格地笑起來:“好了!可算醒了。”看吳紉西呆呆地發怔,搭訕著問道:“和我同來的那個老人家哪裏去了?”四個美人兒又都笑著說道:“我們這裏的老人家多著呢,不知誰是和你同來的?”吳紉西一下子就給問住,仔細一想,自己和那老頭兒締交了一個月,倒從不曾問過他姓名。

吳紉西再向四麵一看,見那空中星光萬點,一輪明月照耀如同白晝,距離地上不過丈把來高,耳畔的嘩嘩濤聲猶自不絕。吳紉西回頭一看,背後一座月光照耀下的石壁上,隱隱露出“疑天闕”三個大字,這下子,吳紉西知道自己是真的到天上來了。

忽然月亮的光輝倍增,四個美人兒一齊聲地說:“仙夫人來了。”就擁著吳紉西一齊跪下迎接。吳紉西跪在四個美人的後麵,偷眼一瞧,一對對的明燈排列著,雉羽翬旌前擁後護,十多個仙女圍繞著,環佩聲丁咚,正中一個仙夫人鳳翅金冠,雲霓蟒服,臉上罩著一層輕紗,瞧不出她的廬山真麵目。

那個仙夫人漸走漸近,說了聲起去,四個跪著的仙女才徐徐地扶挾著吳紉西站起身,然後又有夫人身旁的仙女搬過來一把五色燦爛的金繡躺椅,扶仙夫人坐下後,由一個仙女傳話,問了吳紉西的姓名年歲和家裏情況,然後仙女說:“夫人看你身有仙緣,可以在此暫住幾時,等到緣盡了自然送你回去。”

吳紉西完全懵了,惟有唯唯諾諾地聽命。仙夫人叮囑四個仙女小心服侍吳相公後,就在眾仙女嚶嚀一聲中,被簇擁著去了。接著吳紉西一轉眼間,星光和月色就都慢慢地黝暗了下去,霎時室中漆黑,伸手不見了五指。

黑暗聽得一個仙女嬌聲說,請吳相公去安息吧。然後吳紉西七拐八繞地被引導到了一張繡榻上,這時明燭燃起,吳紉西看見榻上鮫帳低垂,異香撲鼻。四個仙女一人去鋪床褥,一個掌著晶燭,另兩人來替吳紉西脫衣解帶,盡管看吳紉西不好意思得忸忸怩怩麵紅耳又赤,兩個仙女還是給他把下衣也脫了下來,然後吃吃地笑著一指吳紉西的下體,掩口戲語:“這樣不雅的東西也帶到了天上來嗎?”於是四個仙女一起哄然大笑起來。吳紉西臊得那張英俊秀美的臉兒越發紅紅的,忙縮進了繡被中。

華被繡褥溫軟輕盈,非常漂亮非常舒服,吳紉西也不認識是什麼織成的,總之是他生平所不曾經曆過的。四個仙女熄滅了燭火散去,吳紉西也有些困倦,正睡意朦朧中,忽然感覺有人在自己的身上撫摩,伴著陣陣觸鼻的溫香,憑直覺他知道是一個女子,於是就也情不自禁地伸手去撫摸她,隻覺著手觸之處膩滑酥軟如溫玉,隻可憐滿室漆黑,看不見她的麵目。

那女子玉臂輕舒,鉤著吳紉西的脖子,低聲說:“你不認識我了嗎?”隨著說話,她口脂的香味熏人欲醉,早按捺不住意馬心猿的吳紉西緊擁著她說:“實在不知仙姑是誰?”

那女子噗哧一笑:“你方才跪著迎接的是誰?”吳紉西慌忙翻身,在枕上叩頭謝罪,那女子卻摟著吳紉西說:“我和你是前世的夙緣,良宵苦短,就不要多禮了!”吳紉西一聽正合心意,忙忙共赴雲雨巫山。

吳紉西幹勁十足地忙活了近一個通宵,早困倦不已,不覺就沉沉酣睡過去。待他醒來時,卻是美人已杳,隻有昨日那四個仙女手捧盥具,姍姍地進來,進巾櫛遞漱具,服侍吳紉西起床。

等吳紉西梳洗已畢,一個仙女進上香膠湯,又有一盆似酒非酒的東西,據說叫作石髓,飲了能延年益壽。停了一刻,又進午膳了,虎掌熊蹯,肴饌的豐美甘腴異乎尋常。光陰如矢,進罷晚膳後,一個仙女又捧著香巾衣服之類,領著吳紉西去天河裏沐浴。剛剛洗罷,就又被擁回臥室裏,室中仍星光全無,昏暗漆黑。漆黑中,繡塌上,吳紉西的觸覺讓他知道那個仙夫人早已擁衾坐待了。

日子久了,吳紉西就在一次纏綿過去對仙夫人說:“某和夫人做了這麼久的夫妻,卻不曾一睹玉容,真是讓人感覺好沒意思。”仙夫人於是命人掌上一枝紅燭來,燭光下,麵前人居然是位嬌盈盈的大美人,雪膚花貌,容光煥發,豔麗得世上罕見。

轉眼燭光暗滅,室中又暗黑如前。仙夫人笑道:“枕邊人可讓你中意嗎?”吳紉西在驚喜中,加倍地瘋狂纏綿恩愛,因為行動是最好的回答。

這樣地一天天過去,吳紉西也不知經了多少時日,若打聽那四個仙女,她們就說天上一日地上千年,吳紉西樂得不在意,每天隻管晚上與仙夫人溫柔,白天則與那幾個仙女耳鬢廝摩,日久不免生情,於是背著仙夫人,白天她們幾人也抱香送暖。吳紉西真有樂而忘返的感覺了。但凡事經得久了,人就會漸漸厭倦的,於是那天吳紉西和一個仙女說:“某聽世人講過,天上有三十三層天,什麼離恨天、青天、碧宵天等等,為什麼我來了這麼久,走來走去,就還隻是在這點點兒的地方裏呢?”這個仙女笑道:“天上的地方大著呢!”

吳紉西就一定要出去見見世麵,可幾個仙女一個也不敢答應,因為天上規例森嚴,隻有請示了仙夫人才行。不想仙夫人雖然遲疑了半晌,到底還是沒忍心拒絕她的小情郎,隻是得由星官領路,行止都得聽他的指揮。吳紉西一邊滿口答應,一邊又好好地溫存了起來,以此來謝她。

11、偷情春外泄

果然第二天,一個說是星官卻寬衣博帶圓帽拂塵好似太監的男子來領吳紉西出去遊玩。轉了三四個彎,猛然覺得眼前豁然大放光明,再定睛看時,已是走出外麵,正見一輪旭日初升,霧散煙消,天空晴碧。吳紉西回顧所居的地方,分明是一座洞府。

星官領著吳紉西沿著一帶的青溪走去,但見重樓迭閣,舍宇連雲。殿庭雕梁畫棟,金碧生輝,吳紉西看得眼花繚亂,連聲讚歎。星官又領他到了一處,繡幕低垂,香煙氤氳,門前一截齊的雕欄,欄外一座幾丈見方的蓮池,金蓮朵朵,亭亭水上,大如車蓋。

走進裏麵,室中陳設的盡是白玉翡翠和五色的寶石。案上一座玉塔,塔高五尺餘,四圍掛著碧玉的鈴鐸,微風拂處,丁咚作響,塔頂係一個精光溜圓的珍珠,大若龍眼,光芒四射。塔共七級,每級有門,門內各置玉佛一尊,形容畢肖。又有玉磐一具,居然書具寫明是兩千多年前的周時所琢,用手指微彈輕碰,淵淵有金石之聲。其他如各色美玉,目不勝擊,美不勝觀。接著又是一個大殿,殿上所供的都是古代遺物,如若周爵、禹鼎、篪、篌、箻、簝無不具有,琴、瑟、笙、簫是其餘事,還有不識其名的東西很多。

正這時,忽見偏殿裏麵走出一個和那星官打扮一般無二的人,對著星官附耳幾句,星官就回頭對吳紉西說:“俺有一點兒事去去就來,你就在這裏稍等一下,萬萬不可走到別處去,不然闖出禍來,性命可就不保了!”吳紉西雖然連連答應,那星官還是又再三叮囑一番,才回身同那人去了。

吳紉西獨立殿上,大半天的功夫過去了,看看日色過晌,仍不見星官回來。吳紉西於是就背著手又在殿廊下踱了幾轉,遙見東邊的月洞門外,碧草如茵,野花遍地,香氣順風吹來,令人胸襟為之一暢。那流泉玲琮的聲音,如鳴桐琴,如擊清磬。吳紉西不禁心曠神怡,不由得一步步地向那月洞門中走去,越走花氣也越香了,泉聲也越發好聽了,而他也就越發忘乎所以了。

才經過那個月洞門,頓時豁然開朗,紅花碧樹,照眼鮮明,流水瀑泉,一泓澄碧。門前一片草地,地上灑著金絲草排列成的花彩。吳紉西信步走著,見一座八角的水晶亭,白石砌階,雕石作欄。亭上一架玉椅,晶瑩皎潔,左右列著繡龍黃緞椅子,吳紉西到了亭上,徘徊了一會,立在亭階邊,望見翠樓一角從綠樹蔭濃中映了出來,便下亭尋找路徑,好往那樓中走來。到了樓下,都是錦緞鋪級,幃幕高張,吳紉西循級上樓,見樓上布置精潔,四壁都罩著黃絹,右首一隻大理石的琴台,台上一張古桐翠黛的焦尾琴,錦囊繡纈,光彩如新。吳紉西頓時被觸動了其之所好,輕輕地用手指一勾,叮然一聲,清越幽遠,不類凡品。吳紉西認識這是遠古時的焦尾琴,算得上琴中奇寶,當下就大著膽子,彈了一段風送林聲,自己聽聽也覺得悠揚悅耳。

吳紉西愈看愈愛,不免流連徘徊,不忍離去。又憑樓遙望,隻見巍欞高閣,黃瓦朱簷,此景疑非人間,必是瑤台玉宇。

吳紉西正在瞻眺得目迷神奪,忽見東南角上,羽暈雜遝,雉旌相輝隱隱似有車輦行動。吳紉西突然記起星官和仙夫人叮嚀的話,便回步下樓,想從原路回去,誰知尋東查西,越找路越亂,猶如置身迷宮中,吳紉西不由得心急萬分,可心越急就越認不得路徑。他隻好胡亂地越過草地,卻是一條很長的長廊,也是白石為級,紅毯鋪地,赤欄金柱,建得著實壯觀。

吳紉西四瞧闃然無人,長廊的側首正是一個月洞門,吳紉西當作就是那個月洞門兒,喜得大踏步跨進去,舉頭看時,又是一座大殿,殿上雙龍抱柱,紅泥磚砌地,正門上一塊朱紅金字的大匾額,寫著:“宏光殿”三個大字,吳紉西呆了一呆,見那殿上高高地置著一駕寶座,繡幃披著龍案,裏麵也不見一人。他細一尋思自己來時,不曾走過這座殿庭,看來又是走錯了。回顧宏光殿西首,又有一所同樣的月洞門,吳紉西想這個定然是來路無疑。

走到月洞門前,那額上題著“蟲二”兩字,大約含著“風月無邊”的意思,出了月洞門,卻是一個大天井,正中又是一座巍巍的大殿。額上題著“太極殿”三個大字,殿內一樣地設有寶座龍案,隻是丹墀上多了兩個大鼎,天井裏有兩個大獅子左右列著罷了。

吳紉西也無心觀覽,急急地穿過了太極殿,就是一個圭門,過了圭門,又是一個正殿,額上書著“太和殿”三字。這殿的陳列又和別殿不同,殿上除寶座龍案之外,兩廡排著金瓜銀鉞,響節雲翬,望去廊下一字兒列著刀槍劍戟,寒光森森,怯人心膽。

吳紉西到了此時,越覺得慌張起來,急得團團轉如熱鍋上的螞蟻,四望條條都是陽光大道,置身其中卻實實是走投無路感。忽聽得殿外唵唵的嗬道聲,漸漸走近殿來。吳紉西又想起夫人再三吩咐的話,心裏更是著忙,一時無處藏躲,正在進退不得時,殿門前一陣陣的塌塌腳步聲,一隊紅衣甲士弓矢佩刀,掌著雲旌,已列著隊走進殿來,後麵便是儀刀、響節、臥瓜、金瓜等儀仗。

而吳紉西早被紅衣甲士瞧見,一聲吆喝,就把吳紉西捆住,交給執仗侍衛,侍衛又交與駕前的錦衣衛。這時鑾輦已到,錦衣衛將吳紉西綁至駕前時,吳紉西還當是天帝,嚇得跪在地上不敢抬頭。

駕前內監傳諭,斥問吳紉西姓名、年歲、籍貫,怎樣私進皇宮?是誰帶來的?宮中現有何人?至此,吳紉西這才知道原來並不是什麼天宮而是皇宮,於是他就戰戰兢兢地把那個道家氣甚重的皎發蒼蒼、頷下卻中心濯濯連一根胡須兒也沒有的老頭兒帶他上天,現住在天宮裏和仙夫人做了夫妻,跟星官出宮遊玩迷路的話說了一遍,又曆敘姓名、年齡、籍貫。

高高在上的鑾輦中人見吳紉西供辭詭異怪誕,就命人搜他的身上,凶器倒是沒有,隻是腰間懸著一顆玉玲瓏,倒是稀世珍寶。衛士呈上,憲宗皇上一看正是父皇當日從汪妃那裏好不容易找出來的玉玲瓏,他馬上就意識到此事涉及宮闈名譽,諭令把吳紉西交給總管太監王真,讓他馬上訊問明白回奏。然後由侍衛押著吳紉西出殿,鑾輦又喝著道向東去了。

吳紉西被兩個侍衛押到了總管署中,王真聽說是禦令即審的欽犯,哪裏敢怠慢,立刻升堂,細細地一勘問,吳紉西就把前麵的實話又實說了一遍。

王真一聽,卻立刻就放下臉子,把驚堂一拍大聲喝道:“你敢在咱家這裏扯謊嗎?!”吳紉西嚇得顫巍巍地說:“小子實實不敢扯謊。”王真也看出來是真情,於是就從案上取下一麵銀牌,叫小內監持著,把西苑的太監一齊召來。

不多一會兒,堂前階下黑壓壓地站滿了太監。王真命吳紉西仔細認來,可有那個什麼星官在裏麵。吳紉西前去一個個細看了一遍,卻發現一個也不是。王真皺著眉頭道:“隻有韓娘娘那裏的四個內侍了。”於是一揮手,令眾太監退去。眾內監忙一哄出外,鳥飛獸走般散了去。

王真又著小內監仍持了銀牌把韓娘娘宮中的四個內侍召來。不一會兒,四個內侍隨著小內監走上階台,吳紉西馬上就指著內中的一人說道:“這個正是領著小子遊玩的星官。”王真一看,乃是韓娘娘親信的內侍莫齡,於是當即指著莫齡怒喝道:“你可認識吳紉西嗎?誰叫你假充星官,導引他私遊宮禁的?!”

莫齡驚得麵如土色,知道瞞不過去了,隻得把受韓娘娘囑咐的話老老實實地招了。王真聽了口供,大吃一驚,隨即親自帶了吳紉西,令莫齡引路前往那個所謂的天宮裏去查勘。結果莫齡引著路進了西苑,直到一座洞府前,王真一瞧,原來是紫光閣下的幾個假山洞,是英宗時為暑天乘涼所辟的。至於什麼四個仙女,見了王真,慌得她們連連叩頭。王真四麵瞧了一圈,冷笑了一聲:“倒虧他們想得出來!”又到隔壁的石洞裏,也是一樣的陳設,一樣有四個宮人伴著個麵黃肌瘦的少年在裏麵。又到第三個石洞裏,卻隻有宮女,不見少年男子,據宮女說,那個倒黴的少年昨夜病死,拋在禦河裏了。王真深歎了口氣:“一念之欲,不知枉殺了多少的青年性命!”

12、風流妃不悔西去路

憲宗聽了王真奏報的事件始末後大怒難遏,但考慮到韓妃之事攸關宮闈穢跡,涉及先帝聖譽,不可張揚,所以隻好讓王真去看著辦吧。

王真馬上就命小內監把三個石洞府封閉起來,又將洞內的十二名宮女和吳紉西、那個帶病的少年及內侍莫齡等一並械係入獄。然後王真又將侍候韓妃的親信宮人傳來,開始她不肯實說,可經不住王真的威嚇,就全部供了出來,然後派人去一搜,竟然搜出來一本小冊子,上麵記著被迷惑少年的人數及年月,前後統計送進宮中的,連帶吳紉西等共是八十八人。

憲宗聞奏更是忿怒,下諭貶韓妃入景寒宮,十二個宮女悉處絞罪,內侍莫齡腰斬,但吳紉西等兩人身受迷惑,在可赦之例。王真頓首奏道:“吳紉西他們兩人雖情有可原,皇上聖慈,不欲妄殺,但隻恐一經釋放出去,難保他們不把這事泄漏,事關宮闈聲譽及朝廷威信,那可如何是好?”

憲宗聞言沒說什麼,隻是在吳紉西他們兩人的名下也寫上了處以絞罪。可憐吳紉西享了一個多月的黑暗富貴,就在三尺白綾下斃了命,吳紉西還是吳家的單丁獨苗,這樣一來,同時也就斷了吳氏的香煙了。那十二個宮女在處死的當時,也是哭聲震天。

但韓妃不同,她在接到被打入冷宮的聖旨時,沒流一滴淚,而是突然大聲地冷笑道:“難道先皇一死,我的青春和情感和欲望就全部隨同他一同進入墳墓了嗎?我還年輕,我到這世上為人一場,是為了來享受的,不是為了苦行僧一般地做你們所要求的人的,我一點也不後悔更不感覺羞愧。”

是的,英宗一死,備受寵愛的韓妃獨處在深宮裏,在無邊的寂寞淒涼的歲月中,回想起自己以往為娼作妓時的生活,那種生活雖然不見得有風光和幸福,但至少她是痛快的是自由的。獨處深宮裏,無邊的寂寞淒涼的歲月讓她終於苦熬不住了,於是假用仙人之名,讓得了她大量錢財的老內監給她把少年男子引誘進宮。韓妃有的是錢,因為英宗在世之日,因為異常寵愛她,所以賞賜最多。韓妃同時也有的是精力,這些剛剛長成的少年用不多久就被她纏得骨瘦如柴。一病奄奄時,韓妃就著心腹內侍拖出去拋在荒地上,有的擲在禦溝裏,有僥幸活下來的,卻說什麼也不敢吐露真相,就是因為事關奸汙宮眷,罪要滅族的。

至此,都下興起的所謂夜鮫幾攝取青年子弟的謠言可以說是已經真相告白了,但人們雖然知道些真情,可韓落霞韓妃的大名兒卻在巷議街談中,更加傳得神了,說什麼韓妃能如得道的仙妖一樣來去禦風,還說韓妃在被關入冷宮的第二天就在白氣上騰中,化作一隻仙鶴,大笑三聲,駕雲西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