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明朝的春花秋月.下》(20)(2 / 3)

李自成屠城才罷,又有報說,汪喬年領兵來援襄城了,一聽這話,李自成當即就跳了起來:“報我祖宗屍骨暴露之恨,就在今日了!”

赴援襄城的汪喬年在半途上聞得襄城已經失守,正在退兵,忽見對麵塵土飛揚,人喊馬嘶,李自成率眾風卷殘雲般馳來,其勢洶洶如潮湧,銳不可擋。

汪喬年手下的部將個個麵現懼色,隻有汪喬年鎮靜地揮兵抵敵,可這到底不能改變他將死於萬矢齊發的結局。李自成命人砍下汪喬年的首級,破腦吸髓,算是泄了恨。

李自成破了襄城,殺了陝撫汪喬年,又連陷商水扶溝、葉縣等。累克諸城,李自成越發聲勢大振,如“曹操”、萬裏眼、“老回回”左金玉等流賊都來依附。

8、繁華成瓦礫 村鎮盡荒丘

月冷風淒,夜色溟迷中,現出淒涼欲絕。荒草萋萋,磷磷鬼火往來猶如遊螢。

村舍中百姓都已或死亡或流離,斷垣敗牆裏麵,如果有聲音,也是淒楚的哭聲,從破壁中透出,令人聽之也嗚咽愴惻。

道上的碎石,處處染滿了碧血,折臂損頭的屍體,東橫一個西倒幾人,白骨粼粼,隨地皆是。

目睹如此慘象,天若有情天亦老,鐵石人也會淚下如流。

這就是闖賊李自成屠戮了葉縣之後真實寫照,繁華成瓦礫,而村舍市鎮盡成荒丘。百十裏相望,朝不見人煙,夜不聞雞犬。似這般慘無人道的大浩劫,翻開曆史,也是數一數二的。

屠了葉縣後,李自成又分兵往屠扶溝,直殺得屍橫遍野,血流成渠,十室九空,道上寂無人跡。而李自成尚意猶未足,又屠了商水,進兵南陽。

南陽是太祖高皇帝的兒子朱檉之七世孫唐王聿鏌的封地,他和總兵猛如虎見強敵臨城下,竭力拒守。

9、佳偶美夢空

唐王朱聿鏌性情柔弱,言辭舉動溫文爾雅,更兼豐姿俊秀儀容翩翩,綠柳紫煙春色好時,乘車上市,那些豔羨他的小家碧玉都要倚窗窺視這個美貌王孫,一時間唐王害得南陽的無郎小姑如醉如狂。

其時南陽城西有一家做編籬生涯的張小二,每天辛辛苦苦能賺個一二百文,一家三口並一隻小黃犬,日子倒也過得安然快樂。不想張小二忽然一病死了,剩下妻子馬氏和女兒碧桃母女倆孤苦相依,靠十根指頭一針針地刺繡些東西來糊口。

窮人養嬌兒,孤苦的馬氏越發把女兒碧桃視如掌上明珠,連風吹一下都怕肉痛了她。碧桃姑娘生性聰敏,繡花刺絹,沒有一樣不是精工絕倫。凡碧桃姑娘所繡的東西,拿到市上去,總是比別人的賣得快。那些市儈甚至交相爭奪,因此索碧桃姑娘繡物的,幾乎戶檻為穿。

那一天,碧桃正值繡活餘暇,倚窗閑眺,恰好唐王聿鏌從樓下經過。已是雙九芳齡正在懷春時候的碧桃驟然見了風度翩翩的唐王,不由得芳心如醉,怔怔地伏在窗上;手中的一幅羅巾不知不覺就掉下樓去,不偏不倚正落在唐王的背上。

唐王忙伸手取下那方羅巾,見巾上繡著一朵芙蓉,旁邊一頭高冠的雄雞,是含高官榮歸之義,繡得栩栩如生,唐王細看了半晌,知道是閨中人的妙手,便抬起頭來向樓窗一瞧。果然見一個妙齡女郎正看著他,見唐王善意地向她笑笑,她也嫣然一笑,卻馬上粉頰兒就微泛紅霞,蝤蠐低垂,掩窗進去了。唐王於是把羅巾納在袖中,回到邸中卻並不放在心上。可誰知碧桃卻芳心深印,時時倚窗眺望,終不見那天的美少年。

轉眼春去秋來,又是黃花遍地。南陽士大夫都效載酒看花的雅韻事,紛紛到城西金穀圃中,置酒高會,持螯賞菊。唐王也常常偕一班墨客騷人,往菊圃中遊賞,還借此吟詠,以點綴目前佳景。

金穀圃距離碧桃家不過一箭之路,到圃中去的,都要經過碧桃樓下。王孫公子,輿馬相接。碧桃也倚著樓窗看熱鬧,不想眾裏尋千百度不著的那個美公子,卻驀然正也在眾人叢中,頓時她芳心亂跳,香軀斜靠在窗口,兩隻眼珠直盯不移。

唐王和眾士人飲罷席散,也跨了一頭小驢,背後跟了兩名衛護,一路慢慢地遊覽回邸。其時夕陽西垂,暮鴉還巢,煙鎖池塘,好似一幅天然晚景圖。唐王見景生情,正在尋覓佳句地低聲吟哦,不想偶然一舉首,卻正瞧見窗樓上的美人,隻顧對著自己發怔。唐王看她呆得可愛又可笑,就忍不住回頭也向她微微一笑。

哪裏曉得這一笑,碧桃從此就認為是唐王也有情於己,並且還在她的想象中,把唐王變成了對她一往情深無以自撥卻又隻兩地相思的可憐可愛人,所以當唐王毫不在意地控驢徑過後,碧桃就開始了短歎長籲的朝思暮想,不久就鬱悶出病,漸漸地臥床不起,一病奄奄。

碧桃的母親馬氏愛女心切,忙請大夫來調治,結果醫家說碧桃是定有什麼憂慮係念,倘要病痊,不去心病是萬不能見效的。馬氏於是再三地向碧桃盤詰,碧桃卻就是不好意思實說。

到了後來,病勢一天沉重一天,馬氏哭哭啼啼地各處求神拜佛,碧桃這才將鍾情唐王的事講了。馬氏一聽,皺緊雙眉道:“你所鍾情的那個人,是帝王貴胄,他邸中的姬妾不知有多少。如其是平常百姓,做娘的還可以替你想辦法,現在他們自己人做著當今皇帝,休說你老子不過是一個編籬的貧民,就是一品二品大員,怕也未必高攀得上。好閨女,你還是死了這條心吧!”碧桃一聽,頓時渾身冰了半截,緊閉上雙眼,再一語也不發。

幾天後,碧桃已連說話時的舌頭都僵了,不能說話的碧桃就眼睜睜地瞧著她母親馬氏苦笑了兩下。馬氏終日守床邊,兩隻眼泡哭得紅腫如胡桃。三更時分,碧桃忽然神氣清爽起來,淚汪汪地對馬氏說:“可憐母親枉自辛苦了一場,萬不料到頭來白發人送黑發人!”然後她掙紮著從繡枕下摸出一個小紙包,遞給了馬氏,“可女兒既已為了他喪了性命,要是不給他一點消息,我就是做鬼也不甘心!”

碧桃說到這裏,一口氣回不過來,兩眼往上一翻,就昏了過去。馬氏大哭小叫地掐人中揉胸地鬧了好一會,碧桃才氣息奄奄地醒了過來,可到底昏昏懵懵。

馬氏哭到天明,早力竭聲嘶,而氣息奄奄的碧桃卻再也不能安慰她母親一言半句了。馬氏對著垂死的女兒,一咬牙,拿上碧桃交給她的那個紙包兒,一路打聽著就到了唐王府邸。

可管門的仆役哪裏能放她進去,馬氏此刻精神已在崩潰邊緣,平時沒有的膽量讓她在門仆勢利眼地硬攆她出去時,馬氏死也不肯離開,乘勢倒在地上,大哭大叫地鬧個不住。好在唐王府中的仆役也主善而下仁,沒有太難為她。於是馬氏越鬧越厲害的哭聲到底驚動了書齋裏的唐王。

坐在地上的馬氏忽見內廳走出一個鮮衣華服風度翩翩的官人,心想必是王爺了,就霍地從地上爬起來,跪在唐王麵前,把自己女兒碧桃怎樣墮羅巾被王爺拾去,第二次倚窗又見王爺對了窗上微笑,害得她女兒碧桃如今相思病成,目下奄奄待斃,要求王爺大發慈悲,一救她女兒的性命。這個可憐的母親說罷,就伏在地上放聲大哭,又從衣袋裏掏出那個紙包來,雙手呈上。

唐王聽了馬氏的一番話,驀然憶起了拾巾並金穀秋圃看菊回來偶遇的事,難道天下真有這般癡情女子?唐王想到這兒,不覺也被深深感動了。他把紙包拆開一瞧,見又是一幅同樣繡工精美的羅巾,隻是巾上淚痕斑斑,且還有用猩紅的鮮血寫成的兩首淒婉悱惻的七言詩:

儂亦風流自愛才,憑窗繡鳳數年來。

終纏綺孳樓頭望,剩有香魂繞碧梅。

深夜幾疑蝴蝶夢,顛狂舞柳豈親栽?

新愁猶憶憾秋菊,莫道相思付劫灰!

一笑春風逸趣生,天涯消息不分明。

空吟竹影香閨月,愁撥琵琶碧草行。

顛倒夢魂渾如醉,風流終負玉郎情,

紅絲難締成惆悵,何日嫦娥弄玉笙?

這女子的極限癡情讓唐王很是感動,可是他邸中侍姬已充盈,再安插不下了,隻好笑著向馬氏說:“承你的女兒這樣多情,可惜我卻隻能辜負她了!”

馬氏忙再三磕頭,流涕哀求王爺恩典,救救民婦女兒的性命。唐王被馬氏哭得心軟,就決定親自去安慰一下這個天生的情種,讓她知道我也不是個無情人,那麼她雖死也不至怨恨於我了。於是唐王就答應同馬氏一起去看望她女兒。

碧桃在昏昏沉沉中,聽到母親使勁地呼喚,微微睜開眼,卻心上人正坐在麵前,碧桃還隻當猶在夢中。

唐王眼中的碧桃雖然玉容憔悴,青絲散亂,卻平添了幾許動人的淒婉幽怨的嫵媚,就禁不住輕拉著她的玉臂,低聲安慰。碧桃的心病總算得了心藥,立時就見了輕,她居然能悲悲切切地哭泣了,這帶露沐雨的嬌嬌雪梨花,讓唐王的心更軟了,他當即就發誓:“你隻顧安心調養好了,我決不負你!”

果然從此碧桃的病一天天地減輕,不到兩個月,就完全複了原。於是就又逼她愛女心切不惜老臉皮子厚的母親馬氏去找唐王提議前事。唐王也感碧桃的情深與美貌,就順水推便舟,樂不得地把她迎歸邸中做了小妾,並贈給馬氏贍養費二千金。

善侍色笑的小乖乖碧桃很快就讓唐王對她的寵愛逾於他姬。王府中婢仆開始看碧桃姑娘是編籬人家出身,很是瞧不起,及至一見碧桃姑娘處事和藹,心地善良,且最最關鍵的是唐王對她極其的寵愛,於是滿府上上下下,誰不讚她一聲好,誰不和她關係不錯。

誰知好景不長在,唐王納碧桃姑娘還不到半年,李自成就率眾進攻南陽了。唐王可不是福王,他主動取出私財百萬,大犒軍士,又召集了新兵四千,與總兵猛如虎竭力守城。哪裏曉得新召來的兵多半是無賴遊民,暗得敵方的錢,就乘夜偷開北門,讓敵眾一擁而進。

猛如虎率部眾拚死巷戰,到底寡不敵眾,矢如飛蝗地把猛如虎射得同刺蝟一樣。唐王得信後,正要想逃走,邸外早被闖兵已圍得鐵桶一般,喊殺聲震動四野。

唐王知道不能脫身,忙召集邸中的姬妻和王妃周氏商議大計。碧桃淚盈盈地立於諸姬叢中,聽唐王高聲說:“我是決不從賊的,如今隻有身殉了。你們速速各自逃生去吧!”碧桃首先應道:“王爺盡忠,妾輩自應盡節。”說畢,一頭就往庭柱上撞去,頓時腦漿迸裂死於地上。

唐王禁不住滿眼是淚,隻歎了聲“好”,馬上就有小監來報:“王妃自縊了!”唐王又連道了幾個“好”字。霎那間,這群美妾豔姬紛紛投井的投井,自縊的自縊,鶯鶯燕燕轉眼都玉殞香也消。

唐王這時已沒有淚了,英姿俊美的他那麼漂亮地點頭微笑著,隨後從壁上拔一口霜鋒寶劍,正待要往頸子上抹,府大門就被攻破了,闖兵潮水般湧進來。唐王的劍鋒才刺著咽喉,劍靶就被闖兵奪住,叮的一聲,劍已擲在地上。闖兵七手八腳地把唐王胡亂捆住,其時王府中已如鼎沸,丫環仆婦的哭聲盈耳。

10、拯孤的義士

唐王的世子朱慈耀才十三歲,還在書齋中用心念書,忽聞闖兵殺進邸中,嚇得他大哭起來。教朱慈耀讀書的西席先生黎崧手仗一把樸刀,從外麵直搶進來,一把拖了世子朱慈耀,飛一般地往後園走。

黎崧當年本以為不難飛黃騰達,誰知文章憎命,久困場屋,弄得一貧如洗,飄零江湖唯有琴劍。唐王見了黎崧人品端謹,文章華美,便請他到南陽邸中教授世子朱慈耀。黎崧感唐王知遇恩,誓必相報。現在唐王闔門殉難,黎崧抱著一腔義憤,想保全唐王一脈,發狂一般地舞著大刀,殺開了一條血路,保護朱慈耀殺出重圍。

出了後花園,黎崧一手挾了朱慈耀,一手舞刀,闖兵被他殺得紛紛向後倒退。黎崧護著世子朱慈耀隻顧向前狂奔,闖兵在後就亂發強弩,黎崧身中六矢,卻還背後負著朱慈耀,死命地奔走。

一口氣趕了四十餘裏,後麵的追兵漸遠,但喊殺聲猶隱隱可聞。這時的黎崧又盡力跑上一座土岡,遙望闖兵已離得很遠了,這才放下朱慈耀。黎崧已是精疲力盡,又身受重傷地狂奔了四十裏,眼前頓覺一黑,哇地吐出一大口鮮血,就倒在了地上。

朱慈耀本來已驚得目瞪口呆,這時見黎崧又嘔血倒下,越發慌得隻知在黎崧的身邊,嚎啕痛哭。不料李自成部下大將牛金星恰巧領兵從土岡下經過,聽得哭聲,一哄而跑上山來,就把朱慈耀四馬攢蹄式捆了。

黎崧僵倒在地上,猶掙紮著想救幼主,結果被闖兵一頓亂踏,肚破腸流,可憐一個忠烈義士被活活地踐做了肉餅。而朱慈耀剛被抬下岡去,湊巧副總兵馬雄領了四五十名敗卒退到土岡前,一見唐王世子落難,他立馬揮軍向前,自己更是一馬當先,挺槍殺進闖兵中,把朱慈耀搶了過來。

亦襲爵唐王、為朱聿鏌之兄的朱聿鍵當時因罪錮鳳陽,公元1645年由鄭芝龍、鄭鴻逵、黃道周等擁之正位,成為隆武帝。隆武帝朱聿鍵登位後,曾追贈黎崧封典,朱慈耀還親自至祭。隆武帝朱聿鍵這樣的一些舉措讓他有效地收複了人心。

這位生活檢點、振作精神、本想力挽狂瀾恢複大明江山的南明隆武皇帝卻在僅僅一年後即公元1646年,就被清兵俘獲,他宮中唯一的寵妃同時也是皇後的原配曾夫人一向是他的賢內助,在押往福州的路上,在閩江支流九溪邊停下休息時,曾皇後猛然竄出轎子,哭喊一聲:“陛下還是應該殉國,妾先去了!”

言猶未落,曾皇後就縱身跳下懸崖。她的死讓隆武帝朱聿鍵也幾次要自殺,都因清兵的嚴密監守而未成,於是他就絕食,到底活活餓死在福州的囚禁處。

為人驍勇善戰凶殘無比的牛金星此時已是李自成的嶽丈了,他在李自成的第二個妻子跟人跑了以後,自願將自己的妙齡女兒給了李自成。

此刻牛金星一見朱慈耀被劫,拍馬親自來追。馬雄深怕眾寡不敵,慌忙馬上加鞭,挾了朱慈耀和五十名步卒,風馳電掣般地逃走了。

11、狠心圓圓讒殺賢夫人

吳三桂妻子盧玉英是個知書達禮明理的淑女,她見丈夫迷戀圓圓到了荒職欺君的大罪就要落到身上的程度,為保丈夫這顆頭顱不和頸子脫離,就乘圓圓不在吳三桂身旁的難得機會,用大義大理來規勸。

吳三桂被他夫人義正辭嚴地說得也很覺慚愧,可及至一見了圓圓,他夫人的話就又都拋到腦後了。誰知盧夫人的話被圓圓的侍婢聽了,就添油加醋地告訴了圓圓,什麼不聽良言、異日必致後悔,什麼美色是禍水、可以亡國破家、萬萬不可受其蠱惑、否則身敗名裂立在眼前。

把陳圓圓氣得玉容鐵青,等吳三桂進房,她一頭就倒進了吳三桂的懷裏,號啕大哭。吳三桂自然心疼得忙問什麼事這樣悲傷,圓圓先撒嬌撒癡地說:“妾承將軍青睞,不以蒲柳之姿見棄,無如他人不容賤妾侍候將軍,妾請將軍見恕,今後當削發入山,虔心修道,期在來生,再報將軍的德惠吧!”

陳圓圓一邊眼淚隨聲落地說,一邊就從衣袖內掏出一把金絞小剪,向著萬縷青絲就剪了下去。慌得吳三桂忙伸手去奪住剪子,乘勢把圓圓抱在膝上,一麵安慰她並許願說:“是誰欺負了你?我立馬就給你出氣。”圓圓這才收了淚,冷笑一聲道:“不要說得嘴響,等一會兒那位河東獅子一吼,隻怕金剛就變菩薩了。”

吳三桂這才明白圓圓是在說他妻子,頓時勃然變色道:“我哪裏是怕她?平時她嘮嘮叨叨,我不和她計較,不過是留點顏麵給她罷了。”

表演技巧尚佳的陳圓圓故意把粉頸兒一扭,看著吳三桂道:“你如其真的不怕,賤妾也不至於被她魚肉了!”吳三桂一聽魚肉兩字,心疼得連連追問圓圓具體都受了盧夫人什麼委屈了,圓圓以一副不堪言的痛苦,和寬容之態避而不答,隻是垂著珠淚說:“妾在當初,以為將軍是個英雄,所以不惜敗節相從。倘使知將軍之力竟不能庇護一個愛姬,空有虛譽,那樣賤妾雖至愚,也不會傾心於將軍,以至於自蹈苦海!”

這話激得吳三桂直跳起來道:“玉英賤婢太不識好歹,待我和她算帳去!”圓圓急忙假意上前扯住吳三桂的衣袖:“將軍何必這麼急,此刻你就是去了,也是空碰她一鼻子灰!還是忍耐著吧,不然還能怎麼樣!”

這話越發火上澆油,吳三桂的心頭火上都冒出煙了,他一手掙脫了圓圓,一口氣就奔到了盧夫人的房裏,把妝台拍得擂鼓一般,大罵著賤婦,質問她為什麼欺壓圓圓?

盧夫人從來沒有與圓圓齬齟過,更何談欺壓,正要分辨,吳三桂卻早一巴掌就打在了她的粉臉上,接著就是一頓不由分說的拳打腳踢。盧夫人忍不住放聲大哭起來:“我自進你們吳家以來,從未有什麼失德之處,如今你不過是受了那個妖狐的挑唆,就忍心這樣糟踏我嗎?你既這樣薄情,我活著也沒意思,倒不如死在你的手裏吧!”

盧夫人邊哭邊說,邊就一頭向吳三桂撞去。身手矯健的吳三桂輕輕鬆鬆地就閃過了,盧夫人撲了個空,險些傾跌,正要回過身來,吳三桂已怒不可遏,一把將她已被打散的雲髻扭住,飛起左腳,狠狠地踢中了盧夫人的小肚子。

纖纖弱質的淑女盧夫人當即就捧著已有三個月身孕的肚子,軟倒在地上,痛苦地呻吟著。吳三桂毫不憐惜地冷笑道:“你剛才還撒潑,現在又裝腔給誰看!?”然後以此為理由,向著她的腰肢又是兩腳。盧夫人慘嚎了幾聲,口中鮮血狂噴,兩眼向上一翻,就挺手躺腳地離開了這個痛苦無理的塵世,往生極樂國去了。

而吳三桂卻喝罵著丫環仆婦:“你們不行去攙扶她,看她詐死到幾時!”說罷,出房到圓圓那裏去報功了。仆婦們當麵是不敢不聽三桂的話,可他前腳一走,就馬上去扶盧夫人,哪裏還扶得動,早已氣絕多時,隻不過身體還略有點餘溫罷了。

丫環仆婦嚇得慌做了一團,忙去報知吳太夫人。吳太夫人急急忙忙親自前來,一見盧夫人已口鼻流血,手足冰冷了,她一邊痛惜得老淚縱橫,一邊大怒衝衝地把吳三桂喚來:“我這個媳婦一向很賢淑,你如今竟然聽了狐媚子的教唆,活活把她打死了,難道就沒了王法嗎?”

吳三桂理虧卻氣壯地說:“孩兒既然打死了她,償她的命就是了。”吳太夫人越發大怒道:“你為了個妖妓,不顧父母君國,不講人倫情理,就這樣甘心身蹈法網?!我卻偏要那狐媚子來抵償!”

吳太夫人一麵吩咐仆婦去把圓圓拖了來,一麵叫拿家法來。乖巧的圓圓為能多少博一點同情,故意蓬頭散發,噗地跪在吳太夫人麵前,滿眼是淚地哀哀哭泣。吳太夫人指著她痛罵:“你這淫婢,狐迷了三桂不顧前途誤了君國還不算,又攛掇他打死結發妻子,簡直是沒了天理良心!我那好好的一個賢婦好兒媳,就憑白無故地斷送在了你的手裏。現在我就替她報仇,也打死你這個妖淫的狐媚子!”太夫人喝命掌家法的使女:“給我重重地打這妖婦!”

一見丫環使女們眼看著吳三桂不敢動手,吳太夫人怒氣難捺,一把奪過使女手裏的鞭子,沒頭沒臉地向著圓圓亂打。圓圓兩手捧著粉臉,伏在地上痛哭。吳太夫人罵道:“妖狐精!你仗著這張臉兒媚人,把人都害死了,還舍不得受刑嗎!?”一邊說著,一邊就把圓圓的玉腕拉開,瞧準著她的粉臉就打了過去。圓圓急忙閃避,因用力太猛了,將吳太夫人也一齊牽倒過去,氣得太夫人高聲痛罵。

吳三桂心疼圓圓坐在地上飲泣,待要上前去攙她,又被吳太夫人喝住。圓圓一見吳三桂到底是偏向自己的,她一下子就有了主心骨,立時索性放聲大哭起來,氣得吳太夫人更是怒聲痛罵:“淫婢子你還敢撒野嗎?!”

正在鬧得嘈雜鼎沸時,老太爺吳襄回府了。還沒有坐定,吳太夫人就痛哭著大聲說:“逆子打死了他媳婦,這可怎麼辦呢?”

吳襄得知了全部情況後,也怒氣勃勃,霍地立起身來:“殺人償命,律有專條。逆子自取其咎,罪有應得。咱們既是知法犯法,也就別等台官彈劾了,還是自己去出首的好,那樣或許還可以稍稍減罪一二。”說畢,吳襄一把拖了吳三桂,就出門投刑部衙門去了。

這裏吳太夫人指點婢仆,把盧夫人的屍體抬到堂前,料理收殮。陳圓圓嚇得忙找沒人處藏了起來。

刑部侍郎汪煦對於吳三桂驅打致死發妻一案也不敢擅自專主,在第二天早朝,奏明了崇禎皇帝。崇禎帝下諭,令汪煦勘訊明白,按例懲辦。大宗伯董其昌聽說吳三桂因殺妻下獄,就四處替他奔走。其時宰相李建泰是董其昌的門生,董其昌就托他轉圜。